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清史们想把清朝从中国分割出去,清朝多大程度上是“中国”的?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在迁都北京、平定中原之后,清朝将自己的定位从偏居边陲的满人政权转变为统治华夏本土的正统王朝,并且重新界定了“中国”,涵盖范围从内地省份延伸至边疆地区,从而使大清等同于“中国”。

相应地,清朝统治者也改造了自身与边疆地区精英群体之间的关系,不再像过去那样在部落首领之间平等相处,而是继承了先前中原王朝的一套规制,将其界定为基于儒家政治秩序的君臣关系。对于清廷来说,内地各省无疑构成其疆域的主体,因为这里不仅为国家的正常运作提供了所需的财富和人才,同时还为他们统治华夏本土、边疆及藩属国提供了政治的和文化的合法性基础。

500

因此,尽管清廷允许边疆地区的精英享有一定的行政和宗教自主权,但在处理与边疆的关系时,毫不犹豫地将其纳入承袭自先前华夏王朝的儒家政治秩序的框架之中。

总之,清朝最好被视作一个二元国家,它融合了游牧民族征服王朝的传统与中原王朝的文化及政治遗产。相较于此前曾经入主华北或统治中国全境的异族王朝,包括鲜卑族拓跋部所建立的北魏(386—534)、契丹人建立的辽朝(907—1125)、女真人建立的金朝(1115—1234)、蒙古人建立的元朝(1206—1368),清朝统治中国的时间最长(1644—1911)。

清朝国祚绵长之根本原因,是其相辅相成的两个特征,皆为国家建构所不可或缺:

(1)将内亚边疆地区正式纳入版图,由此消除了来自游牧部落的威胁;

(2)继承了前明的正统,从征服王朝转向复合型王朝。清朝通过尊重士人特权、认同儒家理念、因地制宜地选择治理策略等,赢得了地方精英的忠诚。

在内地各省,它既依靠士绅精英处理乡村日常行政事务,同时又不让他们拥有太多的自主权,由此既能把汉人社会置于中央的有效统治之下,又将政府控制在较小的规模。同样,在边疆地区,通过庇护喇嘛教及允许当地的宗教和世俗领袖掌握一定的地方行政事务自主权,清廷也赢得了他们的支持。

由此,清朝无须大量派驻军队,即可维持边疆的稳定,同时也无须使用强制手段,即可确保边陲地区非汉人族群的臣服。清廷强调通过宗教和政治纽带稳固边疆,而非诉诸暴力,也有助于边疆地区对中央政权产生认同。

前后两个世纪的开疆拓土和边疆的巩固,不仅使得中国的版图得以扩大,也有助于在汉人与非汉人精英之间产生共同的国家意识,即他们一同生活在一个重新界定后的疆域之内。这种观念的生命力,甚至比国家本身更加久远。

归根到底,清朝可谓帝制时代华夏国家谱系的最后一个王朝。但清朝的“中国性”,跟清之前的王朝不尽相同。“中国”的概念重新得到了界定,既体现了中国以往的文化和政治遗产特征,又显现出以往所未见的多样性和复合性。事实上,中国文化本身之所以如此悠久而富有韧性,正是因为其长期以来一直保有向其他民族的文化和族群因子开放的传统。

正是由于华夏族群在同化其他民族且又吸纳异族文化遗产的要素方面,所展现的非同寻常的能力,才使得中华先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坚强生存,繁衍不息。清朝只是这一长篇故事的最后一章而已。

