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海玛斯”

在俄乌冲突中,M142“海玛斯”在美军之外第一次投入实战。这是履带式M270 MLRS的轮式简化版,载弹量减半,但系统全重降低,公路机动性增强,购置和运作成本也降低了。

“海玛斯”在有效的侦察和引导下,快打快撤,威力大,难以反制。由于先进的箱式发射器设计,无制导火箭弹也有较高的精度,改用GPS制导火箭弹的话,在70公里射程上可以达到平均命中误差在2.1米以内,基本上可以可靠地落在10米以内,有“70公里射程狙击步枪”的美称。“海玛斯”还能发射ATACMS战术弹道导弹,射程达300公里。

美国正在为“海玛斯”研发新一代的“精确打击导弹”(PrSM),计划在2024年开始取代ATACMS,射程达到499公里。这是为了遵守中导条约500公里射程极限。现在美国退出了中导条约,预计PrSM射程将大幅度提高。

“海玛斯”是很难缠的对手。美国已经批准向台湾提供11门“海玛斯”,可能还将追加18门,必须对反制“海玛斯”加以足够的重视。

即使采用GMLRS,“海玛斯”的弹道还是高度可预测的。火箭弹的基本弹道就是抛物线弹道,GPS制导只是在末段进行弹道修正,并不是全程机动的。所以,“海玛斯”一旦发射,反炮兵雷达可以立刻反推出发射位置。

俄军在乌克兰只有很少的反炮兵雷达,解放军不可能犯这个错误。在防野猪都用上相控阵雷达的现在,没有理由不大量装备反炮兵雷达。不一定都要达到高大上的最高标准,但没有是不行的。战场上遍布反炮兵雷达不仅对反制“海玛斯”有效,也对反炮兵、反直升机、反无人机有效。信息化战场首先要掌握信息,没有信息一切都是空谈。

在理想情况下,反炮兵雷达捕获后,立刻用反炮兵火力覆盖回去,就能摧毁“作乱”的“海玛斯”。实际上,还需要刚好有射程内的炮兵火力或者巡航导弹可用,或者有待命的空中打击力量立刻赶赴现场。这些不是随时能保证的。实际上,巡航导弹的发射基地可能远离前线,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飞抵,这段时间里,“海玛斯”可能已经撤离了。

飞机也有同样的问题,好处是从最后锁定的位置扩大搜索,有可能捕捉还没有来得及撤离太远的“海玛斯”。但这只有在掌握战场制空权的情况下才可能,还要防备对方以“海玛斯”为诱饵,设置防空火力陷阱的问题。

用无人机全时、无死角覆盖战场在理论上可以保持监视,“海玛斯”一冒头,不等发射已经锁定。在实际上不容易做到。无人机全时、无死角首先就不容易做到。其次,大范围监视不容易精确分辨目标。在乌克兰战场上,就有乌军用貌似“海玛斯”而且“不知道已经被锁定而呆呆地留在原地”的假目标诱骗俄军巡航导弹攻击的事情。不过“海玛斯”发射时有很大的尾焰和烟尘,无人机用红外光电探测,还是能捕捉到的。“海玛斯”还必须在开阔地发射,躲在角落里发射都不行,有利于空中发现。

真“海玛斯”发射后,性质就确定了,发射位置也确定了。这时以无人机前往核实,就有的放矢,不容易受到蒙骗。当然,对方可以在发射阵地预留假目标,然后在发射后快速撤离,意图以留在原地的假目标诱骗前来侦察的无人机上当,掩护真“海玛斯”撤离。这时就需要不仅检查原发射阵地,还要检查周边,力图“抓出真凶”。侦察与反侦察永远是猫捉老鼠的游戏,不能墨守成规。

另一个问题是无人机的速度。MALE无人机一般速度不高,MQ-9“死神”的巡航速度只有313公里/小时。如果在50公里之外的话,需要近10分钟才能赶到,而“海玛斯”只需要1分钟就能撤离,10分钟内可能已经溜远了。

