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一代神片《英雄本色》背后的四个男人
30年过去了,当香港电影已经被年轻一代等同于“老电影”时,伟大的《英雄本色》是否还会被人们记起?
30年,足以把当年所有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标签全部抹去:烟雾缭绕的昏暗录像厅、从表哥家借来的录像带(VCD都已经进入历史陈列馆了呀),“小马哥”狂拽吊炸天的风衣和墨镜(很多年轻人都以为“小马哥”是《赌神》里的人物),英俊容颜尚未完全退去的狄龙(当代人对他唯一的印象可能就是《还珠3》里的皇阿玛了吧),以及尚未“风华绝代”,而是浑身散发着浓眉大眼愣头青气息的张国荣(相当长的时间我都不知道张国荣也参演了这部“黑帮枪战片”)。
对于00后,90后,甚至95来说,《英雄本色》根本就是一部全新的影片,《英雄本色》背后的四个男人都需要重新大力地安利啊!我觉得无论是狄龙还是周润发还是80年代的张国荣,以及最近已经没什么新闻的吴宇森,在那个年代都属于“打开新世界大门”的画风。
在那个纯情的且没有PS的年代,电影海报的效果是这样拍出来的
狄龙:香江第一美少年的转型重生
“阿sir, 我不做大佬好久了!”
这句话应该能排进《英雄本色》经典台词前三了,后来衍生出的一句歌词”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也是广为传唱。很多文章在介绍《英雄本色》这部”由四个失意的男人凑在一起成就的经典“时总是会刻意强调一下狄龙当时的窘境:离开邵氏,无片可拍,中年谢顶,容颜不再……
然而,我更愿意去传播另一个段子:当年成龙刚刚崭露头角时想出演古龙的武侠电影,于是请古龙喝酒,无酒不欢的古龙借着醉意嫌弃起成龙的外形,并且说道:“我笔下的大侠,是写给狄龙演的!”
然后,心灵遭受暴击的成龙小哥只有跑去厕所哭了。
古龙和林青霞、郑少秋的合影,大颜控石锤了
彼时的狄龙在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就是那个撑起香港电影第一个黄金时代,logo是一个大大的“SB”(Shao Brothers)电影公司,老板就是我们熟悉的盖楼狂魔邵逸夫先生),确实是撑起了武侠电影的半边天。我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漫画中的“大侠”为什么都要画成那个样子,直到我看见了狄龙当年的剧照:
对,这可以说就是武侠小说男一号的模板了。
这个“香江第一美少年”当年还是一个懵懂的小裁缝,被别人忽悠了一句“电影是一门艺术,演员是一个可以作为终身事业的职业”就跑去报名跑起了龙套。一路从60年代演到70年代,不仅成为了张彻暴力美学镜头下的头号“肉弹”
不得不说狄龙年轻时的身材是我见过男演员中最完美的,矫健而匀称的肌肉,同时代演员中罕见的185身高,蜂腰长腿再配上俊美的巴掌小脸,难怪张彻导演每次打戏都会“体贴”地安排狄龙先脱掉上衣再提刀加入混战
帅气的机车少年
漂亮的大海盗张保仔
这张《泰拳》的剧照曾经在新世纪的网络论坛上俘获了不少少女
也成为了楚原导演唯美布景中明眸皓齿,风度翩然的初代楚留香。
狄龙不仅是初代楚留香,还是初代傅红雪
还是初代李寻欢(旁边那个演阿飞的是18岁的尔冬升)
我一度觉得如此俊美又散发着凌然正气的狄龙老了以后会变成王毅部长这样,然而令我伤心的是,不仅狄龙老了后几乎看不见少年时的样子,而且王毅部长年轻时长得也不太像狄龙(泪)。
正太时期的王国委
在《英雄本色》中,虽然狄龙的面庞已经满是一种“曾经沧海”的沧桑感,但只要他一笑,依然可以看到当年游侠儿的那种如山花灿烂般的神采。
周润发:中国电影不能没有“发哥”
香港黄金时代的一批顶级演员,可以分为两个类型:梁家辉型和周润发型。
