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缓和?

执笔/叨叨姐&小虎刀

美国时间23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将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晤。

这是继7月巴厘岛会晤、8月佩洛西窜台后,中美外长的首次面对面会谈。虽然美国国务院对会晤主题说得模糊,“讨论一系列多边和全球事项”,但分析普遍认为,俄乌冲突、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等都将在两国外长会晤中有所涉及。

除了这场双边会晤,中国外长在纽约的这两场外交活动也值得重点关注。

一是王毅22日在美国亚洲协会进行的演讲。这场题为“中美新时代正确相处之道”的演讲长达7200多字,详细梳理了当前中美关系出现波折的现状,并给出病因、开出了处方。

显然,中美关系如今的症结就在于美方对华认识出现误判,叠加自身体制内部的混乱,就带来中美关系的动荡波折。

二是王毅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会谈。

作为当年中美关系的破冰之人,这个年近百岁的老人如今已经成为美国对华理性务实的一个标志性和时代性符号。中方也是希望由此向美方释放信号:不忘初心,回到中美关系的正确轨道上来。

华盛顿要听进去。

1

美国国务院的相关消息很短,只有三句话。

首先是宣布9月23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举行会晤。

两人上一次面对面会晤还是在7月9日的巴厘岛G20外长会议期间。那次持续5个多小时的会晤,被认为是“实质性”“建设性”的。

不过,8月众议长佩洛西的窜台举动,严重冲击了中美关系。

在不少学者悲观预期中美关系将呈螺旋型下降的时候,先是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和美国驻中国大使伯恩斯展开了一场“棒球外交”。

15日,秦刚为美国十大最佳棒球队之一的“红雀队”开球。20日,伯恩斯转推秦刚的推文,祝贺秦刚开球成功,并希望秦刚也支持自己喜欢的“红袜队”。秦刚回复称,“懂你,伯恩斯!期待和你在一起去(波士顿)芬威球场看红袜队的比赛”。

500

接着,在联合国大会期间,王毅见了美国气候问题特使克里,这被外界看作是中美关系“逐渐顺畅”的表现,因为气候问题是拜登政府的主要关切之一。

美国国务院相关消息的第二句话说,“这是我们为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和负责任管理竞争而进行的持续努力举措。”虽然是否“负责任”、是否“持续努力”值得商榷,但“开放的沟通渠道”还是算得上积极的。

看起来,中美外交上的热乎劲,已经回来了。有媒体称,“双方似乎都对(中美关系的)更加稳定持乐观态度”。

对于中美两国外长纽约会晤的主题,美国国务院的第三句话说得很模糊,“讨论一系列多边和全球事项”。美方最关注的是乌克兰问题,两国外长定会有所涉及。

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的态度是明确的,那就是“四个应该”: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应该得到遵守,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应该得到重视,一切致力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应该予以支持。

一位美国问题学者告诉补一刀,我们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就是就事论事,不偏不倚。联合国宪章和原则就是标尺,每个国家都应该遵守。

500

台湾问题,也被认为将是两国外长会晤的一个主题。

拜登周三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时曾再次强调,美国仍然“致力于一个中国政策”。在提及中国时,他还表示:“我们不寻求冲突,我们不寻求冷战。”

这样的表态,自去年上台执政以来,拜登曾多次提及,但华盛顿迄今没能做到言行一致。这一次,拜登在联合国大会当着各国领袖的面做了重申,对拜登及其政府听其言观其行的将不仅是中国,还有世界其他国家。

期待美方把美国领导人的表态落到实处,慎重妥善处理涉台问题。

2

观察中美关系,王毅昨天在美国亚洲协会长达7200多字的演讲,更值得细品。

在题为“中美新时代正确相处之道”的演讲中,王毅首先诊断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称:“美方的团队似乎拿了两套乐谱,并没有把领导人稳定双边关系的政治意愿转化为合乎逻辑的政策。”

说得更明白些,中美关系偏离正确轨道的病因在于美方对中国、对世界、对自己的认知出了偏差。

500

同样的意思,两个月前两国外长巴厘岛会晤时王毅曾经表达过,正是因为“美方的对华认知出现了问题”,中美关系的历史叙事被人为歪曲,现实状况被所谓“政治正确”所绑架,发展方向面临被进一步引向歧途的危险。

一位美国问题学者表示,美方的对华认知偏差,导致美对华政策中冲突和对抗的色彩逐渐变浓,导致美对华政策中明显的言行不一,更导致美在对华政策中的信号混乱,到底是拜登代表政府,还是国会代表政府?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就带来中美关系的动荡波折。

王毅接着开出引导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的药方。

很清楚,那就是美方应当将对华善意的话语落实到行动中,应当正确看待中国的制度文化发展道路,应该避免对华认识出现误判。

可以说,王毅亚洲协会演讲的核心主题就是做防止美方对华产生误判的努力。

500

王毅还用相当多的篇幅以丰富事实向美方充分阐释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这是中方在对美外交中一以贯之的行动指南。如此一来,将有助于美方了解中方的真实意图,并对接下来推进中美关系前进的方向有更良好的预期。

