工厂越发需要受过教育的劳动力,公共教育才得以逐步普及

【本文由“吴敬中WJZ”推荐,来自《奥戴德·盖勒:工业化与人力资本》评论区,标题为吴敬中WJZ添加】

几天前专栏似乎都不能回复,现在既然可以,就简单说几句。

-

文章标题提到“英国有着一种更为罕见的原材料:人力资本”,所以工业革命之所以在英国而非欧洲其他国家爆发——然而,文章又提到“(英国)在1841年,仅有5%的男性工人和2%的女性工人从事需要识字的岗位”。同时“可是到工业化的后期阶段,英国的教育规模发生了巨大改变”。

-

——“拥有人力资本”和“工业革命爆发”到底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作者后续又多次提到,资本家“不太愿意为潜在劳动力的教育提供资金”,在1870年代左右逐渐了解到“开创工业社会必须有技能作为支持”,开始推广公共教育。。。这已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了。

-

第二次工业革命当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第一次第二次合并在一起,那么把19世纪后半叶看成是“工业革命爆发期”也未尝不可。问题在于,作者提到“英国の罕见原材料”的同时,拿来对比的是煤炭和蒸汽机,大意是大家都有煤,但“英国在人力资本上拥有相对优势”,所以把蒸汽机玩得很溜。。。显然作者认定的因果关系是“先有人力资本,再有(蒸汽机带来的)工业革命”。很显然,詹姆斯·瓦特、理查德·阿克莱特、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塞缪尔·克朗普顿和文中提到的塞缪尔·斯莱特都被作者看成是“受教育的劳动者”了。

-

历史非常清楚,英国输掉了百年战争(贞德挽救法国),所以只能靠卖纺织品来攒军舰,然后再去打劫西班牙的运金船——这不是开玩笑,1565年,英国呢绒出口占全部出口商品总额的78%。接下去就是从印度学习做棉纺织品,1828年英国棉织品出口额占据出口总值的50%。。。为什么英国人把蒸汽机和纺织机玩得这么溜,还需要多说吗?理发师出身的理查德·阿克莱特在1768年“发明”了水力纺纱机,这其实就是一个毫无独创的缝合怪,专利官司打了好多年。但是,他仍然获得了勋爵的头衔,并在24年后留下50万英镑的遗产,而当时英国一个熟练工的年收入是50英镑。。。至于打劫运金船也是事实,大航海时代同样对机械(包括钟表)制造业形成极大拉动的效应。准确地说,工业革命涉及的几乎所有要素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利益动机。

-

事实上,作者也提到了“这种关联是以工业化为因,以技术培养为果”。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简明的逻辑: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工厂越发需要受过教育的劳动力,公共教育才得以逐步普及。

-

这个简单明了的逻辑或者说道理,此时此刻连乡下的老农都知道:“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不然呢?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是经济管理或人力资源管理的本科生都能码上几千字的基本概念。为什么一位经济学教授还要水一篇专著出来?

-

往后看我就明白了,这是为了证明“马克思主义无用论”——由于“人力资本”非常重要,是资本家赚钱的基础,所以老爷们会加倍珍惜,极力推广公共教育等等等等。。。然后呢?(这会)给劳动者的生活带来了其他无可置疑的改善……工人的工资逐渐上涨,阶级界限变得模糊,大众教育带来了更加广泛的发展机遇,并消灭了一个隐伏却普遍存在的现象:童工。

-

限于篇幅,我就想问一句——童工是因何而出现?又为何会消失?什么是因,什么是果?第一二三四次工业革命或许没有削弱人力资本的重要性,第五六七八次呢?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生产的不断进步,显然会持续地把产业工人变成服务业从业者,然而服务业能不能无限扩展?如果连服务业也逐渐被智能机器(现在已有实例)取代,劳动者的未来又在哪里?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