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的重大缺陷是不利于“抽象思维”

热爱中文的人先不要跳脚急于反驳,听我解释,看有没有道理。

中文老祖宗甲骨文,起源于祭祀、占卜用的字符,是“与神沟通”的文字,只关注书面表达,逐步发展成使用“之乎者也”独特语法的文言文书面语,与口语完全脱节。

而西方拼音文字,从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到现代的英、法、拉丁、德等,均来自古代腓尼基人字母文字。腓尼基人,以及继承他们的迦太基人,当时绕着地中海做生意,必须与操不同语言的众多种族沟通,发展出“与人沟通”的拼音字母文字,从一开始,书面语就与口语相一致。

中文优点,是非常稳定,书面文字不会随着不同发音而变形。大中华能长期保持统一,至今形成伟大的中华文明,汉语汉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文还有表意文字独特的“阅读美”,这是拼音文字完全无法做到的。

但人的大脑思维是用口语进行的,古代中文在书写表达时,需要翻译成书面文言文,这就极大限制了文化的创造和传播。例如,记录孔子论述的“论语”总共才1万6千字,因为他的学生记录时,需要翻译成书面语记录,加上复杂繁体字,实在是记不快。对比同时代的亚里士多德,由于有雇佣的专业“抄写奴隶”用拼音文字对他的演讲进行记录,却能留下百万字的著作。

古装电视剧中常常出现庙堂辩论中,双方用书面语进行辩论。穿越剧中,也常常出现主角朗诵诗词名作当场震住对方的场面。这些在实际生活中都是不可能的。且不说古代不同地方来的人口音很重,就算大家都使用同一“官话”,就算你能当场“之乎者也”说出来,别人也听不懂。中文古诗词的妙处都是阅读出来的,朗诵、吟诵也都是先阅读理解再进行的。古文中的美文,像“滕王阁序”,有几个人能完整地读出来?但你即使好多字不会读,也丝毫不影响你理解它含义,并欣赏到它的美,这正是汉字表意文字特有的“易理解性”,和独特的“阅读美”。

在经过百年“白话文运动”的今天,中文的“说写一致”已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并不能完全解决,仍然留下一些遗憾。

我个人意见,今天的汉字汉语,有以下三大缺点:

首先,就是汉语口语中缺乏例如英语中“where,which”这样的连接词,难以表达多层次的复杂含义;其次,就是长期书面语带来的后遗症- 同音字过多;再次,就是不利于“抽象思维”。

前两项缺点,不用多说,着重谈一下第三项:

为什么会影响“抽象思维”?严格说来,不是影响“抽象思维过程”,而是“影响抽象思维成果的总结和交流”。因为汉字都各自有本身特定含义,而后世产生的抽象思维词汇绝大多数都是复合词,就会在阅读时有所干扰。例如,“为实现农村的电气化而奋斗”中的“电气化”一词,有多少人知道为什么不直接写“电化”,而要加一个“气”字?与空气,与气体有半毛钱关系吗?对比英文的“electrification ”(相当于中文的“电化”)的直接而明确,对于习惯于认真思考的人来说,不是一种干扰吗?也许有人说,我把“电气化”当成一个固定词,就不受干扰。对,但这是长期使用后的习惯,也是大部分普通人同样做的。可是,真正深入思考的人,是需要究根问底的。中国人在抽象思维上的进步,需要的是这些深入思考、究根问底的人。

我们在阅读黑格尔的哲学著作时,常常需要认真集中精力读好几遍,才能弄懂一句话。这不仅是由于思想深邃的原因,还要加上汉字原本含义对复合词词义带来的干扰。我想,德国人读黑格尔德语原著时,肯定不会这么费劲。

我推测,除了因为缺乏“一神教”而使古代中国哲人对“生与死”,“存在与永恒”这些事物缺乏深入思考以外,使用文言文书面语也是中国人在原创哲学方面非常薄弱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古代哲人们在进行抽象思考时,是用口语思考,但写出来的著作与其他人交流时,需要翻译成书面文言文且不说,关键是增加阅读者理解其原意的困难(瞧,我这里用了一个“其”字,这是中文书面语语法,口头表达时是不会用的)。我猜,老子、孔子、庄子、墨子等人,在思考时,肯定有更复杂的,更深入的思想,可惜,古代汉语限制了对他们思想的记录,更限制了他们与其他人的交流,更更加限制了给后人的传承。

现代中国人在数学方面表现突出,为什么?因为现代数学有其自成体系的表达方式,专业词汇不用中文,中文就形不成干扰。而哲学、法律等大量需要中文表达专业词汇的学科,中国人的表现就比较弱。这不是中国人原本的思维能力弱,而是中文弱点导致。

坦率地说,中文“不利于抽象思维”这个缺点,很难解决。这不影响中国人在其他人发现以后,再翻译成中文以后的迅速跟进,但却非常影响中国人在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原创。

甚至,在逻辑思维方面,都说中国人善于归纳,西方人善于推理,我推测也是否与中国人使用汉字而西方人使用字母拼音有关。因为表意文字的复合词众多,阅读时容易联想,而字母文字单词含义明晰,阅读时“一条路走到黑”,不枝不蔓,思路单纯。

虽然中文有她的许多优点:不受口音影响,保持稳定;独特的阅读美;可以创造大量复合词,不必像英文那样不断出现新词汇;阅读理解迅速,甚至有时不受词序错误干扰;等等。

但中文的缺点,尤其在大量使用键盘不再书写的今天,以及未来连键盘都少用,而是口音输入的明天,会越来越明显。最致命的,是汉字需要笔头大量练习,才能记忆。现在许多人,离开键盘输入,都不会写字,而口音输入的明天,还有多少人能写字?连字都不会写,怎么保持存续?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