热门评论 8

  • 司马错 轻微完美主义倾向,偏理想主义者,良好的中国公民。
    秋八月
    以元清为例,日本如果侵华战争最终获胜,将来是否是中国正统?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乍一看像是个困扰人的问题,仔细想想,根本不可能发生。
    元清在文化上相对中原王朝落后,入主中原后为了统治上的便利,多少会融入中原体系。而日本那时候动不动以亚洲第一自居,他们会拿元清做噱头来表示自己侵略的某种法理性,而实际上他们就是来抢劫的。就像是他们那时候曾经宣称过的自己才是“中华正朔”一样,他们自己都不当一回事,只是借口而已。
    抗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掠夺也表明人家不是为了“征服”这个伟大的目标的,而是家里快“没钱了”,到邻居家里“抢点”。而强盗是不会考虑要不要把自己家和邻居家合并成一个家的,他们的逻辑思维是,我家是我家,你家的东西我抢过来,那就是我家的。而不是我们是一家,我现在手头紧,家里人借来借去之类的。
  • 秋八月
    以元清为例,日本如果侵华战争最终获胜,将来是否是中国正统?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完全是不一样的。
    清朝根源是努尔哈赤这一支,这一支的女真人汉化是比较彻底的,努尔哈赤也不是野蛮人,他本就是明朝体系中一部分。跟毛文龙一样都是李成梁的义子。他们可从来没觉得他们是继承完颜阿骨打的旗帜,从根子上就不一样。
    到了皇太极时期后金势力才有了问鼎天下的实力。而皇太极更是汉化非常彻底的。所以说清朝人从根子上就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从皇太极到宣统从始至终他们所梦想的都是比肩秦皇汉武而不是变成完颜阿骨打。从根子上就不是一回事。
    日本可不是这个情况,日本在文明重塑上早已形成了自己的话语体系,天皇万世一系是他们的核心价值。他们要做的是将中华文明踩在脚下而不是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份子。而清朝从始至终都是中华文明的一份子,在文明实质上清朝与明朝几乎没有差别。这与日本是完全不一样的。
    清朝后来对于努尔哈赤时期甚至皇太极时期都比较忌讳,所遵循的祖制主要是遵从康熙圣祖,这是清朝话语体系的一个变化。说明清朝后世的价值观里,也认为这个时期清朝属于叛逆,直到康熙一统中国才算是完成了转型。到了乾隆时期,清朝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国两千年的长城问题,确实超越了秦皇汉武,这是乾隆最得意的成就。其价值观完全是站在中国的主体价值观的角度之上的。至此,中国几乎所有的士族也完全承认了清朝的正统性。这就是康乾盛世的实质。实际上康乾盛世并不复杂,可以说非常容易,任何朝代彻底解决了北方边患问题中国就必然进入盛世,社会安定,民生发展是必然的事,但是这一步极端困难,自秦始皇修长城开始,一直到清朝才把长城变成了旅游景点而不再是边防线。这是现在中国之所以成立的基础。这不是你宣传宣传就行的。汉武帝可以说打了四十年胜仗,却让中原人口锐减一半。这还是打胜仗,如果胜负参半如何?如果再接着胜利一百年还承受得起吗?长城问题可不是那么简单的问题。如果仅仅是军事征服,那么近代中国国力衰弱到极致,为何不崩溃?唐朝衰落西域丢失,汉朝衰落西域丢失。为何清朝衰弱到极致,北疆不失呢?甚至中华民族这个提法还是西蒙古王公大会率先提出来,并得到民国政府支持的。这一步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大扩展,历史意义极其重大。没有它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
