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3》的问题不只是“新五美”
“有一种续集叫做不如不拍。”
本以为五年前《欢乐颂2》的风评滑坡已经给予正午阳光足够的警告了。
没想到五年后《欢乐颂3》依旧头铁登场,这回愤怒的网友毫不客气地扯下了《欢乐颂》IP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收手吧正午,是不是别人不发火就当别人傻子呀!
从豆瓣评分7.5到如今4.7,从现象级爆款剧到吐血劝逃剧,《欢乐颂3》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一口气追平更新剧情后,舆情官总结出了三点。
问题一:演员的塑造能力
总体来说,《欢乐颂3》之所以被嘲出天际,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演员,一个是剧情。
先说演员这部分。
抛开《欢乐颂》是近十年第一部真正意义上打开女性群像剧市场的“吃螃蟹剧”不谈,“老五美”强大的观众缘也是网友入坑占比的很大因素。
刘涛,在拍《欢乐颂》之前已经有“童年女神”+“国民贤妻”双重滤镜buff在手,受众群体覆盖全年龄层。
蒋欣,观众嘲过蒋欣情商低、人缘差,但从未有人嘲过她演技不好,这么说吧,一部《甄嬛传》足够保蒋欣一世的观众缘。
王子文,早期活跃于赵宝刚剧的御用女主角,古灵精怪型女演员的代表人物。
杨紫,观众看着长大的初代童星,哪怕“邱莹莹”的人设十分令人心烦,但谁也不忍心对自家孩子过分苛责。
相比之下,当时的乔欣由于出道不久,剧中人设也比较平,所以没有承担太大的讨论度。
所以,“老五美”的优势显而易见,国民度高、演技在线,观众看着就喜欢。
再来看“新五美”的成员:江疏影、杨采钰、张佳宁、张慧雯、李浩菲,五位女演员资历各不相同,但在“不讨喜”的程度上,实在是难分伯仲。
其中承担骂声火力最大的,分别是江疏影、张慧雯以及李浩菲。
江疏影的问题在于她实在没什么观众缘,她和刘涛在这几年都陷入了一个同样的困境,就是沉迷于“装杯人设”无法自拔,刘涛起码有厚实的粉丝基础,江疏影就只剩咯噔了。
剧中,江疏影饰演的是全剧最高光的角色叶蓁蓁,暴发户+科学家,演出来的效果,就是熟悉的一个尽力掩饰自己不是木头的木头美人观感。
张慧雯,全剧演技尬出天际第一人。小文学编辑何悯鸿的角色人设是得背锅,烦过曲筱潇,蠢过邱莹莹,呆过关雎尔,张慧雯全程掉线的木讷做作式瞪眼演技,使得剧中角色更加令人生厌。
李浩菲饰演是聪明能干但又原生家庭条件比较差的职场社畜余初晖,人设相对来说比张慧雯好点,但李浩菲的表现力上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有刻意模仿王子文饰演的曲筱潇之嫌,一张嘴能说会道大杀四方,只可惜台词在前面飞,五官在后面追。
杨采钰饰演的金融美女露西,走的是冷艳神秘那一挂,人设氛围感营造的太好了,以至于观众全程只在乎她美不美。
“新五美”中,也就张佳宁饰演的酒店经理朱喆没什么太大毛病,除开饱满的人设之外,张佳宁身上纯熟的演技是撑起这个角色最大的亮点,这就是演员的本事。
问题二:编剧的创作能力
再说剧情。
某种程度上来说,《欢乐颂3》应该是套错了IP,各种悬浮元素堆砌到一起,更应该叫《小时代5:耻辱尽头》。
《欢乐颂》前两部的编剧是女作家袁子弹,第三部则由原著作者阿耐亲自操刀。
原著作者升级为编剧本身就是一件有风险的事,而比这更可怕的,是高管出身的阿耐根本不了解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比如,不合理的人物设定。
一个22楼,集合了整个上海最厉害的社牛。
第一部《欢乐颂》的五个小姐妹虽然也是来自社会不同阶层,但感情升温的理由、过程好歹也算是有迹可循的。而“新五美”,从背书式的人物介绍到手拉手成为好姐妹,只需要一集的时长,别问,问就是一瓶84消毒液消除的阶层障碍。
多么完美的邻里关系,舆情官第一次认全邻居还是因为要下楼排队做核酸。
细化到人设方面,全员拎不出一个正常人。
就像网友总结的,阿耐非常擅长把自己的“偶像崇拜”情结传递给她笔下的人物,要是放在书里,咯噔归咯噔,起码还不算太违和。
但改编成剧,最需要注重的一点就是贴合现实生活。
现实生活中,有一说话就掉书袋的人吗?互相介绍名字,何悯鸿立马跟你扯文学功底;简单的日常交流,叶蓁蓁都能把简单的科学理论复杂化成学术交流演讲稿,不是,你们编剧日常生活中就是这么跟人交流的吗?
