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征服珠峰的,为何不是藏人/夏尔巴人?

500

谁是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人?原先一直以为,藏人应该在千百年前就征服了这座神山。可最近读了《Everest 1953》才发现,有史以来第一个登上珠峰的,是新西兰人爱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和夏尔巴人丹增·诺盖(Tenzing Norgay)。时间也并不遥远,在1953年。

 拿下珠峰 = 大英帝国的荣耀?

上世纪20至30年代,印度还是大英帝国“王冠上的珍珠”。尼泊尔虽不在版图,也在势力之内。坐落在尼泊尔和西藏边上的喜马拉雅,英国人饶有兴趣。他们勘测珠峰,并以测量师George Everest命名。从此,Everest成了珠峰在西方世界的名字,传统藏文名珠穆朗玛,被放到了一边。

英国人把珠峰看成“我们的山”,把问鼎看成国家荣耀。为了不让瑞士抢先登顶,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以及喜马拉雅委员会决定,换下三十年代曾多次从西藏一侧攀爬珠峰的Eric Shipton,从军方调来组织纪律性强、势在必得的现役军人约翰·亨特(John Hunt),筹备1953年登山。

1953年4月12日,英国、新西兰登山队员以及一百多名夏尔巴挑夫来到珠峰营地。经过一个多月攀爬,5月23日,亨特决定让表现最好的六名队员,分三次挑战珠峰峰顶。第一次机会给了Charles Evens 以及Tom Bourdillon。

两个都是英国人。一个是队医,一个是物理学家。开始一切顺利,可中途氧气出了问题,行进节奏打乱。到达South  Summit已经是中午一点,至少还要3个小时才能登顶。没有足够的氧气和时间在天黑之前返回营地,两人只能中途折返。错过创造历史机会的Evens甚为平静, Bourdillon不能释怀。几年之后,他在阿尔卑斯坠山,当时身上穿竟是登珠峰时那件夹克。

机会垂青了丹增和爱德蒙·希拉里。丹增有丰富的珠峰攀爬经验。1952年,他有幸与瑞士人Raymond Lamber搭档,冲刺峰顶,登至海拔8595米,刷新世界纪录。爱德蒙原是养蜂人,也是前队长Shipton的铁杆,参加了1951年、1952年的两次珠峰探险。

1953年5月29日上午11:30,两人登上珠峰峰顶。成为有确凿史证证明的,首先踏足世界最高峰的人。他们摘掉氧气,停留了约18分钟。

征服了世界最高峰,新西兰人感觉很爽。丹增则有私人感情。他生于西藏,是放牧人的儿子,家庭清贫,靠给欧洲探险队当挑夫为生。站在山巅,他环视的不是Everest,而是珠穆朗玛。山的北边,是他出生的地方,山的南边,是他生活的地方。视野之内,即他的一生。

500

登顶的成功,让丹增成为矛盾焦点。

首先,他是什么角色?丹增本来是挑夫头领,不是正式队员。登山开始前,英国和新西兰队员住在Kathmandu大使馆隔间,丹增和其他挑夫睡车库。随着登山展开,有六次珠峰攀爬经验的他,升格成半个队员。最后冲顶时,人品正直的队长亨特把他和爱德蒙编入第二组,算是对其实力的认可。成功登顶,尼泊尔和印度将其视为英雄,认为他不仅是队员,还是向导,更是第一个登山珠峰的人。

可英国人不这么看。他们承认丹增有经验、不可或缺,但对“向导说”不屑一顾。其一,成功是集体的,不应突出个人。其次,现代测量功不可没。其三,谁第一个登上去的,英国人觉得是爱德蒙,不是丹增。丹增此时态度暧昧。面对记者他表示:如果说自己先上去,欧洲人不高兴,如果说爱德蒙先上去,印度和尼泊尔都不高兴,所以干脆说,是大家一起上去的。

问题来了。到底谁先上去的?毫无疑问,两人是一个团队,谁先谁后本来毫无意义。可这时西方和印度尼泊尔较上了劲。后者极力想证明,大英帝国事事争先的时代已经过去。他们迫切希望,是丹增先上去的。亨特出面调停,强调两人是一起上去的。可这种皆大欢喜的说法,两边都不买账。几年后,丹增终于在传记里承认,是爱德蒙先上去的。

第三,丹增有没有被歧视?登顶之后,队长亨特和爱德华都被英女王授予爵位。丹增只得到了乔治勋章。消息传到印度和尼泊尔,群众愤懑至极,认为英国帝国主义“作风不改”。

几十年后的解封的史料透露,当时女王没想给其中任何人爵位。可登顶恰逢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在场的新西兰总理要求女王授予爱德蒙爵位,女王答应。英国军方看到新西兰给艾德蒙争取到了爵位,要求给亨特同样的待遇,女王不得不答应。

而此时刚刚独立的印度,对英国感情复杂。其宪法禁止任何公民接受外国爵位。自然没有人愿意给原籍尼泊尔、移民印度的丹增争取爵位。甚至颁发乔治勋章,都是英国政府游说了印度政府几周才达成的。

500

登顶改变的人生

对于丹增,登顶就是人生的巅峰。从珠峰下来,他去拜访母亲。母亲很欣慰,说今后就再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去登珠峰了。问鼎珠峰改变了丹增的经济窘境,他用这笔钱在印度大吉岭置业,收山不干,以提供登山培训和旅游向导服务为生。

他把后人送到美国上学,不希望他们再挑战珠峰。不过血液里的基金似乎很难克服——他的儿子、孙子都曾成功登顶。1981年,他和爱德华在西藏见过一面。1986年,死于肺炎。

爱德蒙的人生还有诸多巅峰。他去了南极,数次回到喜马拉雅,成立慈善基金会,用于该地区的医疗、卫生、基建和教育事业。

1975年,他的妻子和一个儿女不幸在Kathmandu上空死于空难。1985年,他被任命为新西兰驻印度和尼泊尔高级专员。2003年被授予尼泊尔荣誉市民,成为第一个接受该荣誉的外国人。爱德蒙2008年逝世,新西兰全国哀悼,为其举办国葬。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