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坦克应该参考目前的民用车辆,全电化才是发展方向?

【本文来自《美国推出“艾布拉姆斯X”坦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个人观察,下一代坦克应该参考目前的民用车辆,全电化才是发展方向。

先说最容易理解的坦克三大性能:

首先是动力与传动方面。

我之所以把动力排第一位,就是因为在下一代坦克上,发配电是第一位的,决定了其他系统的性能,因此动力系统的水平决定着坦克性能的上限。

目前应用于坦克的主要动力方式是柴油机,其次是燃气轮机。由于目前柴油机已经做到当前技术条件下功率体积比的极限,约1.1-1.2MW/m^3。如果全电坦克要维持在跟目前差不多的性能水平下,这个功率密度也差不多够了,如果要高于这一水平,那么使用燃气轮机将是唯一合适的选择。

当然,燃气轮机也不是多么高不可攀的技术,直升机发动机就是目前最常用的燃气轮机,功率方面也接近坦克动力水平,功率体积比也更高,只不过价格更高,可维护性更差。

配合大功率发电机,有了充足的电力以后,那么配套的电传动、电磁悬挂等等设计思想也就有了足够的支撑了。

电能的临时存储方面,可以使用目前流行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安全性好,技术可靠。目前其能量重量比约为140Wh/kg,能量体积比约为230Wh/L。也就是说,坦克上作为临时储能器的电池,如果需要存储100MJ能量,只需消耗200公斤重量和121升车身容积即可。而即使假定火炮使用最激进的电磁炮,30MJ的炮口动能全部来自于电能,那么100MJ的储能器也足够支持一次三发的急速射了。

其次是火力方面。

一般认为,作为目前最重要的反坦克弹种——长杆穿甲弹,由于目前传统化学炮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目前技术条件下的极限了,因此其性能也进步也达到了一个极限:初速被发射药燃气激波限制在六倍音速,即约每秒2km;弹重被当前的弹药制式限制着,穿杆无法做得更长,也就无法做得更重。想要突破这一极限,就只能使用新原理的火炮。

目前一般认为这种技术途径下的选择,主要就是电化学炮和电磁炮

电化学炮有多种,比较知名的是使用液体发射药的电热化学炮和发射药燃气易于等离子化的磁化等离子炮。电磁炮由于技术难度较高,目前移植到坦克上的难度显著较大。

火炮的储能方面,一般认为只需要用能够快速充放电的储能器储存一次射击所需的电能即可,因为主发动机功率很大,足以在极短时间内即把火炮储能器充满。例如按炮口动能20MJ,动能全部来自储能器,那么每发射一次,一台1.6MW的主机只需工作12.5秒即可保证下一次射击所需。而如果是电化学炮,仍由发射药提供一部分动能的话,那么这个充电时间显然可以更短。

炮口动能的增加,除了能够有效增加坦克自身的直瞄火力和射程外,还能显著增加坦克的交战距离,甚至替代一部分炮兵的任务。

防护方面。

目前技术条件下,一般认为坦克防护的发展方向仍然是正向防穿,全向防破。破甲弹作为化学能弹药,飞行速度不可避免较慢,因此目前使用的坦克主防(APS)很可能会逐步取代反应装甲,成为坦克防护不可或缺的环节。

主防的使用,也使得反应装甲可以取消,从而有剩余的重量增加坦克正面的防穿性能。

坦克正面的复合装甲,目前大体上夹层是不导电的非金属材料,这样的结构正好具备改造为被动式电磁装甲的潜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坦克抵御正面来袭的穿甲弹和破甲弹的能力。

说完了三大性能,再来谈谈第四大性能,信息获取与信息化。

由于火力,特别是射程的显著增加,此时坦克的信息化指标也将变得越发重要起来。

下一代坦克,巡飞弹和无人机很可能会成为标配。考虑到仍然有可能面对的核战争及三防要求,坦克炮射导弹可能会逐步改进为炮射巡飞弹,甚至炮射无人机

除此之外,目前增强现实(AR)技术在坦克上的应用也十分值得期待,因为这将能够实现坦克乘员穿透装甲的观察能力,从而更有效地使用火力。

不过全电化坦克的相关技术储备,我国是否已经准备充分,目前我还不能确定。

以上就是个人对下一代坦克的评估。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