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比纳丹中校:印度“英雄”回家路
撰文/古道君
出品/古道兵法,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战机被击中发出爆炸声的一刹那,印度飞行员阿比纳丹·瓦尔塔曼中校心里暗叫了一声“这下完了”,便本能地按下了座舱弹射键,随着降落伞缓缓落地,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便完全超出了他的掌控。而当他最终回家时,迎接他的是“英雄载誉”般的鲜花、掌声,更是他始料不及的,仿佛陷入魔幻现实主义的镜像。
2月27日,巴基斯坦军方称,2架印度飞机越过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侵入巴领空后被击落,1名印度飞行员被俘。次日,印方则称,至少3架巴基斯坦战机进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其中一架F-16战机被印方米格-21战斗机击落。而在2月26日,印度空军出动“天空之眼”预警机、伊尔-78加油机以及12架“幻影”-2000战斗机,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3个目标点发动空袭,声称炸死300多名武装分子;巴方则在事后回应称,被轰炸的只是“荒芜之地”,除了炸倒一棵树、炸死一只乌鸦,没有人员伤亡。这就是“战争迷雾”,云山雾罩、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令外人满头雾水、无所适从。
落地之后,阿比纳丹掐一掐自己的大腿,很疼,他庆幸自己还活着。看一看身后,米格-21的残骸仍旧冒着浓烟,这一切都实实在在、真真切切。
慌乱之中,他一下子分不清东西南北。见几个村民急匆匆跑过来,他冲一个小伙子喊道:“这里是印度还是巴基斯坦?”对方答“印度”。但从更多村民气势汹汹的表情来看,他觉得有些不对。便向一个池塘跑去,边跑边将一份机密文件往嘴里塞。为了吓阻这些村民,他朝天上开了几枪,但村民们只是愣了一下,并没有停下追赶的脚步。
他当然没有想过要朝这些村民开枪,毕竟,他是和平时期的军人,枪口从来没有对准过一个人哪怕是一只动物,而且与这些村民无冤无仇。况且他也知道,即使开了枪,也救不了自己。曾经脑海里有那么一闪,要将枪口对准自己的脑袋,但就那么一闪,就过去了。
他扔掉手枪,将飞行背包里的文件资料掏出来,来不及撕碎,就一股脑地往水里扔。来不及喘口气,那些如狼似虎的村民一拥而上,他的噩梦开始了。有两个人扭住他的胳膊把他往岸上拖,其余的人就像蜂群一样蜇过来,只听见有人喊“打死他”,也有人喊“不要再打了”,分不清落在身上的是手还是脚,是拳头还是巴掌。他两眼模糊,只能有气无力的喊着“我不应该被打死”,而这个声音也被淹没在嘈杂的海洋里。
直到2名巴基斯坦军人出现,才“解救”了他,他觉得“好多了”。在巴基斯坦的经历,阿比纳丹中校不愿多想,他只想回家。但他又有些忐忑和内疚,父亲是空军元帅,曾在1999年印巴“卡吉尔战争”中指挥印空军对巴进行打击,是一名真正的“英雄”。回家之路比他料想的时间要短得多、顺利得多。2月28日,巴总理伊姆兰·汗宣布,将在3月1日释放被俘虏的印度飞行员,以展示和平的姿态。
对这样的消息和结果,印度总理莫迪倒是态度模糊,而印度媒体却是一片欢腾,将之视为新德里外交施压的胜利。在了解国内舆论态势之后,阿比纳丹中校不以为然。因而,当一名巴军官要求他录一个视频时,他看了一眼草稿,也就答应了。阿比纳丹在声明中讲述了他跳伞后的过程,称感受到了巴军人的专业性,他们是爱好和平的,还指出了印度媒体的夸大其词。
由于外交手续、医疗检查等各种程序和环节,阿比纳丹中校被交接的时间一再推迟,从印度时间上午10点,推迟到下午2点,等到他真正回家的时间,已经是晚上9点。尽管他有些焦躁,但也是竭力掩饰着,他可以等,毕竟是在回家的路上,他仿佛已经听到了母亲的呼唤。他不知道回家之后,等待他的将是什么,是纪律的惩罚?是父亲的责骂?还是……但他已经不在乎了,他只想回家。
交接阿比纳丹的地点瓦加口岸选取的也非常有意思。这是印巴边境比较繁忙的一个口岸,每天,印巴士兵都会在降旗仪式上进行较劲,看哪一方士兵踢脚更为雄壮有力,双方观众还会发出阵阵掌声和欢呼声加油助威,这甚至已成为一大“景观”,因而极具象征意义。
令阿比纳丹中校始料不及的是,国内对他报以英雄般的欢迎和期待。印度一侧的民众挥舞着他的照片和印度国旗,手捧鲜花,燃放鞭炮,载歌载舞等待十几个小时迎接他的归来。印度媒体更是一片欢腾,诸如“英雄归来”“全世界都被他的飞行技巧震惊”“他击落了巴基斯坦的F16”“他很可能荣获最高军事勋章”等标题充斥报纸和网站。
3月2日,印度国防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前往医院会见了阿比纳丹,赞赏其“无懈可击的作战技巧及在逆境中的冷静思维”。他回国当晚,莫迪总理也在推特上表示,“欢迎阿比纳丹回家,举国上下都为你的勇气而自豪。我们的军队激励了13亿印度人。”
阿比纳丹中校只是觉得,“回家真好”。(古道君)
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文字;古道君以专业军事素养、深厚理论功底,为你打开环球军事热点一个个问号。更新鲜文章推送、更密切作者互动,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古道兵法V”gudaobing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