    清朝外夷论从源头上来说是日本鼓动侵华后才发明的。当时革命党很多都得到日本黑龙会的支持。这些清朝外夷论也就被传输给了最早期的这些革命组织。比如“驱逐鞑虏”这句话就是那个时期提出来的。听着好像挺爽,也确实符合当时南方传统士族清末掀起的革命运动的需求。但是这句话与后来满洲国的成立几乎是严丝合缝的理论体系。所以到了满洲国成立,民国政府再也没人提“驱逐鞑虏”了。因为他们中的精英已经意识到在他们党的幼稚期被日本人在理论上坑了。
    清朝外夷论可以说非常巧妙。因为清朝的政治基础实际上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政治上依靠中国传统南方士族,清朝名臣基本上都是来自于这个体系,另一方面,清朝在军事上依靠的是北方勋贵,也就是后来被骂成狗的八旗子弟。这些人其实都是从龙的将领后裔,基本上人人都有世袭爵位的,几乎没有什么大头兵。它相当于明朝的淮西武人集团。清朝前期中期都非常好,南方士族名臣辈出,北方勋贵名将辈出。但是到了近代西方列强打开国门,清朝武力首先受到打击,威望尽失。清朝的政治基础就已经动摇了。晚清三名臣曾左李时期,南方士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到了戊戌变法成立地方议会,南方士族拥有了政治野心,晚清的革命党基本上也就是。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从这个脉络就可以看出来。晚清的革命党主要源头还是南方士族对中央的不满。这个从辛亥革命也可以看出来。最终辛亥革命其实革命党总共才几个人?其实真正发动的是南方士族,甚至连两广总督都革命了。清朝外夷论之所以说非常巧妙,就是因为它契合了南方士族造反的话语定义,将造反合理合法化了。但是这个话语体系对国家危害极大。因为按照这个体系,满洲国就是最合理的安排,这与日本提出的满蒙独立在理论上严丝合缝。
  • 全部楼层
    天府一香客
    满清一开始也是来抢劫的,一看有入主中原的机会才改变了计划。
    努尔哈赤可是明朝的官,类似于安禄山。只不过安禄山叛乱失败了,努尔哈赤的满清改朝换代而已,本质上是清朝对明朝的延续。
  • 雪夜闭门懒读书 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
    全部楼层
    司马错
    乍一看像是个困扰人的问题,仔细想想,根本不可能发生。
    元清在文化上相对中原王朝落后,入主中原后为了统治上的便利,多少会融入中原体系。而日本那时候动不动以亚洲第一自居,他们会拿元清做噱头来表示自己侵略的某种法理性,而实际上他们就是来抢劫的。就像是他们那时候曾经宣称过的自己才是“中华正朔”一样,他们自己都不当一回事,只是借口而已。
    抗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掠夺也表明人家不是为了“征服”这个伟大的目标的,而是家里快“没钱了”,到邻居家里“抢点”。而强盗是不会考虑要不要把自己家和邻居家合并成一个家的,他们的逻辑思维是,我家是我家,你家的东西我抢过来,那就是我家的。而不是我们是一家,我现在手头紧,家里人借来借去之类的。
