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的公关就是粑粑

李宁最近引发了一些争议,如果把这些争议的来龙去脉都梳理清楚,你会发现其实也不是多大争议。

同时,如果把这些争议都理清楚,你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李宁的公关就是粑粑。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在我看来不算什么争议的争议,事情是这样的,李宁9月份大秀,亮相了一套服装,服装是这样的:

500

有人觉得不对劲,这和抗日战争侵华日军的服装也太像了吧,大家对比来看一下。

500

有一说一,这个飞行帽再加上这个颜色,确实很像,好了,设计踩到雷点了,一夜之间,我拿李宁当国货,李宁拿我当大佐,传遍全网,你别说,还是很押韵的,这是什么?这就算是重大公关危机了。

但我了解来龙去脉之后,发现其实这套服装是李宁整个9月服装大秀的一个款式而已。

500

估计是有人专门截了这个款式放到网上,恰好李宁之前打的是民族牌,而这次又踩在民族牌的雷点上,很快就冲热搜了。

我觉得这个事儿本身不算大,梳理清楚就知道,很大可能是有人在煽阴风。

至于一些人说的什么李宁的高管是日本人,又是什么意识形态渗透,在我看来都属于脑补,即使李宁公司的确有日籍高管,这和渗透也没什么关系。

我们这个社会又不是纸糊的,动不动就渗透?

是不是抗战神剧看多了?满脑子门觉得别人要灭你,这是商业行为,商业行为就是特斯拉能把厂子建到上海,而比亚迪能把10万辆车卖给全球汽车圈大佬德国的本家。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有一个本土民族企业品牌,其资本联系全球,业务遍布全球,这肯定是一个好事儿,北欧那些国家福利上天,本质上就是人家手里握着几家全球企业,利润顺着产业链就过去了。

要不然法国人拿什么度每年30天的带薪年假?

而在这件事情里,李宁最大的问题不是产品问题,而是公关问题,冲了热搜之后,李宁的高管发朋友圈了,解释了飞行帽设计灵感怎么来的。

500

他的意思是,是消费者应该被教育,是消费者不懂,是消费者没有知识。

这波公关比海天来得还要更臭一些,海天是把对自己家产品的质疑上升到对整个中国调味品行业的攻击,而李宁直接明说了。

不是我的问题,是你们没文化。

这波操作真是迷人,公司产品在网上翻车了,结果公关又出来踹消费者一脚,你不满意?是你的问题,上一个这么说被消费者群殴的中国本土品牌,叫张小泉。

从张小泉到海天,再到近期的李宁,说起来都是民族品牌,但遇到事儿了,首先第一波做的,就是怼消费者。

我估摸着他们可能忘了做生意最基本的逻辑,消费者是掏钱的,对你的产品不满意,然后你教育消费者?

人家花钱是来受教育的?中国消费者看起来很欠教育吗?

这波公关操作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把大众或者说市场,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那问题来了,既然把人家推过去了,你让不让人家买你的产品呢,你要不要人家养活呢?

所以你看,是这些企业欠教育,欠的倒也不是什么爱国主义教育,是对消费者有起码尊重的教育。

李宁的公关试图在这件事情里和消费者区分出对错,但这样的事情里是没有对错的,全看感情和立场,感情对了,就是对,感情受到冒犯了,就是错的。

你说飞行帽是源自老祖宗的设计,没毛病;

但你搭配的绿色看起来是不是和侵华日军当初的服装很像,也没毛病吧;

你说我设计了那么多组,你为啥只挑这一组,没毛病;

但你确实设计了这么一组绿色的服装,是不是也没毛病。

所以没办法区分出对错,而公关试图和消费者在情感和立场领域争对错,这就是最迷人的骚操作。

对错的标准在哪?法律可管不了这些。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种公关操作会让人看起来很不舒服,自嘲一点说,看了李宁的服装,我觉得它在拿我当大佐,但看了他们公关的发言,我觉得人家只是拿我当伪军。

是我高看自己了。

公关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原问题上公关出了一个新问题,多么迷人的操作。

希望这么棒的中国本土品牌,都能够好好学学怎么尊重中国本土消费者。

这里是 -- 新90后的另一番天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