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还是是人?
首发于公众号“贼叉”
亚圣最近估计喷嚏有点多。
一个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网上吵翻了。几百年没背过这篇课文的我也想靠着本能回忆一下,结果到了嘴边就停住了:我当年背的到底是是还是斯来着?
加快速度不过脑子再来一遍,嗯,这下就顺畅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脱口而出。而且有人还找到了我当年读书用的语文教材的版本,表示我没记错: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好奇输入法会不会有自动联想输入?如果有的话会出来啥结果?
试了一下,输入法给出的结果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那么究竟是斯人还是是人呢?
love his mother's who who.
毕竟是人和斯人都有这个人的意思,换句话说:都说得通,所以究竟哪个是哪个无所谓。非要知道标准答案,那恐怕得把亚圣召唤回来才能知道。至于说人教社表示自己从来出的都是是人,而其他版本教材中有斯人的,其实也无关紧要——考试不考这句不就完了么。
由于广大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学的就是斯人(是人),哪里来的是人(斯人)。有人说,这种大众在某件事情上的集体记忆与现实不符的现象被称为曼德拉效应。之所以被称为曼德拉效应,是因为大家觉得曼德拉早就不在人世了(比如应该上世纪90年代就应该没了),可事实上曼德拉直到2013年才去世。
这专业小词儿一整,逼格马上上来了。于是一夜之间曼德拉效应遍布华夏,大家纷纷表示原来是被曼德拉给骗了。问题是我xin思这算啥曼德拉效应啊,明明就是记得对的,是因为源头改了所以才导致的分歧啊?
但是人一旦找到了借口之后,后续的骚操作就会源源不断了。比如图中这几位,自己当年没学好,却怀疑课本被改动了:
讲真,我好久没这样开心地笑过了。
黄鹤楼那是崔颢写的,而且没有“登”,题目就叫黄鹤楼,人家不是五绝是七律,一共五十六个字,这篇才二十个字。斯人和是人也就是一字之差,而且互换之后完全不影响理解,您这短了36个字是一点感觉也没有嘛?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烟波江上使人愁怎么解释知道么?就是看见你们这群文盲真的让人愁啊!都2022年了,你们村是没通网还是咋的?有疑问的话你搜一搜啊!
再搜一下登鹳雀楼:
所以别动不动就曼德拉效应,还特么你的记忆被篡改了。明明就是自己没学好还赖课本改来改去?能把以上这些现象当做曼德拉效应的哥们数学一定是学不好的,因为对于曼德拉效应的定义根本没有吃透:注意这里有两个要素,一是群体记忆,二是要和现实对比。是人(斯人)问题中群体记忆没有问题,然而现实并不是只有一个版本,而是两个版本并存,因此不能算和现实产生偏差;至于登鹳雀楼记作黄鹤楼——你特娘的那是个体记忆产生了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