    日本人不是来抢的,它是来占的。说白了就是把你的变成我的。不信,东北就是明证。汪兆铭想与日本合作,要求日本退兵。结果,把自己玩进去赔了一世英名落得千古骂名,就是因为他没看清日本要变中国为大号日本国的阴谋。伪满成立之后。东北的肥活活黑土地不是已经成日本人的了吗?昔日土地的主人,反而得向日本人“租种”自己的土地,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幸亏日本人没有成功,如果日本人能成功,今天的华夏大地将不再有汉语汉文。不信,你可以看看1945年刚刚光复的台湾,就能知道我们在日本的铁蹄之下,将是什么样的场景。
  • 天府一香客 专业唢呐|古兰经研究者
    全部楼层
    司马错
    乍一看像是个困扰人的问题,仔细想想,根本不可能发生。
    元清在文化上相对中原王朝落后,入主中原后为了统治上的便利,多少会融入中原体系。而日本那时候动不动以亚洲第一自居,他们会拿元清做噱头来表示自己侵略的某种法理性,而实际上他们就是来抢劫的。就像是他们那时候曾经宣称过的自己才是“中华正朔”一样,他们自己都不当一回事,只是借口而已。
    抗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掠夺也表明人家不是为了“征服”这个伟大的目标的,而是家里快“没钱了”,到邻居家里“抢点”。而强盗是不会考虑要不要把自己家和邻居家合并成一个家的,他们的逻辑思维是,我家是我家,你家的东西我抢过来,那就是我家的。而不是我们是一家,我现在手头紧,家里人借来借去之类的。
    满清一开始也是来抢劫的,一看有入主中原的机会才改变了计划。
  • 全部楼层
    天府一香客
    满清一开始也是来抢劫的,一看有入主中原的机会才改变了计划。
    不管是铁木尔,还是努尔哈赤,他们在起家之时,身边围一圈的主要是中原学士。像铁木尔和道教关系密切,还有范仲淹的后人就是满人的谋士。但是日寇侵略中国,他们没有带来任何汉文化传统,有的是脱亚入欧,并且在东北一直用武力推行去中国化,所以日寇是不能和元清相提并论的。
  • 全部楼层
    天府一香客
    满清一开始也是来抢劫的,一看有入主中原的机会才改变了计划。
    努尔哈赤起兵时承袭的是其父觉昌安的都指挥使一职。
    万历十七年,明蓟江总督张国彦、辽东巡抚顾养谦等官奏称,努尔哈赤原系都指挥,祖父向导有功,本人忠于朝廷,且“势最强,能制东夷”。应准其请,以便“制东夷”,帝从其奏,命授为都督企事。
    努尔哈赤于万历二十年进呈奏文,“乞讨金顶大帽服色及龙虎将军职衔”,未果。
    万历十八年至二十六年,努尔哈赤五次亲自入京面圣。
    万历二十三年,努尔哈赤受封龙虎将军。
    努尔哈赤可以统一女真诸部,最大的倚仗可以说是李成梁。
    你看努尔哈赤的起兵之路,就是一个成功了的安禄山,藩镇造反的一贯套路而已。
  • 全部楼层
    司马错
    乍一看像是个困扰人的问题,仔细想想,根本不可能发生。
    元清在文化上相对中原王朝落后,入主中原后为了统治上的便利,多少会融入中原体系。而日本那时候动不动以亚洲第一自居,他们会拿元清做噱头来表示自己侵略的某种法理性,而实际上他们就是来抢劫的。就像是他们那时候曾经宣称过的自己才是“中华正朔”一样,他们自己都不当一回事,只是借口而已。
    抗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掠夺也表明人家不是为了“征服”这个伟大的目标的,而是家里快“没钱了”,到邻居家里“抢点”。而强盗是不会考虑要不要把自己家和邻居家合并成一个家的,他们的逻辑思维是,我家是我家,你家的东西我抢过来,那就是我家的。而不是我们是一家,我现在手头紧,家里人借来借去之类的。
    那你这么说元和日本还挺像,蒙古人也没把中原当自己家,建国后就开始压榨剥削,把汉人列为四等贱民,统治才89年就滚回草原了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845
最热 最早 最新

