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贱伤农,不仅仅伤害农民的利益,从长远看来更是损害消费者的粮食安全

【本文来自《农民日报:一根玉米卖6元还是7毛?别伤了农民就好》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农业是国之根本,谷贱伤农不仅仅是伤害农民的利益,从长远看来更是损害消费者的粮食安全。

在讨论是否是谷贱伤农的这样的严肃的事情上的时候。在明显有两大直播带货的风格差异的快速碰撞之中其实这个行为是如何,其实昭然若揭。

作为一个以搞怪,疯狂,噱头满天飞的直播间。和一个以帮助农民为主要宣传意图的直播间。认为哪一边更加有相关的信任度,大家应该都有自己的看法。

很多习惯于过去观点的一些活跃的媒体人都发表过类似不看好的观点,认为人文情怀,相关的文化含义附属并不能给相应的商品增值或者认为相关的增值并不长久。我只能说我并不同意。诚然,商品的价格仍然是商品销售的重要因素。但不应该只注重于相关价格,而忽视掉或者说关于人文情感的不同寻常的不合理的压制。

人并不是只是纯粹的消耗商品的机器,更是有高级情感的动物。如果觉得某个东西能够在自己接受的价格内有某方面触动自己内心的情感而独特喜欢的地方,买下来又何妨。而更不应该只用价格这一个标准去衡量自己购买物品的值得性。只要自己觉得能够合理消费,或者说使用时间并不频繁,又何必去斤斤计较10天或者30天内的一次购买的值得的情感富含的物件。而相关的利益冲突的买家又有什么权利去干涉消费者自愿消费的商品。然后又碰瓷式的做完又道歉。

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谷贱伤农的问题。在合适的价格内让利一点给农民又怎么不可以。如果觉得自己的收入足够支持一些价格稍高的农产品,为什么不能去买。农民只是要求不要“谷贱”而已,让农民得到自己该有的收入都不可以么?如果人人都只是买6毛一根的玉米,还有谁愿意去种。最后反噬不还是生活在城市的基本不从事农活的消费者么?

当然个人是对于这样独特的带有人文关怀的愿意帮助农民去尝试直播兴农的独树一帜的宣传直播机构是很感兴趣的。但这件事归根结底还是要用“助农”来根本地去回应争议。如果是只是人文情感和文化属性而没有实际的效果,那再好的愿景也只是借口罢了。希望能够推动一些合理的宣传,实际让消费者看到实实在在的助农的场景,助农的效果。

当然6毛一根的玉米就不要指望去助农了,本来利润就可能很少,只是大规模倾销的话,你还能指望这些拿到钱的端口会拿到钱去反哺农民么?不去死命压榨农民的粮食价格就是好事了。

相关的利益方怎么博弈,怎么相互指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应该伤害到农民的利益。某位网红宣导不是人食用的玉米的价格来直接就贬损了农民的实际的该得的利益。就有农民直接反驳自己家中的玉米,老老实实算账得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本就不止这个价格。让农民在议价的上莫名其妙就貌似丧失了话语权,好像全国的玉米都必须要往6毛的价格去靠一样。这种不良用心可以说是更加可恶。

助农这样的利国利民的大事,不管争议如何,都必须要进行下去。可能会漫长,或者相关的主体会逐渐变换,但乡村振兴,助农是应该不断持续,是滔滔大势。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