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和李子柒的代工厂,靠卖红油面皮要上市了?

孔子说:“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对美食的追求,是刻在中华民族的骨子里的。

方便速食这个领域,也并不例外。

红烧牛肉面一吃就是二十多年的消费者,也想换换口味。近年来,广西螺蛳粉、重庆酸辣粉、湖南米粉、新疆炒米粉、南昌拌粉等具有地方特色风味的产品开始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这股浪潮,也把卖红油面皮的阿宽食品推到了 IPO 门口。

500

今年年初,阿宽食品提交招股书,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冲击 “ 新型方便食品第一股 ”。

阿宽食品不仅有自己的品牌,同时也为李子柒、网易严选、百草味、三只松鼠等网红品牌提供代工服务。2021 年阿宽食品为网红品牌代工的收入为 1.36 亿元,占公司营收 11.56% 。

在外部投资人上,它获得了高瓴创投、茅台建信基金等多家机构的投资背书。

不过,知危编辑部研究之后,认为对现阶段的阿宽食品来讲,普通人或许适合当它的用户,但不适合当股东。

经营概览

阿宽食品的产品主要分为方便面、方便粉丝、方便米线、自热食品以及其他类。

红油面皮所在的方便面品类是最主要的营收来源,2021 年贡献了 64% 的收入。

500

在财务方面,2018 — 2021 年,阿宽食品的营业收入从 4.22 亿元增长到 6.31 亿元,11.1 亿元,12.14 亿元,近三年来增速分别为 49.5%、75.9% 和9.4% 。

净利润则从 608.48 万元增长到 2364.85 万元,7626.49 万元,5896.69 万元,增速分别为 288.7%、222.5% 和-22.7% 。

如果和宏观环境结合一下,这份经营数据体现出一点:阿宽食品是疫情受益公司。

2020 年,身处方便食品赛道的阿宽食品获得了迅猛发展。

主打 “ 宽面皮,更有劲儿 ”、“ 四川特色 ”、“ 非油炸 ” 的红油面皮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达到约 4 亿元,累计销售超过 1 亿份,仅 2020 年 “ 双十一 ” 期间,线上订单量就达到 1600 万份。

而在 2021 年,疫情红利退去,阿宽食品的收入增速瞬间下滑,利润更是只有 2020 年的八成。

造成阿宽食品 2021 年增收不增利的,是毛利率减少和费用率增加的双重夹击。

从 2020 年到 2021 年,阿宽食品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 29.30% 和 27.27%,2021 年的毛利率比 2020 年下降了 2.03% 。

500

注:新会计准则下,2020 年起,原先计入销售费用的运输费用、搬运费、仓储费被归为主营业务成本,导致毛利率下降,故 2019 年数据不具有可比性。

金额上,阿宽食品的毛利从 2020 年的 3.25 亿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3.31 亿元,只微增了 600 万元。

500

从产品的单价成本中,能更直观地看出阿宽食品毛利下滑。

公司最主要的两类产品是方便面和方便粉丝。

2019 年至 2021 年,方便面的平均价格分别为 42.69元/件、44 元/件、41.89 元/件,平均成本分别为 26.66 元/件、26.78 元/件、27.32 元/件;

方便粉丝的平均售价分别为 38.44元/件、39.6 元/件和 41.58 元/件,平均成本分别为 24.18 元/件、25.15 元/件、27.8 元/件。

因为调味料、棕榈油、豆油等原材料价格上涨, 两者的成本均有上涨,但方便粉丝的售价略有提高、而方便面 2021 年的售价属于 3 年新低,最终导致毛利率下滑。

500

而在费用这块,为了卖货,阿宽食品不仅需要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投放广告,吸引消费者种草,还入驻了李佳琦、薇娅等头部主播的直播间,这带来销售费用的高涨。

同时,公司对员工实施了股权激励,管理人员的工资也水涨船高。

2020 年和 2021 年的费用率分别为 21.26% 和 20.40%,2021 年的费用率比 2020 年高出 0.86 个百分点,多支出 3169 万元费用。

