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史话之朝鲜风云—初露锋芒的袁世凯

对于袁世凯来说,朝鲜是他崭露头角的好地方,也是他飞黄腾达的起步点,如果没有袁世凯在朝鲜所取得的成就,清廷也不会把操练新军的责任交给他,所以从这点来说,朝鲜风云,也是袁世凯日后小站练兵的机缘。总之,朝鲜是袁世凯一生政治成就的起点。

话说在1879年袁世凯靠已故的堂叔袁保恒的捐赈款而捐了个官,在第二年的秋天,他自己也第二参加乡试还是没能考中,袁世凯一怒之下,效仿班超班定远,烧毁文稿,“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乌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耶?”

1881年,在袁世凯22岁那年,投奔与其嗣父袁保庆有兄弟之交的淮军将领吴长庆,开始一生的戎马生涯。吴长庆乃淮军名将,早年在袁甲三帐下为将,又与袁保庆八拜结交,与袁家三世相交,顾念袁乃其故人之子,颇加提携。再加上老吴帐下名士颇多,如状元张謇,袁世凯在他们的关照下砥砺磨练,并放言:“我家中有田可耕,衣食无缺,非是为生活所迫才投身军旅,实是值此家国多事之秋,正受列强压迫,也正是大丈夫必当慷慨报国之际”,一番话说的他吴大叔频频点头,开始破格录用。

500

朝鲜时代的袁世凯

朝鲜自两汉以来,一直为中国藩属,是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的国家,但是清末以来,对朝鲜的态度是放任不干涉,再加上日本对朝鲜虎视眈眈,不断试探清朝的底线,所以在甲午之前,朝鲜的局势已经是岌岌可危。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也就是朝鲜国王的老爹成功夺权;朝鲜王妃闵妃请求大清出兵平乱。清廷也马上派遣军队从仁川登录帮助朝鲜平定内乱。袁世凯就是在此背景之下跟随吴长庆东渡朝。这一年,袁世凯23岁,袁某本人也没有意识到,他在历史舞台崭露头角,改变一生轨迹的时刻即将到来。入朝初期,吴长庆军中大部分是淮军旧部,兵痞兵油,军纪涣散,时常有抢掠百姓,强奸民女事件发生。袁世凯向吴老叔请命以军规处理,老吴点头答应。没想到二十郎当岁儿的袁世凯出手就是不凡,以雷霆手段抓捕几名首犯,当着吴长庆的面手起刀落,一时间全营哗然,军纪顿时整肃,老吴也不禁暗自点头。

年轻的袁世凯算的上有勇有谋,先是效仿关云长单刀赴会,面见朝鲜大院君,紧接着在大院君回访吴长庆时一举将其拿下,擒贼先勤王。趁叛军还没反应过来,就将擒获的大院君送回国内处理。事后在平定发生的一些小规模乱中又能坚毅勇敢,身先士卒,所以这次兵变很快得以平定。吴长庆在给清廷报捷的奏报中赞扬袁世凯

“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列袁世凯为首功。23岁的袁世凯可谓是“初出茅庐第一功”,随后吴长庆奉命留驻朝鲜,袁世凯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留在军中,相当于司令部参谋长,虽官阶不高,正五品,但实际上吴长庆大部分军事事务都由袁世凯做主。

500

末代朝鲜李朝国王高宗李熙(中间坐者)一家

朝鲜王经此一乱之后,也立志中兴,再三请求清政府北洋大臣和吴长庆派袁世凯为军事顾问,负责为朝鲜整练新军,这也开启了袁世凯练兵的先河。

壬午军乱由于清廷反应迅速,得以控制住朝鲜政局,但还是让日本得以有机会染指朝鲜,在朝鲜得寸进尺,拼命培植亲日力量,由此在朝鲜内部,形成一批亲日派,称为“开化党”。

两年之后的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动荡的朝鲜再发政变,称甲申政变,这一次日军预谋已久,利用开化党挟持朝鲜国王和明成皇后。情况危急,来不及向清廷禀报,袁世凯再次以铁血手段,孤注一掷,率领一个营的兵力断然出兵,再加上朝鲜此前由他训练的新军关键时刻倒戈大清,遂大败日军,扭转局势。救出朝鲜王和皇后,挫败了日军染指朝鲜的图谋。

500

朝鲜甲申政变

战后袁世凯名扬朝鲜,应国王之邀,居于偏殿楼下,小袁也老实不客气,掌控朝鲜实权。此役也成为清政府在朝鲜和日本交锋的仅有一次胜利,很多年间,日本人谈袁色变,视其为眼中针,多次暗杀未遂。

其实在这回合的较量中,清朝是占了上风,有机会一举新日本驱除出朝鲜的,但清朝的软弱越让日本愈发强硬,更在朝鲜布置增兵,同时清廷所派出的特使昏聩,认为袁世凯“轻启战端”不想惹麻烦,反而向日本谢罪。

于是在1885年的正月,中日举行朝鲜事件谈判,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出席,谈定中国让出一半朝鲜宗主国地位,于是日本终于取得了和清朝在朝鲜的同等地位。

袁世凯做为事件当事者,当然是痛心疾首,其实袁世凯是早就看出朝鲜先必有大乱,多次上书北洋大臣,早派重臣来代朝鲜王镇场子,可是李鸿章虽然认同袁的意见,但始终没有做出任何应对措施。

失望之余,袁世凯请求回家侍奉其生病的嗣母,李鸿章不许。同年,袁世凯的老叔,庆军统帅吴长庆去世,袁世凯积两战之功,被李鸿章保举,在1885年被任命为
“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全权代表,而这一年,袁世凯才26岁。身为宗主国监国,又手握兵权,26岁的袁世凯,在朝鲜正式开启了太上皇生涯。

老袁在朝鲜的若干年实行的是手握精兵,杀伐决断,上为天朝之臣,下有扭转乾坤之功,对朝鲜国君指指点点,对待大臣更是飞扬跋扈,剁一脚整个朝鲜国都要抖三抖。皇后也睡了(就是上文提到的闵妃),公主都是一下娶了一对姐妹花,在国人眼中却是政绩卓著,尤其得到李中堂青睐,虽然朝中不少大臣弹劾攻讦“侈然自大,虚骄尚气,久留朝鲜,于大局无益”,但要说还是李鸿章李中堂眼光毒辣,认准了袁世凯“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全力保举之下。使得老袁一直得以安稳在朝鲜苦苦支撑局势,一直到甲午前夕。

500

传说被袁世凯睡过的朝鲜明成皇后(闵妃)

十余年间,袁世凯成功保住朝鲜作为大清藩属国的现状,并尽最大努力防止了日本沙俄势力在半岛的渗入,可以说有大功于国。

朝鲜半岛可算得上是老袁的“龙兴之地”,当了十来年的太上皇不说,更以“知兵”,“能臣干吏”之名传遍朝野。几年来,袁世凯眼睁睁的看着日本在朝鲜步步紧逼,而朝廷依然进退不决,直到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袁世凯在朝廷的情况已经是相当危急,能不能保命都已经不好说,清廷才正决定,召袁世凯下旗回国。同时在军中亲眼目睹了清军一溃千里,兵败如山倒的惨状,更加强了袁世凯操练新式军队的思想。

(@仗剑读史大司马)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