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岳飞北伐

岳飞北伐,也确实有其不合时宜的方面。

一是受客观条件影响,当时敌我力量对比转换比较复杂。总体上,在秦岭淮河、长江一线,宋军尚能对峙、僵持,甚至打几个胜仗。接近、过了黄河,宋军就大概率打败仗,打大败仗。而初安、粗安、内斗内乱内分不止的南宋,那时已经受不起任何大败仗。二是南宋军队力量分散、派系复杂,岳飞一意主战不但确实有孤军深入之危险,葬送一支赵构嫡系主力的危险。也有挤压其它派系,引发极脆弱的南宋统治集团内军队、官僚集团新的较大规模内乱内斗的客观后果。

赵构秦桧等主和派、投降派最大败笔是在战危时期,继续维持沿用北宋的提防武人祖制冤杀岳飞。而不是试图暂时或长期维系苟安放弃北伐,更不是不能坚决抗金宁死不屈乃至持续贸然冒险出击甚至要屡败屡战宁可转进也不谈和。

南明倒是不得不屡败屡战持续转进坚决抗清,乃至求和、想方设法维系体面苟安亦不可得,但那样的局面、结果,真地就是南宋朝廷应该师范的唯一选择?也真地好吗?

有很多人总喜欢用北宋南宋抗金抗元、南明抗清与抗战对比。

须知,北宋南宋南明可没有什么美国苏联租借输送战争资源、牵制关东军南下。北宋抗金南宋抗蒙元南明抗清,都是主和投降维持苟安都不可得,不得不屡败屡战坚决抵抗直至灭亡。

南宋能维持苟安,不时搞一点北伐,而不是坚决抗金到底决不言和乃至持续赌国运压宝式的一再毕其功于一役,有其各种客观现实情形造成的"必然",也自然有其"合理性"。

甚至,冤杀岳飞自毁长城,虽然实在是荒谬绝伦的赵宋"祖制"巅峰之作,但也是古今中外史书中并不罕见的桥段。

对外,最终达成了耻辱的宋金和议条件,可以苟安喘息。对内,让脆弱的南宋统治集团再次顺利完成一系列释兵权等等后续操作,大体完成了整合避免了军阀割据。

封建军事政权就是这个样子,也基本都是一个样子。

你难道还指望它真地圣聪天纵、英明神武?还费尽脑子里积攒的口水想找出各种证据证明这个封建军事集团的头目比另一个封建军事集团的头目,要仁爱勇智信礼义廉耻那么一点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