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为啥日本可以把生吃弄得高级?
首先,并不是大部分都是生吃,熟食永远是世界的主流!
比如面包、炸鱼薯条、法棍、焗蜗牛、土豆泥、香肠、咖喱、卷饼,国内的就不举例了,哪怕是日本本土也有饭团、寿司、拉面等等。食用熟食最重要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好吃能饱耐饿。生吃基本是无法满足吃饱耐饿这个特点的,这对于劳动者来说只能是算作一道甜品不能作为主食,只能是在生存资料富余的情况下,才会去考虑的奢侈的菜品。所以世界各地的主流依然是熟食,而不是生吃。喜欢生吃的地方确实有,但是不多。放眼世界喜欢生吃的依旧是少数,日本确实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但是他的突出是人为的。日本地处海岛,物资匮乏,早期香料传入渠道稀缺,这些直接导致的日本的餐饮水平低下,但是到了近代日本贸易试图打开海外市场,以国家为首向海外倾销日本产品,但此时日本是以低价打入他国市场缺乏高端竞争力,急于攫取更多利润的日本资本开启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以于三菱为首的深挖技术提升产品的路线,另一条则是以电通为首的通过包装、产品再设计来增加产品附加值的路线。而“刺身”就是其中的代表,这里也用刺身举例,刺身本身靠的食材的本味和调料来控制口感,而食材本身对于整道菜的味道影响很大,即厨师对于一道菜的影响非常小,毕竟很多时候刺身可能就配一碟酱油或者芥末。在产品本身无法深挖技术的情况下,设计师们提出可以增加摆盘来获得设计附加值。但还不够,仅凭设计还不足以让用户心甘情愿的做冤大头,即包装只能吸引冤大头对于高端食客还远远不够。这个时候设计师们提出了一个更妙的设计,食材和食材的差距究竟有多大没几个人清楚,放大这个差距可以更好的提高产品本身的价值,即重新自定义食材的等级使食客愿意为自己选择的等级买单。比如一条深海鱼捕获后售卖300,普通的刺身可以卖到500,包装之后华丽的刺身可以卖到1000,但是分级过后的刺身就可以卖到10000。同样的一条深海鱼,但是一条是3千米的地方捕获的比另外一条浅1千米,那它就低一级。又或者这个个头大,肥肉多那它就高一级。但是每级之间的差距并没有金钱的差距那么大,而等级上的区分会帮助食客在心理上去放大这个差距。于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高端的刺身,当然这样的高端同样是先在本土获得了成功,即在日本的黄金年代随着相当人群的暴富一起得到了腾飞,并且随着日本其他资本的出海一起走出了亚洲。于是各国人民对于刺身的第一认知是日本接着就是少和贵,以及去吃的都是有钱人。形成了重要的群体认知,也就成了你口中的高级。中国有观感高级、吃法高级、味道高级的菜品吗?有的。但是真的吃不起。中国不同于日本,中国的食材远比日本更丰富,由于两条丝绸之路的影响,中国的香料也远不是日本可比的,这使得中国的高端餐饮在烹饪技艺上获得了其他国家难及的繁荣。在高端餐饮上就出现了以淮扬为首精于造型、食材挑剔、口味繁多的高端菜品,但同时其制作之繁复、成本之高昂也令人却步。这类高端菜品往往是需要提前预约,且由于人多还经常排队,这直接导致了一顿饭往往会约到几个月之后,这对于现代社会是难以接受的,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个时间已经有了明显的缩短。但是必须承认的是这样的饮食门槛变相的提高了传播难度、降低了食客数量、拉高了菜品的成本。且由于国内的高速发展,传统厨师还不太熟悉现代的舆论宣传手段,包装、设计手段还比较粗浅导致了没能制作太多高端菜品。最后说回国内生腌、鱼生的现状。第一个是规模问题,即用户群体规模难以扩张的问题,这其中包含卫生问题、南北差异问题、内陆与沿海饮食习惯问题等等,就不展开讲了。第二个是品牌差异无法做大的问题,由于决定生吃菜品口味的主要是食材本身,简单的包装是无法令食客心甘情愿的支付设计溢价。即精装品牌菜品无法与夜市乃至路边摊的同行在口感上拉开足够的差距。最后就是政治问题,日本文化出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世界霸权美国不排斥其进行文宣、投资等商业及非商业活动,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相当的一段时间中国也是没有排斥其文宣等商业活动,这也使得日本文化在中美韩等地区有相当的影响力。而中国由于你懂的原因,在软文化推广上出现了极大的阻力,这使得打入美国的餐饮大部分不是高端餐饮,并且由于长期没有足够的舆论场文化推广的情况也变得更加恶劣。未来随着广告业的发展也许会有高端的餐饮品牌,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餐饮行业当前也面临着另外一个拐点,工业化餐饮。什么样的菜好吃在大数据下或许会细化成多少克的盐、多少克糖加上...等等,有了这些内容再加上足够的保鲜技术就催生出了预制菜、料理包。科技的进步让我完全不怀疑,也许某一天的某个品牌就因为掌握某种预制菜的配方然后一举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著名品牌的可能......最后说下结论,高级源于设计,当你把整个做菜的故事设计得足够精彩,你的菜就足够高级。和牛为什么贵?因为他说你吃的牛全球总共就那么多只,吃一只少一只,还得留种明年接着养,养的时候还得吃好、还给听音乐,还请了研究团队研究怎么让他们长得肉多好吃,所以你的钱并不是单纯的买了几片肉......不缺钱的人当然喜欢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