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武”到底能不能打?

1.能不能打由人决定

先说结论,能不能打主要由人来决定。

什么都没练过的大学生对参加过跆拳道培训班的幼儿园小朋友仍然有碾压优势。

练拳击的也不一定就能打过跳芭蕾的。

2.丑功夫俊把式

绝大部分中国“传武”起源晚于清朝中晚期,甚至很多套路是在解放后才收集整理的,例如“少林拳”。

只有新中国才愿意弘扬传统文化,而且体操类运动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天赋。套路可以健身,可以增强身体素质,但对战斗没有帮助。

任何没有对练的武术都是花架子,因为不能训练战斗的距离感。距离感和反应速度才是战斗的关键,重要性远强于力量和抗打击力。

3.功夫是杀人技

“功夫是杀人技”这句话被用烂了,但还真是个事实。

“传武”被发明出来不是用来健身,健身有八段锦;也不是用来搏击,搏击更早的是“跤扑”。“传武”或者说“功夫”最初的目的就是用来打架和杀人的。

“八极加披挂,神鬼都害怕”。八极拳的顶心肘、铁山靠等招式,就是利用突然的爆发力攻击对手的要害,给对手造成重大杀伤消除其攻击力,同时推离对手保持安全距离。

真正的“传武”功夫都是一击必杀,同时拉开距离。所以很多“传武”会练“象形拳”,就是为了模仿各类动物扑杀时的突然性。

至于披挂或者说通背拳,就是进阶版更有杀伤力的“王八拳”,就是很多人打群架时候的XJB抡,杀伤对手保持距离。

有一句老话叫做“拳不如掌”,很让人费解,拳头那么硬为什么杀伤力会不如手掌?那是因为“传武”的掌是用来㧾脸的,顺便挖眼砸鼻撕嘴。所谓掌法就是劈头盖脸。

“传武”的技巧是受环境影响的,北方讲究大开大合,拉开距离才是安全。南拳讲究桩功马步,其实是因为在船上打斗的限制,不能退后不能失位。

4.中国“传武”不是“古武”

中国“古武”兴起与春秋战国,历经秦汉隋唐,在五代十国发扬光大。但是“侠以武乱禁”“兵以武乱国”,最终的反噬就是整个国家对军事贵族的压制和鄙视,世家大族改为“诗书传家”。

中国“古武”不像欧洲中世纪的骑士(贵族)和日本的武士那样强调技巧传承,那是一种强行拔高阶级优越性的荣誉表现。有钱有闲并彰显“高尚”勇气的搏击技巧,在这方面中国差了很多,例如击剑方面中国武术远不如西方严谨科学,甚至日本剑道也比中国刀术研究更投入。

“穷文富武”古代中国的军事贵族直面战斗的本质,高效快速的杀人。冷兵器时代的最高要求就是“弓马娴熟”。义哥是一手好拳棒,那是贼配军厮杀汉才练的手艺。

中国“传武”是底层劳动人民的保命防身技巧,只是跟着影视传播被普通大众接受才“优雅”起来的,并越来越偏向于“表演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