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出行因“吹牛”连续被罚,上市之路蒙阴影
哈罗出行又因为吹牛被罚了。近日,因在公司网站宣传“目前小哈换电在电柜、电池、网络运营等方面已获取多项专利许可”广告用语,哈啰出行关联公司被上海闵行区市场监管局罚款3万元。而今年6月,哈啰出行也曾因宣称“超4亿粉丝推荐”被罚4万元。在哈啰出行将要上市的关键时期,本应更加注重品牌维护,但近期却屡次陷入负面舆论漩涡。

谎称取得专利,哈啰出行被罚款3万元
天眼查App显示,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以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企业。哈啰出行为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
这次,哈啰出行关联公司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被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3万元的具体事由为:哈啰出行在其公司网站的小哈换电上宣传“目前小哈换电在电柜、电池、网络运营等方面已获取多项专利许可”的广告用语。

哈啰出行提供有关电柜、电池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各1份,但案发时有关网络运营的2个专利仍在申请中。管理部门认为:哈啰出行的上述行为构成了广告中未标明专利号与专利种类,以及未取得专利权谎称取得专利权的行为,为虚假宣传。

2022年4月25日,哈啰出行宣布将品牌升级为“哈啰”。五年多时间里完成两次品牌升级。哈啰想要实现从单一共享单车企业到移动出行平台,再到本地出行及生活服务平台的跃迁。在品牌升级的关键时期,哈啰本应更加注重品牌维护,但却数次遭遇负面舆论的漩涡。
曾因宣称超4亿粉丝推荐,被罚款4万元
今年6月,哈啰出行曾因宣称超4亿粉丝推荐被罚一事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4月25日,哈啰出行注册用户突破5.5亿。高达几亿人的注册用户人数成为哈啰出行售卖电动车时的宣传标语。哈啰通过车行(电动车经营部)墙面、墙体灯箱以及店内销售的电动车附带使用说明书里宣传“哈啰超4亿粉丝推荐”等内容,将使用“哈啰出行”APP用户人数认定为推荐人数,并在特定场合进行宣传,使消费者误认为哈啰电动车有超4亿人购买、使用并推荐。哈啰出行被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合肥市知识产权局)罚款4万元。

法律界人士表示,哈啰出行关联公司作为“哈啰电动车”的经营者在商业宣传的过程中提供了不真实的商品相关信息,使消费者误认为“哈啰电动车”有超4亿人购买、使用并推荐,系《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虚假商业宣传行为。
因违规投放,多次被政府管理部门处罚
哈啰出行陷入负面舆论漩涡不仅仅是虚假宣传,随着最近两年政府对于共享出行的管理规范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出台了具体的管理细则和标准。哈啰出行也多次因违规投放问题被相关管理部门警告和处罚。
2019年6月,北京市交通委宣布在为期一个月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专项治理行动中,核查出哈啰出行未备案车辆达5960辆,未备案率高达98%,对哈啰出行进行5万元顶格处罚,并分别作出限制投放区域、投放数量的处罚,要求限期回收车辆。而哈啰出行在接受处罚后,并未按要求整改并再次进行违规投放,北京市交通部门联合各区对哈啰出行再次进行约谈,并将相关证据移交执法部门,拟进行二次处罚。
同样在2019年,哈啰出行因多次整改和调减车辆不到位,被武汉市交通运输局作出处罚4.5万元的行政决定。
2022年8月16日,因在云南省玉溪高新区辖区内投放运营“哈啰共享单车”擅自占用城市道路,哈啰出行被罚款4000元。
曾准备在美股上市,随后撤回提交的IPO申请
哈啰出行官网显示,哈啰是本地出行及生活服务平台,总部位于上海。2016年9月在上海成立,最初叫做“Hellobike”。截至2020年10月,哈啰出行旗下的哈啰单车已入驻全国460多个城市,用户累计骑行240亿公里;哈啰助力车已进入全国400多个城市;哈啰顺风车已进入全国超300个城市。

天眼查APP显示,成立两个月后,“Hellobike”就完成了A轮融资,截至目前,哈啰出行已经完成了14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蚂蚁金服、复星集团、春华资本、GGV纪源资本、磐谷创投、威马汽车等。其中,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分别在2017年、2018年领投哈啰的D、E轮融资并参与此后的多轮战略融资,帮助哈啰逐渐稳定了在共享出行领域的地位。
哈啰曾于2021年准备在美股上市。不过,随后不久,公司表示“经管理层慎重考虑,已向美国证券交易所委员会发出声明,要求撤回此前提交的IPO申请。”
哈罗的上市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哈啰的营收分别为21.136亿元、48.233亿元、60.443亿元;亏损分别为22.075亿元、15.046亿元、11.335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