梁家辉属于在表演中会收敛起自己的锋芒,所谓“千人千面”,收放自如,即使来内地演一个开着拖拉机的农民都不会有什么违和感。
而周润发,则自带巨星的“王者气质”,“许文强”、“小马哥”和“赌神”就是他所有电影形象的经典模板——高大威猛的外型,风衣、墨镜、背头、牙签,还有无限子弹的手枪,周润发站在那里就是周润发,那个在风云变幻的江湖中情深义重、神通广大又不失风趣搞怪的“发哥”。
而《英雄本色》带给周润发的无疑是一场质变。很多介绍《英雄本色》的文章把周润发当时的落魄形容为“票房毒药”——一个有过代表作(《上海滩》)的电视剧笑声在而立之年转型大荧幕却屡屡失败——也许当时的周润发正是在等待”小马哥“这样一个角色
“我发誓以后再也不会让人用枪指着我的头。”
“你信不信有神?“ “信,我就是神。神也是人来的,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就是神。”
“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
《英雄本色》里让一代亚洲男人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忘记的经典台词几乎都是出自“小马哥”之口,只要看过这部电影,你就不会不被小马哥那双布满血丝含着泪、透着狠劲儿和倔劲儿的眼睛所深深打动,他的这些名言,道尽了东方文化下一个大男子主义者(褒义)在复杂艰辛的社会中打拼的不屈不挠和苦辣辛酸,因而激起了无数同样“人在江湖”的男性观众的深深共鸣。
然而据说这部戏一开始“马克李”这个人物只是一个配角,作为男主狄龙的一个忠义小弟而出现,作品本来要表现的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黑道哥哥和警察弟弟之间爱恨牵绊的故事。
然而小马哥的光芒万丈改变了这个格局,江湖的兄弟情在电影里远远超过了血缘的兄弟情,甚至三十年之后,“小马哥”这个原定的男三号成为了这部电影在大众心目中的唯一标签。我觉得正是这个角色从此之后赋予了周润发一种近似于好莱坞“超级英雄”一般的气质,只要他穿着风衣拿着枪出现在镜头前,就不可能是配角。
这种“美钞点烟”的范儿,是巅峰期的好莱坞都只能跟风模仿的霸气
香港电影需要“超级英雄”,中国电影更不能没有“超级英雄”。所以除了身手矫健的“欢乐英雄”成龙,笑中带泪的“草根英雄”周驰,也需要一个高大英武的发哥充当这样一个角色,可以说《英雄本色》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就是它开启了一段属于港片的英雄主义,并且以一种非常阳刚和具有冲击力的形象横扫了日本和韩国的市场,把香港电影带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而周润发也成为了这个时代最具有鲜明个性的标签。
在如今的韩国娱乐圈,周润发依然是传说级别的偶像
好莱坞著名导演昆汀的处女座《落水狗》的部分灵感也来自《英雄本色》
《落水狗》的剧本前的特别鸣谢部分,昆汀也提到了周润发
张国荣:论一个“顶级流量”的自我修养
第三个就是张国荣了,我一直觉得张国荣是华语娱乐圈里一个神奇的人,别看每年四月一号微博上各种铺天盖地的刷“哥哥”,但是众视野中的张国荣一直是一种“盲人摸象”般的存在。
比如说他现在90后甚至00后的粉丝要比60、70后多,然而他却是一个1956年出生,1977年出道的“远古级”艺人;比如说你问一个路人把对于他的印象,无非是《霸王别姬》的程蝶衣演得很好,然而他却是80年代劲歌热舞的青春动感偶像;再比如说很多人觉得他是那种“老天爷赏饭吃”的“天生明星”,然而他作为明星其实起点并不高,而且早期非常坎坷。也许是他在乐坛鼎盛的80年代距离今天太过遥远了吧,通过《英雄本色》这部电影倒是可以更近距离地了解这位巨星的成长之路。
70年代刚出道的张国荣还是这种城乡结合部青年的画风
