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校园尊重
女生节,不少大学生为此准备,校园一派节庆气氛。然而,就在女生节当天,一个女大学生一把火烧了校园里的两个条幅。
比起烧掉的条幅,还有更多恶俗不堪的字眼在校园悬挂着,赤裸裸地体现着校园内的性别不尊重行为。
所谓尊重是什么意思?对男女之间的理解,我的预期是非常低的:也许不存在将心比心的可能。同样的话,男性会认为是夸奖,即便你让他站在女性的角度去理解,他也不会明白这是骚扰。如果男性被夸太帅了、对女性有吸引力,他可能难以理解成对自身某些其他价值的蔑视与否定。他们很少意识到自己在这种外表的高度评价中被物化了。但同样是他们,夸女性的时候,却能意识到,这是一种在把对方当做花、花瓶似的品评的夸奖,物化的夸奖。可他们又认为,这是适合女性的。女性的美是为男性、为吸引男性而准备的。所以作为被吸引的对象,给予正反馈和鼓励没有任何问题。错误恰恰在于这种发自内心的态度。许多自称自己是女性主义者甚至女权主义者的男性。他们实际上在骨子里认同这种主张。这本身就带有一种居高临下。
女性的美与好,是为了谁?“女为悦己者容。”这话本身并没错,但并不是全部。其实所有女性几乎都是完美主义者。她们既希望自己处理好家里的需求、工作上的事,又希望自己的身体和容貌美丽。如果这是女性自主、自愿的选择,难道意味着她们自己被物化她们的标准洗脑了么? 真正的问题在于,对女性的实质性的关心、理解、尊重,与更直接的平等权益,似乎并没有太大进展。而这并不是女性不抗争或者女性自己造成的。如果积极地想为两性平等带来一点进步,假设最佳的方式是从反对“物化”入手,那么也应该是重新面对玛莎·努斯鲍姆教授提出的那些维度。而所有的维度指向只有一个方向,就是尊重自主权。对于女性来说,这自主权实际上早就在那里。对于男性来说,不要再自以为是地用敷衍的“恩惠”进行弥补、抵偿、买通和贿赂,不要把我们的行为引向不负责任的因果关系之中去理解,不要以简单的逻辑框架和思路去否定我们自主的决定。认真听女性的真正需求与感受,沟通,公平地谈论问题,听取我们的决定,让我们来实施。女性需要面对的任务很多,其中一些难度很高,但是否取舍、如何取舍要由事主本人来决定。
这看起来一点儿都不难。它的核心,早写在每一本有关家庭、工作沟通的书里。
图片来源见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