500

总结一下,2020 到 2021 年,阿宽食品的收入从 11.1 亿元增长到 12.14 亿元,增长 1 个亿,但成本上涨,毛利率下降,毛利从 2020 年的 3.25 亿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3.31 亿元,毛利只增长 600 万元。

与此同时,它的费用还从 2.26 亿增长到了 2.58 亿元,又多了 3169 万元。最终结果就是,阿宽食品的净利润从 7626 万元跌到 5896 万元,东西卖的多了,赚的钱反而变少了。

后市难言乐观

可以说,阿宽食品前期是吃饱了红利的。但,阿宽食品的未来难言乐观。

主要有两点。

一个是复购率的问题。

据招股书披露,在阿宽食品的电商自营店铺上,2021 年,有 83.36% 的消费者只购买了 1 次产品产品,购买 2 次以上产品的消费者只有不到 17% 。

而 2019 年和 2020 年,只购买 1 次的消费者分别占 84.93%、83.74%,比例基本不变,这说明,购买阿宽食品的消费者大多数只是尝个新鲜,没有形成稳定消费。

500

注:少部分消费者购买超过 50 次的情况,主要是海外电商集运仓代购、社区团购、院校代收等。

火了一阵子就没人买的消费品牌,是一文不值的。

从这个角度讲,阿宽食品还缺少一款像康师傅红烧牛肉面那样能持续销售 20 多年的产品。

注意:因为招股书中未披露相关统计口径,编辑部不确定自营店铺复购率低是不是由于李佳琦等第三方直播间的价格比阿宽食品官方店铺便宜,导致消费者转而去直播间下单造成的。官方对这块并没有提及,或许代表不乐观。

另一方面,虽然阿宽食品先后推出了 200 多个单品,其中多个产品获得行业重量级奖项,但没有一款产品能顶上红油面皮的位置。

500

都说商场如战场,阿宽食品目前像是四处出击的流寇,还缺少一片有稳定财政收入、固定兵源的根据地。

另一个,是行业竞争的问题。

方便食品的加工难度不高,没办法阻止外人入局分一杯羹。无论是广告战还是价格战,都会轻易消灭阿宽食品本就开始下滑的利润。

说方便食品的加工难度不高,是因为阿宽食品的研发费用低,2021 年只有 718 万元。公司员工总数 1805 人,研发人员只有 71 名,占员工比重为 3.9% 。

500

同时,公司部分产品的生产采用外协生产模式,分为外协贴牌和委托加工两种模式。

外协贴牌模式下,公司制定产品标准、原料、质量等要求,由贴牌厂商遵照公司要求进行原料采购和生产并以公司品牌进行包装,公司向贴牌厂商采购该类产品后直接对外进行销售。

委托加工模式下,公司向委外加工厂商提供原材料,委外加工厂商根据公司制定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资料进行加工生产,公司向委外加工厂商支付委托加工费。

2020 年,阿宽食品的外协生产占比达到了 7.39%,虽然比例不高,但足以说明生产加工环节无法形成竞争力。

500

在食品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没有什么口味是无法模仿的,只不过成本划不划得来罢了。

口味容易被模仿、原材料成本看大宗市场脸色、生产加工环节也无较高壁垒,让阿宽的境地有些尴尬。

在淘宝上搜索 “ 红油面皮 ”,除了阿宽品牌之外,我们还能找到 “ 白象 ”、“ 海福盛 ”、“ 顶大 ” 等品牌。

500

回顾方便面的发展史,当年日渐衰落的统一靠推出 “ 老坛酸菜面 ” 大卖之后,康师傅紧追着也推出了 “ 陈坛酸菜面 ”,抢下了不少市场。此举逼得统一拍广告嘲讽 “ 有人模仿我的脸,还有人模仿我的面 ”,用以稳固市场地位。

在行业内浸淫多年的统一,都要被逼到如此境地。

不知道阿宽食品,做好面对激烈竞争的准备了吗?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