上述学者认为,中美两国其实都有着积极互动的愿望,比如中方的“三原则”,美方的“四不一无意”。只是话语上相向而行的良好意愿,怎样才能在行动中产生双方都满意的结果,这应当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美双方都需着重努力的方向。

也就是说,中美关系的改善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就此而言,中方的言行是一致的。

毫无疑问,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来自美方,尤其是台湾问题上。台湾问题是王毅这份演讲的落脚点,他用了1/5的篇幅专门进行了讲述。

王毅将“台独”比作一头破坏力极强的“灰犀牛”,正在破坏两岸关系得来不易的和平发展局面;还点明“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当前,台湾问题越来越成为中美关系的最大风险。处理不好,很可能对两国关系造成颠覆性破坏影响。” 

如果这样还不够明白,“正如美国不会允许夏威夷被分裂出去一样,既然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就有权利维护国家的统一。”

上述学者表示,王毅整个演讲既表明了中美合作的必要性和必须如此的格局,更提醒美方在台湾问题上谨言慎行,避免破坏中美关系稳定的最重要基础。不管是“四不一无意”还是台湾问题,美方只有认真对待,才可能有中美关系更积极的良好未来。

3

王毅抵达纽约后开展的首个外事活动,是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举行会谈。

500

此番会谈,透露出两点信息。

第一, 中国对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

王毅表示,今年是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中美应该认真总结好50年交往的有益经验。当前一些人甚至把中美交往成功的故事描绘成失败的叙事,这既不尊重历史,也不尊重自己。

第二, 中方致力于坚决捍卫我们的主权权益,我们的发展利益安全利益不容任何侵犯。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基辛格在多个场合作出涉华表态,都对当前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发出了警告,包括不要与中国进行无休止的对抗,谨防让美国国内政治干扰“理解中国永远存在的重要性”等等。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对“补壹刀”介绍称,当前在美国政治人物中唯一完整经历过中美关系变化和发展的,也只有这位百岁老人了。他是当年中美关系的破冰之人,是第一个代表美国政府访问中国的高官。我曾经在2015年一个美国智库的活动中见过他,能容200人的报告厅里大概挤进了五六百人,在美国智库组织的活动里,这种场面是很少见的,可见基辛格在美国战略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吕祥称,美国幸亏还有这样一个基辛格,不仅经历了中美关系从敌对到正常这么一个过程,还亲身参与其中,对中美关系的当前局面,他能够在历史的视野中指出问题,并且能够在世界大势的框架中为双边关系重建提出建议。

这个年近百岁的老人,已经成为美国对华理性务实的一个标志性和时代性符号。他在50年前直接参与开启的美中“接触”时代,已被历史和事实证明是真正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同时也造福两国人民甚至整个世界的智慧决定。

可惜的是,基辛格那一辈美国政治精英处理对华关系的智慧,现在却被华盛顿一些深陷狭隘冷战思维的政治精英抛诸脑后。基辛格这几年多次提出的警告,也在被美国国内极端对华鹰派故意边缘化。 

美国记者迈克尔·谢弗尔今年6月在美媒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国务院正在追捕亨利·基辛格吗?》。今天从白宫到国务院,正在采取各种方式抹去这位百岁老人此前在其工作范围内产生的影响。

美国副助理国务卿凯利·基德林曾委婉说过,“50年过去了,我们正在重新思考当时那个阶段所要求的价值观,我们希望继续保持这些价值观,作为我们职业道德的一部分。”

已经没有比这更明确的意图了。

而拜登政府这样的努力也体现在了基辛格对中美关系的贡献上,通过消解他的影响力来重置对中美过去这50年关系发展的历史叙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毅与基辛格的这场会面与对话就显得格外意义重大。

吕祥说,50年前,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结束了两国长期隔绝的状态。其间发表的上海公报,确认了一个中国原则,构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两国建交的政治基础。50年来,中美之间有过各种分歧,但最后都通过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方式,在多数事项上实现了合作共赢。对于未来的中美关系,50年来合作存量仍将发挥作用。

尼克松访华,在白宫出发仪式上就明确表明,中美之间虽然有分歧,但不必成为敌人。访华期间,周恩来总理也积极地回应了尼克松的表态。这是两国交往的初衷。

500

这样的表态,相信代表了包括基辛格在内的一批美国政治精英的对华认知与态度。

而现在,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扰,两国关系面临重回敌对状态的危险,基辛格的警告,是希望能够提醒当前华盛顿这一批被对华偏执冲昏了头脑的政客们,让他们想一想50年前他们的前辈走过的路,想一想中美一旦陷入敌对关系,后果是什么。

而中方的态度,更是一以贯之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不仅是中美关系50年经验的积累,也是下一步发展应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