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被炸,欧洲冷寒,你猜是谁干的?
作者 | 老雾
来源 | 雾满拦江
(01)
9月26日,丹麦人正在喝咖啡。
忽然感觉哪里晃了一下。
丹麦人放下咖啡,左看没啥事,右看没啥事儿,继续喝咖啡。
9月27日,丹麦人和瑞典人,正在喝咖啡。
忽然感觉哪里晃了一下。
然后又一下。
丹麦人和瑞典人放下咖啡,面面相覤。
感觉好像没啥事儿,丹麦人正要再把咖啡端起来,瑞典人突然跳起来,指着大海的方向:快看,海底的天然气管道爆炸!
——瑞典电视台报道,9月26日至27日,监测到“北溪“天然气管道三次强烈水下爆炸,其中一个震级达到2.3级。
丹麦军方公示视频:海面上,天然气不断从海底喷涌而出,波罗地海表面形成直径超过1公里的气泡圈。
(02)
连续两日发生水下爆炸的,是北溪一号和二号。
两条管道,都是东起俄罗斯,经波罗地海通德国。
欧洲人民、尤其丹麦人民,瞬间变身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其实这两条管道并没有输气,但管道在这里,承受寒冬煎熬的欧洲人,好歹有个念想。
现在,连念想都没了。
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第一个说话: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并非事故,而是蓄意破坏。
瑞典首相安德松第二个说话:这可能是一起破坏事件,政府非常重视这一事件。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第三个说话:任何对欧洲能源基础设施的“蓄意破坏”都是“不可接受的”,欧盟将对此采取“最强烈的回应”。
狠话撂在这儿了。
接下来就是该对谁采取“最强烈的回应”。
——也就是说,大家要玩个“剧本杀”,猜出凶手是谁。
(03)
是谁炸了北溪?
乌克兰总统顾问波多利雅科,第一个站出来指证:“无非是俄方策划的恐怖袭击和对欧盟的侵略行为”,因为俄罗斯想要“破坏欧洲经济形势并在冬季前引发恐慌”。
俄新社则转发了个贴子——欧洲议会议员,外交委员会成员,欧美关系代表团主席,波兰前国防部长,前副外长西科斯基之贴。
西科斯基之贴,图图是北溪被炸后泄露,配文则是:谢谢你,米国:
所以……
所以西科斯基在暗示——是美国破坏了北溪管道。
难道不是吗?
另据网络消息称:米国总统拜登早就警告过: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那么就不会有北溪2号……我们将结束它。
当问及如何做到这一点时,拜登回应:我向你保证,我们有能力做到。
英国《泰晤士报》则有鼻子有眼的猜测:大概或许可能……是俄罗斯用水下无人机,自己炸的。
所以……到底是谁炸了北溪?
(04)
北溪事件,无非两种可能:
一是人为,因为一切迹象都表明是人为。
二是,虽然一切迹象都表明是人为,但仍不过是个自然现象,就是没人炸没人管,恰好管道三处爆裂,赶巧了。
现在大家都排除第一种,认准是第二种。
好吧,先假设是第二种。
第二种又分三类:
一是个人行为,二是恐怖组织行为,三是国家行为。
首先排除个人行为,因为北溪管道在海底,要动手炸掉,不管是水下潜艇、派潜水员放置炸弹,还是用水下无人机,都需要一个庞大而专业的团队,从项目负责,财务出纳,后勤采购,船械维护再到具体行动——都不是一个人拿得下来的。
所以个人行为可以排除。
再来看恐怖组织行动。
恐怖组织是可以集结这么一支团队的——但问题是,炸北溪对该组织来说,有什么意义?
恐怖组织干点事,图的是动静大,一定要有影响力,让世界知道自己的诉求——然而北溪管道深在海底,又已经停止输气,这等于炸个废弃老旧建筑,这不是恐怖组织该干的活,是拆迁队的工作。
所以……
所以只剩下最后一种可能:国家行为。
(05)
像大家猜测得那样,有个国家对其情报部门下达命令:特工都在嘎哈呢?又在假装上班其实摸鱼对吧?甭再摸鱼了,再摸鱼都被你们摸死了,去把北溪管道炸了吧。
情报部门:为啥要劳师动众,去炸两条废管道涅?
