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支持物理降低难度、扩展广度,并被纳入主课吗?

看到有提问,说是否主张语数外退出主课地位的。除了语文人气低点(并不是语文不重要,相反语文很重要,但是语文的市场化确实远不如数学英语,课外补习也是数学英语居多),数学和英语下面的话题人气都很高。

作为一名高三理科生,我也想提这样一个关于物理的“反向镜像问题”。

物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毕竟从广袤的宇宙到最微观的基本粒子,都逃不过物理定律。换个形象的说法,物理学就是自然界这个大家园的“家规”。而不懂家规的人,可以说很难是明事理的。

更何况现在社会,科学技术早已深入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而物理则是科学技术的基础。手机电脑液晶电视、家用水电气、外出的交通工具、单位的各项设施、当然还有房屋道路桥梁等等,其实都是物理学规律的具象化展现。

同时,中国的制造业规模也越来越大,制造业的档次也在不断提升,需要懂物理的人必须越来越多。制造相关肯定要懂物理,而受众者懂最基本(科普深度)的物理也是大势所趋。

甚至可以说,不学基本的物理知识,和过去不读书、不认字的人,没有区别。

而且和数学相比,物理没有那么抽象,毕竟物理学是需要以实验成果说话的学科,而不是纯粹的演绎推理。

更重要的是,数学是形式科学,物理是自然科学,二者本质上并非一回事。而现有的主课中,文科类的语文偏向文学(虽然深度不够但也算),英语偏向语言。而主课里面的理科就数学一门,为了平衡也可以把物理放进来,一门形式科学再配一门自然科学,多好!

之所以自然科学里不选化学生物,而是物理,也是由于物理较之化学生物而言更具一般性和普遍性。(这个相信大家都清楚)

但相信很多人对物理有一种阴影,并不是不喜欢,而是因为考试难、得分低,直接摧毁了许多人的物理信心,甚至直接影响新高考的选择。但是不学物理的话,很多专业报不了。而其他几门学科,如历史,看起来比物理容易拿分吧,但是实际上难多了。一是分数线高多了,二是招生的学校少多了,三是出来找工作难多了,四是工资也低多了。历史除非读到博士,否则根本就没有出路。

而且物理确实是除了语言和数学以外最重要的学科,没有之一。

既然如此,我想还不如把物理作为必考,适当降低难度,并且扩展宽度,不局限于经典物理学,尤其是力学和电磁学。而是将相对论、量子力学、核物理乃至凝聚态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科普深度的介绍。

剩下几门课,学生自由选。

其实说句题外话,高中也应该适当考察美术音乐,可以不够专业,但不能没有审美的基本能力。

大家赞同吗?

这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可以讨论的内容很多。

首先,高中物理课程的广度小吗?至少记忆中,我上高中那会学的内容一点都不少,电磁场和麦克斯韦方程组提到了,初步的量子物理和狭义相对论也有涉及。当然,高中课本中近代物理的内容都很粗浅,考察时也不会出现复杂的计算题。这也可以理解,缺乏数学工具的支持,高中确实无法深入讲解近代物理。而只讲结论的科普性质的近代物理课,只能培养出“玄学家”,毫无意义。

其次,高中物理的难度高吗?在我看来,实在算不上高,模型都很简单。绕圈圈的都是圆周运动,不会出现圆锥曲线轨道;加减速运动都是匀变速的,加速度不会变化;涉及到场的,更加都是静态场,场本身不会变化。所谓难度高,更多的是将足够多的因素混在一起,让试题有难度,考试考出区分度。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这是不可避免的,每门课都这样,得学一堆毫无作用的初等的“奇技淫巧”。而物理模型无法变得复杂,原因也是一样的,数学工具有限。

所以,高中物理课,无论是加难度,还是拓展广度,都受到数学工具的严重制约。这不是物理课自己能解决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

相比,物理课教学内容的改革,物理课地位的问题确实更值得讨论。读大学理学专业的人都会明白,物理学是理学的基础,开具玩笑,“学化学的人得学物理和化学,学生物的人得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现在高中的选课制度,却允许学生学化学但不学物理。高中化学知识较为粗浅,和物理学的联系还不紧密,这么搞倒也能学下来。但这样学下来的学生,缺乏基本的物理概念,大学理科(包括部分工科)专业的学习会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虽然化学也不是啥好专业)。从学科关系的角度讲,这么学其实不大科学。制度设计上,也许应该考虑,选学了化学,就必须学物理,哪怕是难度稍低点的物理,也得学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