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直会把真实案例和现实主义题材混淆,用了真实案例不代表它就是现实主义

【本文来自《如何评价电视剧《底线》对货拉拉一案的改编?》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微博@秦祎墨:

很多人一直会把真实案例和现实主义题材混淆。

真实是真实,真实不等于“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文学理论,通俗点说更像是所有真实案例高度融合之上的艺术表达。

为什么呢?因为任何现实的案例,都有其单一性的存在。

就好比某案件:这个案件为什么会发生,发生的时候某些人的动机是什么,以及当时犯罪现场的具体情况是什么。这些都有高度的单一性,不具有普遍性,特别是那种舆论关注度过高的案件。

你会记得这个案件,一定是有这个案件的特别所在。

而如果这个案件成为普遍性案件,就不可能成为舆论关注度过高的案件。

现实主义创作的意义,是基于特殊案件和普遍案件等出发点,彻底搞清楚“案件的意义”和背后的司法逻辑。

重点不是“单个案件”,而是背后的司法精神。

现实主义需要表达的是——这个案件为什么会经过这样的流程,又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得到了最后的司法判决。

你需要用这样的案件,让观众潜移默化的了解法律,而不是只看到了噱头。

很多人喜欢把“用了‘真实案件’就当做现实主义的代表,事实上真正的现实主义哪怕人物故事全部是虚构的,也能让你准确的代入时代。

而有些“基于真实案例”改编的剧集,反而跟你的时代记忆格格不入。这不叫真实,这叫胡扯。

梁晓声写《人世间》的时候,真的有一个“光字片”区吗?没有。

那有些人写剧本的时候,又为什么一定要写“我拍了xxx案件”呢?更不用说,你拍好了吗?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