上方:你是老大还是我是老大?老大下达的命令,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OK?
情报部门:OK……还不行。
哪里不行呢?
炸北溪管道,可以说是往公共厕所丢手榴弹,是件激起民粪(愤)的事儿。
项目成本特别高,风险特别大——但收益却是负值。
就是媒体的一句话:北溪被炸,不符合任何一方面的利益。
消息一旦走漏,国家就沦为众矢之地,下达命令的人和执行者,都会被千夫所指,沦为天下公敌。
但凡一个国家只要稍微正常一点点——哪怕只是像恐怖组织那样的正常,都不会这么干。
恐怖组织都不肯干的赔本买卖,要怎样丧失理性的国家,才能干得出来?
美国也好,俄罗斯也罢,被公众怀疑的任何一个国家也好,智力都不靠谱。
——但也没不靠谱到还不如恐怖组织的程度。
所以我们来看看,世界上哪个国家,比恐怖组织智力还低,更要疯狂?
还真没有这样的国家。
再呆萌的国家,也比恐怖组织强一点点。
所以……
所以当一件事,所有可能都被证明不可能,那么唯一的结论,哪怕再不符合你的观念,也可能是正确的答案。
这个答案就是:
北溪事件,怎么看都像是人为,但更大可能却是自然事件。
(06)
我们分析说,北溪泄露,更大可能是自然事件,难道我们比丹麦瑞典德国波兰的专家更高明吗?
第一个,人类社会,大部分是自然事件,但人性更坚信“总有刁民想害朕”。
女作家亦舒有句话:一个人可以捱穷,两个人就不行了,因为会忍不住把自己穷都怪罪他。
穷是自然事件。
但人性不接受自然,总认为一件事儿发生,一定是有人要搞鬼,所以会把自己的穷,归诿身边的人。
这种情况,在冲突年代就会成为“猎巫”冲动。比如你有个地盘,各种推行你那不靠谱的“理念”,并认为所有人遵照你的“理念”生活,就会幸福飞起。然而事实上并不会,这时候你不会怀疑自己错了,而是认为“隔壁老王在搞破坏”。
所以冲突年代,人们会陷入“猎巫”疯狂,认为自己的苦或穷,又或人生失败,都是某些人造成的,就针对某类人频繁发起攻击。
和平年代,大家一旦遇到麻烦,就果断认为“有小人在暗算我”。
人类思维就是这样,无可厚非。
所以,纵然是北溪不出事,大家仍认为在这冲突时代,有人暗中捣鬼——值此北溪出事,那必须是坏人破坏世界和平。
但北溪是自然事件的概率极高,“总有刁民想害朕”,只是一种极弱的可能。
第二个,如果北溪是自然事件,为什么世界政要,众口一词说是人为?
欧美诸国,没有一个政治家。
都是政客。
政治家与政客的区别是,政治家是有前瞻思维的,能够铺建世界至少五十年的和平,比如1972年,中国打开国门,迎接尼克松来访,为中国和世界此后五十年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政客没什么远见,也没什么抱负,就是在这个职业里客串一下,捞点油水就OK。
所以政客没主见,甚至没观点,脑壳里只有选票。
北溪事件,任何一个政客如果说“此事仍不能排除自然性的可能”……那完了,这货的选票飙降,下届就没得吃了。
所以政客明知事情更大概率是自然事件,但为了选票,揣着明白装糊涂,一口一个“总有刁民想害朕”,只是演戏而已。
第三个,遇事立场先行,最要不得。
人类认知模式,是先有立场,后找证据。
所谓疑邻偷斧,我怀疑斧子被你偷了,看你走路,是偷我斧子的姿式。看你说话,是偷我斧子的口气。看你吃饭,是偷我斧子的饭量……忽然间发现斧子没丢,就在门后放着呢,这时候再看你火气更大:你没偷我斧子,那一定是偷了别的什么东西,说,你到底偷了我什么?
国际事件上,我们没什么立场。
中国人只能做一件事儿——为和平祈祷。
战争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更不符合中国人的利益。
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环境,继续推动经济发展。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