  • 全部楼层
    志是峰
    日本 人在东北台湾学校推广日文,消除汉语,是殖民统治。不是融入中国文化,而是要消除中国文化。
    日本 人在中国不是用中原方式中原政府中文方式。元清入主中原,是以中原方式中原文化治理国家的。有非常大的不同。
    以中原方式统治中国,留头不留发,奴才主子这类传统礼仪治理中国
  • 秋八月
    以元清为例,日本如果侵华战争最终获胜,将来是否是中国正统?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日本 人在东北台湾学校推广日文,消除汉语,是殖民统治。不是融入中国文化,而是要消除中国文化。
    日本 人在中国不是用中原方式中原政府中文方式。元清入主中原,是以中原方式中原文化治理国家的。有非常大的不同。
  • 全部楼层
    jlmnet
    完全是不一样的。
    清朝根源是努尔哈赤这一支,这一支的女真人汉化是比较彻底的,努尔哈赤也不是野蛮人,他本就是明朝体系中一部分。跟毛文龙一样都是李成梁的义子。他们可从来没觉得他们是继承完颜阿骨打的旗帜,从根子上就不一样。
    到了皇太极时期后金势力才有了问鼎天下的实力。而皇太极更是汉化非常彻底的。所以说清朝人从根子上就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从皇太极到宣统从始至终他们所梦想的都是比肩秦皇汉武而不是变成完颜阿骨打。从根子上就不是一回事。
    日本可不是这个情况,日本在文明重塑上早已形成了自己的话语体系,天皇万世一系是他们的核心价值。他们要做的是将中华文明踩在脚下而不是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份子。而清朝从始至终都是中华文明的一份子,在文明实质上清朝与明朝几乎没有差别。这与日本是完全不一样的。
    清朝后来对于努尔哈赤时期甚至皇太极时期都比较忌讳,所遵循的祖制主要是遵从康熙圣祖,这是清朝话语体系的一个变化。说明清朝后世的价值观里,也认为这个时期清朝属于叛逆,直到康熙一统中国才算是完成了转型。到了乾隆时期,清朝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国两千年的长城问题,确实超越了秦皇汉武,这是乾隆最得意的成就。其价值观完全是站在中国的主体价值观的角度之上的。至此,中国几乎所有的士族也完全承认了清朝的正统性。这就是康乾盛世的实质。实际上康乾盛世并不复杂,可以说非常容易,任何朝代彻底解决了北方边患问题中国就必然进入盛世,社会安定,民生发展是必然的事,但是这一步极端困难,自秦始皇修长城开始,一直到清朝才把长城变成了旅游景点而不再是边防线。这是现在中国之所以成立的基础。这不是你宣传宣传就行的。汉武帝可以说打了四十年胜仗,却让中原人口锐减一半。这还是打胜仗,如果胜负参半如何?如果再接着胜利一百年还承受得起吗?长城问题可不是那么简单的问题。如果仅仅是军事征服,那么近代中国国力衰弱到极致,为何不崩溃?唐朝衰落西域丢失,汉朝衰落西域丢失。为何清朝衰弱到极致,北疆不失呢?甚至中华民族这个提法还是西蒙古王公大会率先提出来,并得到民国政府支持的。这一步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大扩展,历史意义极其重大。没有它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
    清朝外夷论从源头上来说是日本鼓动侵华后才发明的。当时革命党很多都得到日本黑龙会的支持。这些清朝外夷论也就被传输给了最早期的这些革命组织。比如“驱逐鞑虏”这句话就是那个时期提出来的。听着好像挺爽,也确实符合当时南方传统士族清末掀起的革命运动的需求。但是这句话与后来满洲国的成立几乎是严丝合缝的理论体系。所以到了满洲国成立,民国政府再也没人提“驱逐鞑虏”了。因为他们中的精英已经意识到在他们党的幼稚期被日本人在理论上坑了。
    清朝外夷论可以说非常巧妙。因为清朝的政治基础实际上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政治上依靠中国传统南方士族,清朝名臣基本上都是来自于这个体系,另一方面,清朝在军事上依靠的是北方勋贵,也就是后来被骂成狗的八旗子弟。这些人其实都是从龙的将领后裔,基本上人人都有世袭爵位的,几乎没有什么大头兵。它相当于明朝的淮西武人集团。清朝前期中期都非常好,南方士族名臣辈出,北方勋贵名将辈出。但是到了近代西方列强打开国门,清朝武力首先受到打击,威望尽失。清朝的政治基础就已经动摇了。晚清三名臣曾左李时期,南方士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到了戊戌变法成立地方议会,南方士族拥有了政治野心,晚清的革命党基本上也就是。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从这个脉络就可以看出来。晚清的革命党主要源头还是南方士族对中央的不满。这个从辛亥革命也可以看出来。最终辛亥革命其实革命党总共才几个人?其实真正发动的是南方士族,甚至连两广总督都革命了。清朝外夷论之所以说非常巧妙,就是因为它契合了南方士族造反的话语定义,将造反合理合法化了。但是这个话语体系对国家危害极大。因为按照这个体系,满洲国就是最合理的安排,这与日本提出的满蒙独立在理论上严丝合缝。