如果我和你说,有一个歌手,没有任何专业背景,21岁参加业余歌唱选秀出道,长得小帅,造型离经叛道常常在媒体面前出言不逊,绯闻女友一大堆,有很多狂热的女粉丝,然而出道5、6年,二十大几了都没什么代表作,只是靠话题和粉丝在支撑,你肯定会觉得“这不就是所谓的流量小生嘛”,然而这就是当年作为歌手的张国荣。
77年到83年,张国荣经历了6年的时间才拥有了自己的乐坛代表作。《英雄本色》问世前两年,他才凭借一首朗朗上口的口水歌《MONICA》成为了真正炙手可热的歌星,那一年他已经28岁了。
八十年代末香港歌坛的两大偶像歌手,谭咏麟和张国荣,
那时的四大天王除了青涩的张学友其他还未崭露头角
八十年代的画风离现在确实有点遥远
左起:谭咏麟、梅艳芳、钟镇涛、张国荣
84年到86年,张国荣在香港乐坛一路狂飙突进,成为了可以和谭咏麟平分秋色的天王级巨星,然而此时作为演员的张国荣,和之后在王家卫电影以及《霸王别姬》中大放异彩的他简直是天壤之别。
出演《英雄本色》前的张国荣,差不多等同于2005年的周杰伦——“周杰伦哪怕在荧幕里一动不动坐一个半小时都会有粉丝买票去看”——这是当年给我留下很深影响的一则影评(貌似出自传说中的《第十放映室》),换言之,作为偶像歌手的他,投资商对演技是没有任何期待的,你的任务只有一个,把你的歌迷带进电影院给我的电影增加票房就好了!
这也是当年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要把周杰伦拉进来的原因,也许也是为什么周星驰和徐克要请吴亦凡来出演他们的电影。
今天的我们对这种现象也是见怪不怪了,毕竟作为一个职业歌手,还长着一张招女人喜欢的俊脸,观众也不能要求太多。所以当时,作为一个演员的张国荣也是很尴尬的:出演《英雄本色》时张国荣已经30岁了(他只比周润发小一岁),之前却一直只能在没什么内涵的青春电影里反复演二十出头甚至十几岁的学生,还几乎都是轻佻富家公子的形象。
张国荣作为流行偶像最如日中天的时代应该是八十年代,不过在大陆他往往被归为90年代明星
因此,《英雄本色》对于这位当时的“高龄偶像“,未来的传奇巨星也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机遇:虽然宋子杰这个角色非常不讨喜,虽然这个剧本上的男二在实际的电影中成为了男三甚至大男配,虽然投资商也只是希望他来给票房保个底,但是他依然不顾偶像包袱接下了这个角色,只为在这个非常感人的剧本中尽自己所能地释放和磨练自己所有的演技。
结果当然也是不言而喻的,从此张国荣的影坛生涯宛如坐上了高铁:《倩女幽魂》,《胭脂扣》,《阿飞正传》,《东邪西毒》,《霸王别姬》……一个个青史留名的经典荧幕形象让他身上的演员标签光芒逐渐盖过了歌手。
如果你看过他后期的《枪王》,他饰演的Rick把抢抵在自己头上,张国荣可以瞬间用演技把自己的脸崩成雷军,再回头看《英雄本色》里阿杰举着枪昂着头指着自己大哥时那个稚嫩的表情,你仿佛看到了一部经典的小鲜肉逆袭成老戏骨的教科书,而这样一个传奇的背后是一个艺人敢于不断突破自我的勇气和20年持之以恒的进取心。
“毁容般演技”的生动诠释
吴宇森: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兄弟情”
最后说到吴宇森,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无限子弹的枪战和教堂里上下翻飞的白鸽?当然,《英雄本色》里小马哥单枪匹马复仇的“枫林阁枪战“可谓是非常经典,不仅在亚洲开一派之先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好莱坞的套路。
但是,英雄本色真正让人三十年难以忘怀的不是这种子弹和血浆营造的暴力美学,而是吴宇森传承自师父张彻的江湖兄弟情。
当年在张彻手下的吴宇森还是个瘦小的青年
