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进城大道两边的地皮,当“宅基地”卖出去吧!
房地产行业和疫情拖累经济严重。
与房地产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行业贡献了中国25%左右的GDP,从事与这些行业相关的人,其实绝大多数已经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市民”,个体户,小微企业。
国家重点转型高科技高质量制造发展,房地产必然长期横盘甚至收缩,那么这些行业的人,该转型做什么?有什么产业能容下这么多人口?而且是每个城镇都需要有的产业。
房地产行业及相关行业是最扎实的实体产业——在中国每个城镇都存在,而且都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想要短期平稳替代,难上加难。
生活艰难,提点不成熟的建议。作为工地人,搵食艰难,只为活下来,从底层角度出发提点实际意见,让房地产及相关行业恢复些活力。
那就是:
出个政策,把进城大道两边的地皮,当“宅基地”卖出去吧!
2层小楼,前草地后菜地,政府统一规划必须这种布局,后面再挖一条人工河;主修一排,离城近需求大也可以修二排。
70年产权。一户只可买一套“宅基地”。本地户口。
东南西北四大道,得益于“基建狂魔”,现在各城市的进城大道一般都是新修后的双向四车道甚至八车道,绵延几十公里,两边大把荒地。
这样又可以掀起一轮盖房热,但却不涨主城房价,反而让投资下乡,沿路村受益。
而且一套一建,总工程价也就几十万,垄断公司进不去,受益的都是从事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的个体户和小微企业,充分激活市场经济的活力。
再弄点房顶太阳能板补贴,卖点电,直流对直流直充电车,每家都是露营基地……新能源也能跟上受益。(以后路上都是电动卡车,路过也不会吵;且每家都可以是新能源充电点,一辆电卡一次充200度电,5毛钱一度就是100块,稳赚不赔的卖电生意)
人民币锚定在电力上就有了广大的人民基础,每一户都能为人民币提供赋值,可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