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教师上节目感动全场 学生却怼其撒谎
你眼里的新疆是什么样子的?
援疆教师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
3月14日,央视综艺频道《越战越勇》的舞台上来了一位援疆老师代凤利。
家乡在山东济宁的代凤利,2012年大学音乐专业毕业,正好遇到一个新疆对口援建的机会。考虑到自己能力有限,家庭条件不好,“如果想要帮助其他人,正好有这么一个机会,所以就去了。”
来到南疆之后却发现,这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新疆多风沙,而代凤利又对此过敏,经常全身起疙瘩。
天气干燥,代凤利说,自己经常会干得流鼻血,今天买的水果,第二天就变成水果干了。
而自己工作的喀什二中,条件也非常艰苦。
孩子们没有宿舍,没有暖气。自己住的宿舍连床都没有。
教师资源也非常匮乏,代凤利来之前只有一个要退休的音乐老师,还要帮着上政治和地理课。
在如此艰苦的物质条件下,代凤利却因为学生渴望的眼神留在了喀什二中,并且遇到了自己的爱人,至此扎根新疆。
故事到此本来是个温暖的结局,然而节目播出之后,这位具有奉献精神的援疆老师却被喀什二中的学生公开发文指责。
因为,代凤利说谎了。
此微博现已被博主删除
事情的关键在于,喀什二中究竟是怎样的条件?来看一下一些核心事实。
1.喀什二中学生及老师的人数
代凤利表示,整个学校只有600多名学生。
喀什二中的官网目前没法正常登陆,而百度百科则显示,“目前,喀什二中有1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数8651人,教职工700余人,分校本部和新校区两地教学,其中新校区办学规模为5300人,实行寄宿制封闭式管理。”
据齐鲁网2014年报道,喀什二中拥有在校生8000多人,教职工600多人。
这与代凤利的表述差距甚大。
当然,这里存在着表意模糊的情况,可能代凤利的意思是喀什中学平均600多名学生只有一名音乐老师。
2.喀什二中学校条件
代凤利表示学生没有宿舍,没有暖气。
然而百度百科介绍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63333.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有教学楼4栋,学生公寓楼4栋,图书电教楼1栋。理、化、生实验室各2个,语音室2个,多媒体教室4个,教学用计算机300台,图书馆藏书达到10万册。在距学校10公里的校属农场有1320.19亩土地,其中70余亩已开发为教育实验基地,可供800余名师生军训及封闭式教学使用。”
一位2010年3月到喀什二中援疆老师博客中的照片展现了当时喀什二中的情况。
喀什二中校本部的学生宿舍楼是这样的。
教室是这样的。
老师的办公室是这样的,
校园是这样的。
代凤利说的没有床的宿舍是这样的。
收拾过后,可以是这样的。
教师宿舍走廊是这样的。
而新校区的条件变得更好了。
根据2014年前往喀什二中新校区进行送教的山东老师的博客,教室是这样的。黑板中间装上了电子屏幕。
针对代凤利在节目上所说内容失实的情况,观察者小编已经联系了《越战越勇》节目组,目前尚未收到回复。
自称是该校2013年入学的学生也就此事件联系了《越战越勇》节目组,对方回复“会尽快核实处理这个情况。”
图自喀什二中贴吧
喀什二中作为新疆解放后党和政府在南疆创办的第一所汉语系完全中学。1980年就成为了首批自治区级重点中学,也是全疆办学规模最大的中学之一。
虽然喀什二中的硬件条件算不上优渥,但也是在不断发展进步中。而这一切也依赖着援疆老师的奉献。
援疆老师在喀什二中上课 图自齐鲁网
代凤利的老家山东很早就开始与喀什二中进行对口教育援助。
据齐鲁网报道,山东援疆教师第一次来到喀什二中是1997年,当时有4名日照的老师第一批到喀什二中援疆。17年过去了,喀什二中从当初的1400名学生,142个教职工发展到了现在拥有在校生8000多人,教职工600多人。“学校发展是在援疆工作的帮助带动支持下才取得的成绩,我们学校的援疆教师,从1997年开始到现在先后有166人”,曾子平告诉记者,166人中有118人来自山东。
代凤利是这上百名山东援疆教师的其中一个。感谢他们的付出,让南疆的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但是,夸大学校硬件设施的落后,生活条件的困难,却无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援助新疆教育。而这恰恰是更多的喀什二中所真正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