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歼7FS参加印巴边境空战

​近日,印巴边境发生的一系列空中交火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关于这次印巴边境空战,目前可以确认的一点是,在27日的交战中,印度空军一架米格-21歼击机被巴方击落,飞行员被俘虏(现已获释)。印度空军装备的米格-21,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初引进的米格-21BIS,这个型号是米格-21系列在苏联的最后一个大批量生产型号。20世纪90年代,面对当时米格-21系列战机的性能已经严重落后的现实,俄罗斯推出了米格-21BIS的升级改进方案——米格-21-93,以求榨干米格-21系列型号的最后潜力。不过,最后只有苏联/俄罗斯军火的传统买家印度采购了这一升级方案,一共改装了100多架。印度空军的米格-21-93也称为米格-21UPG“野牛”(Bison)。综合各方信息可以判断,这次印度被击落的,就是这款经过了升级的米格-21BISON。

500

印度航展上展出的米格-21BISON。注意其两中距弹+2格斗弹的外挂。

与米格-21BIS相比,米格-21BISON的主要改进在于换装了俄罗斯费洛佐仑公司的“长矛”式小型脉冲多普勒(PD)机载火控雷达。据费洛佐仑公司声称,该雷达是大名鼎鼎的“Zhuk”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简化版本,最大探测距离可达57公里,可同时跟踪8个目标,并攻击其中的2个。米格-21BISON安装上了这款雷达,使其具有了发射俄制R-77中程空空导弹的能力。这使得米格-21BISON成为了全世界上万架米格-21家族中超视距作战能力最强的机种。

500

米格-21BISON安装的“长矛”式小型脉冲多普勒(PD)机载雷达。因为机头尺寸的限制,这种雷达无法直接安装在除了歼-7Ⅲ之外的所有歼-7系列飞机上。

这让我想起,20世纪90年代,成飞也推出了一款米格-21的中国版歼-7的升级方案——歼-7FS。如果它出现在这次空战中,与米格-21BISON的对决,会是什么样子呢?

在1998年的珠海航展上,成飞公司展出的一款造型奇特的歼7改型的照片引起了公众的注意。这就是成飞研制的歼-7FS技术验证机。

500

在1998年第二届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的歼-7FS验证机

与米格-21-93类似,歼-7FS是也是企业的自筹资金项目。该项目于1996年8月由成飞公司、黎阳发动机公司、某航空附件研究所、某航空复合材料特种结构研究所、某航空复合材料特种结构研究所、成都清江仪表厂、陕西凌云电器总公司、西北光学仪器厂、陕西千山电子仪器厂等9个单位自筹数千万元,分担风险进行研制,1998年6月8日首飞成功。根据总设计师陆英育的解释,这个名字里的“F”意味着它是歼-7E的继续;再加一个“S”,意味着是实验机。

成飞牵头研制这款试验机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解决歼-7系列飞机的升级问题,满足使用中距空空导弹的需要。为此,必须为歼-7系列飞机安装探测距离比以前更远的机载雷达。要增加雷达的探测距离,光靠增加功率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大天线的孔径。但在这个问题上,歼7系列(除了歼7Ⅲ之外)所面临的问题比米格-21BIS还要棘手。米格-21BIS是米格-21的后期型号,为了在激波锥中容纳雷达,米格设计局特地加大了其机头进气道直径,从米格-21F-13的690毫米增加到了870毫米,加大的进气道可以容纳更大的激波锥,从而为在激波锥中容纳更大的火控雷达提供了空间。但歼-7系列从基本型到歼-7E一直保留着米格-21F-13的机头设计没有变化,这意味着米格-21-93的升级方式无法直接应用在歼-7系列的身上。当然,成飞也可以像米格那样,通过加大机头来解决问题。但这样做也是有代价的,一是阻力增长导致航程下降,二是机身重量增加导致机动性能下降较多。我国之前生产的F-7Ⅲ仿制自米格-21MF,该机与米格-21BIS同属米格-21后期型号,从空军的使用来看,飞行员对该机不是很满意。因此,这条路对歼-7的改进来说并不合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歼-7FS采用了与米格-21-93不同的解决方案,就是:把原来的机头进气道改到机头的下方,从机头进气改为类似美国F-8“十字军战士”战斗机那样的下颌式进气。这样就可以在进气道上方安装雷达罩,而且雷达罩可以加大,比米格-21MF和米格-21BS都要大。歼-7FS的雷达罩可以容纳的雷达直径达到600毫米,角度范围可达到正负60度。这足以容纳装备在枭龙上的国产KJL-7型多模脉冲多普勒(PD)机载火控雷达,从而让歼-7FS获得歼-7系列最为欠缺的超视距作战能力。

500

美国F-8“十字军战士”战斗机。歼-7FS的下颌式进气设计可能受到了它的启发。

据陆总在1998年珠海航展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说法,成飞自己投资搞的这个实验机,主要目标是供出口。也就是说,它和米格-21-93一样,都是面对外贸市场的升级改进方案。考虑到从1997年起,巴基斯坦空军陆续进口了100余架歼-7PG,可以认为,巴基斯坦应是成飞的主要目标客户。但因为种种原因,巴基斯坦没有采购这款歼-7升级方案,最终歼-7FS只造了两架原型机便再无下文。但面对着今天印巴战场上的米格-21BISON,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当年巴基斯坦采购了歼-7FS并将其投入这次印巴空中冲突,结果会是怎样?

500

歼-7FS的升级版本歼-7FS-2。它采用了与歼-7E/PG相同的双三角翼。如果巴基斯坦为其装备的歼-7PG进行了升级,应该就是这个样子。

根据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2018年军力平衡报告的数据,目前巴基斯坦空军拥有3个歼-7中队,编有46架歼-7PG,20架歼-7P。如果巴基斯坦之前将他们手里的歼-7PG升级为歼-7FS,即使它装备着的是与枭龙BLOCK 2相同的KJL-7平板缝隙天线雷达,而不是枭龙BLOCK 3计划换装的KJL-7A有源相控阵雷达,它也仍然能够使用SD-10型中距空空导弹。而KJL-7最大130公里的探测距离,更是米格-21BISON所使用的“矛”式雷达区区57公里的最大探测距离所无法望其项背的。这样,在27日的交战中,挂载着两枚PL-5E格斗弹和两枚SD-10中距弹的歼-7FS就可以代替枭龙,承担前出诱敌的任务。而枭龙则可以在F-16的位置上,负责设伏截击。这样,整个战斗任务完全由歼-7FS和枭龙承担,就可以在保持战斗力不变的前提下,避免出动F-16,从而避免可能导致的一系列后续的国际政治问题。对于外交环境十分困难的巴基斯坦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更进一步说,如果巴基斯坦空军拥有46架性能远超过印度所拥有的米格-21BISON的歼-7FS机队,也许印度军方就会在决策时更慎重。这样的收益,岂不是更为可观?毕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