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马案的真正看点,是对马新贻的污名化

清朝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张文祥刺杀一案,真正的看点,是马新贻死后,民间迅速兴起的对马新贻的污名化八卦传闻的流传。也就是说马新贻,是因为玩弄兄弟(下属)的老婆,被报复杀死的。

这个八卦性丑闻,是马新贻死后没多久,就在清朝社会流传开来的。而且最有趣的是,这个流传马上被改编成戏剧脚本,一直流传了上百年。到了现代(80年代——90年代),港台地区还还依据这个八卦来拍摄电视剧和电影。具体内容基本也是马新贻背叛兄弟,和兄弟老婆发生不伦恋情而遭到报复性刺杀。

这个事后对马新贻的污名化,恰恰比刺马案,更有趣。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今天的现代人,长期接受一夫一妻的爱情忠贞教育。很难理解这个性丑闻的叙事逻辑的有趣的地方。

什么有趣的地方呢?就是清朝封建社会的人,其实很少会在性错上,谴责男人。封建社会的人,根本没有男人会有性错的社会意识基础。

比如刺马案后发生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葛碧氏(小白菜)的婆婆看到儿媳妇和杨乃武同桌吃饭,回家以后是辱骂儿媳妇不要脸,不知羞耻。但对于杨乃武,不仅没有指责,反而是跪求杨乃武放过自己儿子和儿媳妇,让杨乃武不要再租房给自己儿子一家,避免儿媳妇攀高枝儿勾引杨乃武。

这才是当时的社会意识。就是性错,都是第一时间谴责女人,没有去谴责男人的。

杨乃武只是一个县城富户举人。而马新贻当时已经是封疆大吏。这种人,就算和别人老婆发生了性关系,以封建社会的社会意识,基本上骂的一定是女方,一定是谴责女的贪慕荣华富贵,水性杨花,勾引大官。

这里一定要声明,不是说当官的勾引别人老婆没问题,是当时的封建男权社会意识里就没有男人勾引这个概念。当时的人就是认为,男人怎么搞,不叫事。性上的罪和错,都是女人背的。

那么有这种社会意识基础的环境下,如果造谣,一般人就不可能是奔着马新贻为视角中心去编谣言的。

说白了,封建男权意识下,男人搞女人,错都不在男人身上。你编造男人乱搞女人,被人家复仇杀死。其实是没有说服力的。

也就是清朝真正受过封建男权文化熏陶的人,即便造谣污蔑马新贻,都不可能去琢磨什么马新贻乱搞人妻这种东西。何况马新贻已经是封疆大吏,满清封建社会,大官三妻四妾稀松平常。要女人,排队给送的都不少。你说两江总督,为了和下属老婆乱搞,被下属报复杀死。这话在清朝的社会意识里,根本没有人信的。

那么谁会编出这种和当时社会意识根本不匹配的性丑闻呢?

一定是一夫一妻文化熏陶下成长的人。或者说一定不是男权封建文化熏陶出来的人。

这个污名化马新贻的性丑闻,一定是造谣者本身价值观的反射。

比如造谣者一定认为,男女是平等的。(一夫一妻)婚姻是神圣的。

而且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这个造谣者一定不懂清朝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

他不懂什么呢?他根本不懂,在封建男权的腐朽官场,女人不是宝的。女人属于唾手可得的平常事物。为了女人,牺牲自己仕途甚至生命,在男权封建社会,是没有出息的表现。

所以当时混官场的人,真要是封疆大吏看上自己女人了,他们恨不得当马上献出去,来换取政治仕途。

也就是说,为了女人,牺牲自己(报复其他男性),在清朝社会意识里,是没出息,是会被人嘲笑的。

反之,为了女人,两个男人可以你死我活,这才是纯爷们儿。这个文化意识,恰恰才是造谣马新贻性丑闻者的意识反射。

造谣马新贻的这个人,一定是意识深处,认为男人为了女人,去牺牲生命送死,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这才是刺马案里最有意思的地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