这种兄弟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人最珍视的感情之一,也是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的一种情感寄托,如果说连接血缘兄弟情的是“孝悌“,那么构建江湖兄弟情的则是“忠义”——“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其中蕴含的是心意相通,生死托付,最典型的就是《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了。我觉得这是一种结合了友情、亲情和爱情的综合体,并不是一个简单的friendship能涵盖的,因为他既有友情的愉悦,也有亲情的温馨同时还带着点爱情的亲昵。(你带着我这个定义去看《英雄本色》的前三分钟会有惊喜)。
这种奇妙的感觉在张彻为其御用CP狄龙和姜大卫量身打造的一系列武侠电影里表现得更加赤裸裸。
狄姜CP无论是颜值、故事还是福利都远远盖过现在许多强行炒作的CP
比如说我特别喜欢的一部电影《新独臂刀》:
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英雄雷力被武林前辈陷害,比武输了后自断一臂从此流落江湖成为一个被人欺凌的店小二。本来他的生活非常压抑和黑暗,突然有一天一个路过的新晋少年英雄封俊杰在流氓手里救下了她,并且欣赏他的为人主动相交。
两个萍水相逢的人仅仅用一天时间就成为了了生死之交,封俊杰对雷力说:“等我从虎威山庄下来,就封刀不提武事,我们一起去太湖边务农。”(如此经典的flag啊,后来的《英雄本色》也贡献了一个史诗级flag:“做完这票就收手”)
结果封俊杰在虎威山庄也被这位江湖前辈所害。三年不碰刀的雷力当即拿起刀为兄弟复仇,单刀独臂血洗了虎威山庄后,和武林前辈一对一单挑,面对老头“你当年两只手尚且不是我对手,今天你可不就是来送死的?”的质问,雷力喊道 “我今天就是来陪他一起死的!”
我觉得如果不是对中国武侠和江湖文化入戏太深,是不太能够理解这种见面三天不到就托付生死的感情。
到了吴宇森这里,只是把江湖侠客手中削铁如泥的宝剑换成了无限子弹的各种手枪和霰弹枪而已。所以光芒万丈的小马哥最后也难逃在一番激烈的演说中被不知哪里来的子弹一枪爆头的悲情命运。
在子弹、鲜血、爆炸和浓烈而炙热的兄弟情中,观众的内心被深深的震撼,那种现实生活中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热血在荧幕前早已转化成观众内心伴随着激昂音乐一起迸发的万丈豪情。
最后,吴宇森教堂白鸽式的宗教情结在片中也是依稀可见,这部片子里当宋子豪辞别弟弟的女友走向最终决战的战场时,背景是一群孩子正在排练《明天会更好》,而电影的英文名也被译作了《A Better Tomorrow》
“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的双手让我拥抱着你的梦
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
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
为明天献出虔诚的祈祷“
一种走向献祭的宿命般的忧伤在童真的吟唱中油然而生。
同时,和电影一同没有被人忘记的还有香港大才子黄霑作词的歌曲当年情,悠扬的旋律和意蕴深远的歌词已然成为不可复刻的经典:
拥着你 当初温馨再涌现
心里边 童年稚气梦未污染
今日我 与你又试肩并肩
当年情 此刻是添上新鲜
一望你 眼里温暖已通电
心里边 从前梦一点未改变
今日我 与你又试肩并肩
当年情 再度添上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