好在“海玛斯”的越野机动能力有限,一般沿公路机动,所以有可能从发射位置“按图索骥”。再错综的公路网,从空中开始可以一览无余“看到”方圆十几公里的路面。战时公路如果很繁忙,“海玛斯”有可能混入其中,但这样繁忙的公路本来就是该重点打击的路段,通杀就是了;如果不繁忙,逃窜的“海玛斯”就显眼了。

要警惕“海玛斯”躲入掩护网下、桥洞下或者仓库里,躲避追踪。路上看不到,就要对这些可能隐蔽“海玛斯”的地方仔细搜索。有可能从轮胎痕迹、红外尾迹等发现蛛丝马迹。如果“海玛斯”躲起来,那就固定了,反而是无人机仔细搜索的好机会,不怕“海玛斯”再跑了。再好的隐蔽,就没有不怕仔细搜查的。哪怕一时搜错了地方,“海玛斯”一上路逃窜,马上又能发现。

如果“海玛斯”的警卫力量用防空火力打无人机,那就暴露目标了,立刻召唤更多的力量对这一地区集中搜索和打击。打不掉“海玛斯”,把掩护兵力火力打掉也是好的。都是祸害,留着无益。

更加理想的办法是全时覆盖的小卫星。“星链”只是小卫星的一种,而且是通信中继用的。现在还有SAR和红外小卫星,主打地球观察。SAR是合成孔径雷达,通过卫星在运动中对地表同一目标反复“曝光”而极大提高扫描精度,民用级已经做到0.5-1米的凝视分辨率。另一个观察方式是对下方经过的地面扫描。分辨率低于凝视,但对于普查足够了。

低轨道卫星接力通过同一地区,就可保持全时观察。由于卫星的高度(SAR小卫星典型高度约500-800公里),“同一地区”还是有一定的幅度的,扫描的幅宽至少几十公里,更宽幅度不难做到,就是需要降低扫描分辨率。

全球星座组网,就可对全球保持观察。当然,要对所有地区保持最高分辨率的全时观察需要非常大的数量的小卫星,现在还没有谁能做到,但对重点地区还是做得到的。粗观察(10米级以下)则50颗小卫星就够了。

SAR的缺点是主要适用于静止目标,动目标需要将前后几幅SAR图像对比。好在“海玛斯”溜得再快,相对于卫星还是低速目标,SAR还是“抓得住”。高速飞机和导弹就难说了,可能下一幅图像的时候,已经飞出扫描区了。高超音速导弹预警在理论上也是用这样前后图像对比的办法,但实际上要求很高的扫描速度,还要很高的扫描分辨率,不容易做到,但这扯远了。

美国已经有几家公司提供这样的卫星图像服务,主要用户是军方、半军方研究和情报分析机构和公开新闻媒体,还有各国政府的资源调查、灾害救援等。新闻中常常出现的“爆料”卫星图像大多出自他们之手。中国也有多个机构开展商业性的小卫星业务,天仪是其中的先行者和佼佼者。

小卫星能在“海玛斯”“作案”前就捕捉目标最好,不能的话,和反炮兵雷达相配合,可以在“海玛斯”“作案”的第一时间就缩小范围、搜索锁定,然后保持跟踪,并召唤无人机前来详查,这是最可靠、精确的锁定。

无人机一旦锁定“海玛斯”,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海玛斯”再跑,就是跟踪追击的问题了。

用长航时巡飞弹打也是一个办法。发现了直接扎下去,当场干掉。这样的巡飞弹与“见证者”不一样,首先具有相对先进的搜索能力,其次要有很长的巡飞能力,谁也不知道“海玛斯”什么时候出现。再有就是需要可回收,目标没有出现,就回收,下次再次出击,别浪费了。

“海玛斯”不好对付,但还是有办法的。至于俄军为什么在乌克兰对“海玛斯”没有多少好办法,俄军拉跨的地方多了,不差这一个。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