剧中合理性方面,余初晖、何悯鸿两个刚刚大学毕业的职场小白能租得起每月5k+的上海高级合租房,已经够离谱了。
更离谱的是,露西能够凭一己之力把生活剧拉偏到悬疑剧,一个没背景的女大学生在经历职场性骚扰后落魄出逃,忽然就被更加神秘的大佬包装成“顶级白富美”,铩羽而归用“父债子偿”的方法实现复仇大计。
露西的包装过程不重要,如何用假名字进职场不重要,仇人儿子爱上她的过程也不重要,甚至复仇这条线,都只存活在同事们的台词里。
《回家的诱惑》编剧看了都直呼内行,品如的复仇线要是能精简成这样,至于拍成74集吗?
作为一部女性群像剧,剧中传递的女性力量全靠把各种社会热点生搬硬套,各类话题探讨只停留在金句表面,目的更像是为了拉近人物距离而制造麻烦,大家围坐在一起站在道德制高点演讲几句,下一个麻烦就迅速登场了。
目前剧中涉及的热点话题包括不限于:职场霸凌、性骚扰、伏弟魔、家暴、性别歧视、骗婚、骗钱等等,空有话题毫无内核。
当女性议题沦为博眼球的流量密码,女性剧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场笑话。
问题三:正午的团队能力
最后,想说说制作团队正午阳光的问题。
这几年正午阳光这块金字招牌一直在翻车。今年出品的四部剧,除了《开端》外,《相逢时节》《欢迎光临》《欢乐颂3》都扑得爹妈不认。
长久以来,正午阳光之所以能在观众心中建立起“正午出品,必属精品”的口碑信心,得益于背后由山影出身的孔笙、李雪、侯鸿亮等人组成的这支核心团队。
从2015年的《伪装者》《琅琊榜》,到2016年《欢乐颂》,到2018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再到这两年的《都挺好》《乔家的儿女》《山海情》,正午阳光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成为行业龙头的引航。
个人的创作能力是有限的,深知这一点的“正午元老们”也在这两年培养了一波具有潜力的新人导演,比如张开宙、简川訸、孙墨龙等。
细细观察这几年正午被诟病的作品,事实上都出自于这群“二代导演”。其中能力最不稳定的就是张开宙和简川訸,张开宙主攻言情题材,简川訸主攻都市题材,他们都属于离了孔笙就没法“独活”的成长型导演。
正午的创作品质依赖导演功底,更依赖剧本创作。
坚持优质IP影视化,并让原著作者坐镇编剧是正午独有的特色,《琅琊榜》《外科风云》《大江大河》《都挺好》等剧皆是如此。但同样的问题是,仅依靠原著作者的学习和开悟,极易产生的弊端就是作者们的创意枯竭,从而导致创作能力下降。阿耐的《相逢时节》《欢乐颂3》就是如此。
正是因为有这些短板存在,去年九月,正午阳光发布了一项“光合”影视人才圆梦计划,表明在9月27日至12月31日,公开接受影视人才的投稿,成功入选者即可受到正午阳光的扶持。
别的先不说,据消息称,《欢乐颂》4、5目前也在筹备当中,虽然观众内心千百个抗拒,但从结果来看,正午势必要榨干该IP最后的价值了。所以,正午的纳新计划究竟进行得如何,第四部第五部就是最好的验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