    你这种说法我是赞同的!那些否定清的都落入了血统的陷阱!中国人讲的是文化认同!
  • 全部楼层
    坑子熊猫
    所以这和我说的蒙古不做人有什么关系?好的例子又不是没有又不是不知道
    短命王朝多了去了。
  • K_ON荏苒流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清朝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这是事实。
    但是,是一部分不等于是光辉灿烂的一部分,更不是值得炫耀的一部分。
  • 秋八月
    以元清为例,日本如果侵华战争最终获胜,将来是否是中国正统?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胡扯什么?不过是鬼子崖山之后无中国的那一套为侵略中国做铺垫的狗屁文章,送你一句,明治之后无大和,二战之后无日本。
  • 全部楼层
    亚力山寨
    有经验的都死了啊。后面又没学好。
    所以这和我说的蒙古不做人有什么关系?好的例子又不是没有又不是不知道
  • 什么xin清史,根本没这个名字!如果存在,那应该改了。例如应该改为伪清史、歪清史、假清史……
  • 全部楼层
    亚力山寨
    别被他忽悠了,后金是大明臣属,属于内部叛乱。类似安禄山。只不过安禄山失败了。
    简捷明了,一语中的!
  • 全部楼层
    坑子熊猫
    秦你说没经验就算了,毕竟是真新手,隋之前的历史都被抹了还是怎么滴??
    有经验的都死了啊。后面又没学好。
  • 把清朝从中国分出去,那后来的民国 和 新中国从哪里来?
  • 全部楼层
    亚力山寨
    秦,隋都短命。新手没经验罢了。
    秦你说没经验就算了,毕竟是真新手,隋之前的历史都被抹了还是怎么滴??
  • 跑跑小霸王 以公正的,理智的,务实的态度观察。
    赶紧解放台湾,推出官方版的清史。
  • 探讨一下,什么是内亚?我觉得就应该叫做西域和帕米尔西,本身就是两个部分。
    亚洲中部本身包括阿富汗、众斯坦都是近代才形成的民族和国家。之前的民族和国家如过眼云烟早不知道去哪里了。
    按照生活方式分亚洲中部在蒙古西征之前由于有灌溉设施本来是定居的半农耕半游牧生活,蒙古西征由于摧毁了农耕设施,一切又变成了游牧民族的乐园。
    按民族分,最早是波斯统治下的土邦,然后是所谓希腊化城邦,然后是突厥或者阿拉伯式军阀国家,蒙古式的分封王国,最后是各个游牧国家。无论是宗教、生活方式和国家组织形式都很大不同。
    西域则大不相同,无论是辽朝还是蒙古时期都是与内地联系紧密,准噶尔之所以东征,也是由于从民族到文化,准噶尔更希望作为中国一份子,而不是所谓的内亚土王。
    本身内亚就是虚无概念,西域和帕米尔西的人员组织形势大不相同,所以两边要分开研究。所谓内亚史就是分裂国家的鬼把戏!
  • 萌主冯十七 是冯十七呀
    大夏天的挖坟,是想清凉一下么~
  • 承袭新清史的“二元国家”、“重新界定中国”等概念观点,就别假装能真正认清和摒弃新清史了。1、中国的概念本来就是流变的,历朝历代所涵盖的疆域和制度都不尽相同,特意强调清朝的重新界定有明显的非历史倾向。2、自周甸侯绥要荒以降,历朝历代的治理政策都是二元甚至多元的,所谓清朝的二元性包藏祸心,现实的而非历史主义的。
  • 铁血共和
    请使用相同口径叙述螨蜻和倭鬼而不能双标。
    英美走狗
  • 全部楼层
    坑子熊猫
    二十四史不过帝王家谱而已算,修个史就把那些破事盖过去了?论迹不论心,蒙古人占了中原做的事情就不像把自己当主人想好好把这个家经营下去,不然一个没有外患的新王朝89年就能亡了??
    秦,隋都短命。新手没经验罢了。
  • 全部楼层
    陈外
    历史没有如果-----历史只有事实

    清朝是明朝的外敌



    但明朝和清朝都是中国的历史



    -------一个把自己连人带地外加文治武功的成果和糟粕,所剩一切的一切,全部遗产交托给了中国的历史帝国,凭什么不是中国的?

    -------从清太祖出生之前,清皇室的祖辈就是中国明朝的臣民,所以,有清一代,彻底完全是中国的


    -------所以,无论好坏,清朝的遗产,现中国必须概括承受,在此基楚,对清的历史进行消化分析批判总结
    别被他忽悠了,后金是大明臣属,属于内部叛乱。类似安禄山。只不过安禄山失败了。
  • 我想问作者,如果日后有外敌入侵,我们是否应该抵抗?
    满清入关算内部叛乱,和太平天国差不多。太平天国也未必都是汉族,广西出来的有多少壮族还不好说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