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了?

500

NO.1762 - 三战不会爆发

作者:季风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与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国际关系史上有个十分经典的现象,大危机让世界走向战争。

诚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实际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它的爆发具有着某种必然性。对此,曾经担任过协约国军队总司令的法国元帅福煦早有论断:“这不是和平!这只是二十年的休战!”在欧美国家在为《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弹冠相庆的时候,作为军人的他已经认识到这个条约留下的巨大隐患,并预言下一次世界大战的必然性。 

500

巴黎和会 ,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

如果不是1929年发源于美国的经济大萧条,也许他的预言就会落空,战争的爆发会被推迟。但是历史不容假设,即便没有维也纳的美术落榜生,也会有其他人挑起法西斯的大旗。就像圣胡尔霍死后,佛朗哥成为西班牙法西斯的头领一样。

这场大危机确实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所以当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有些人就在担心世界会不会爆发大战。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虽然引发了欧债危机等金融灾难。但时至今日,世界大战依然只是人们的担心而不是现实。

500

次贷危机中雷曼兄弟破产

世界第一经济体的美国和作为第二经济体的中国尽管在近几年中贸易摩擦不断,但学界普遍担心的是新冷战的爆发,而不是世界大战的来临。

世界大战短期内打不起来,总设计师的论断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可为什么打不起来?原因很多。即便是各国的顶级学者也难以给出明确的原因,笔者只能在自己理解的范围内,大致概括出几点原因,权当抛砖引玉之论。

首先战争形态的改变。以工业革命为分水岭,战争的形态发生了巨大改变。在古代,卷入战争的阶层与群体十分有限。战国以前的中国,战争只是贵族和所谓国人的事情,与普通人的关系不大。在欧洲,类似的情况从古希腊罗马延续到中世纪,时间长达数千年。战争只是城邦公民、骑士以及贵族领主阶层的事情,与广大的普通民众没有什么关系。

500

中世纪骑士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则完全不同,随着新型交通的普及,国家的力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战争再也不是特定阶层的事情,而是全体居民必须面对的事情。特别是民族主义的盛行,战争已然成为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事情。这使得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也更加惨烈。

这些因素在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北战争就有所体现。这场迄今为止,美国本土规模最大的战争中,南北双方的动员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只有1850万人的北方,动员军队260万,相当于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人参军。而南方更夸张,总人口550万的南方白人动员了120万人参军,相当于每9个人中就有两个人参军。

500

到了第一次世界,这一趋势更加明显。一战后,曾经担任过东线德军参谋长的鲁登道夫所编著的《总体战》就高度概括了这一变化:战争不再是过去军人和政府的事情,而是整个国家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是所有人的战争。

随之而来的就是高动员率和对完善工业体系的支持。尤其是后者,现在世界上能够相对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越来越少。这无疑降低了战争爆发的危险。

其次现代战争在经济变得不怎么合算了。这实际上是战争形态演变的结果。古代战争可以占领土地、掠夺资源,最不济也可以向战败国索要高额的赔款。现代社会这些生财之道大多不可取,尤其是赔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对德国的疯狂压榨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成为纳粹党能够上台的重要因素之一。

500

一战中的法国骑兵

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利用工业品、高精尖产品相对于初级产品的剪刀差可以获得极高的利润。与战争相比,这种方式在经济层面上更加高效、成本更低。尤其是掌握科技优势的大国,采用经济手段比战争手段下过更好。既然如此,战争就不再是必选项了。

再就是武器技术的进步。19世纪后期,自动武器等新技术的发展让战争的惨烈程度提升了N个量级。以马克沁机枪为例,1916年索姆河战役中,马克沁机枪和铁丝网构筑的防御体系让进攻的协约国军队损失惨重。战役的第一天,英军为主的进攻部队伤亡人数就达到了6万余人。除了机枪,重型火炮、坦克、化学武器等新武器都让战争伤亡数字直线飙升。

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法国做了一项统计,时法国的青壮年男性阵亡率接近25%。到了二战,坦克技术的进步,飞机的成熟使得战争不再有明显的前方与后方。由此造成的平民伤亡也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

 

500

一战中的德军士兵,他们围绕着一挺马克沁机枪

500

被毒气伤到眼睛的英军士兵撤离战场

核武器的发明更令战争开始具有毁天灭地的巨大威力。冷战高峰时期,苏联和美国拥有的核武器数量足以毁灭地球数次。武器技术的进步让战争的破坏力呈指数式增加,一旦核战争爆发,将不会再有任何意义上的赢家。因此,各方势力竭力避免核战争的爆发。只要拥有核武器的几个大国不卷入,战争只能是中小国家的小打小闹,亦或是大国之间的代理人战争。世界大战爆发的概率因此变得极低极低。

500

除了上面三个原因外,笔者认为最大的原因在于历史的教训。尤其是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和后起之秀德国之间两次战争的惨烈教训让之后的大国在发起战争前不得不慎重考虑。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大英帝国尽管在科技和工业实力上已经落后于德国,但凭借着辽阔的殖民地,在综合国力上依然是世界第一的存在。英国的金融霸权、海上霸权依然是其他国家难以撼动的存在。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指挥棒,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科技实力更是碾压群雄的存在。

彼时的美国虽然拥有着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名号,在科技、军事等领域上依然是一个小透明的存在。西奥多·罗斯福全力打造的大白舰队在不列颠的眼中完全就是笑话。大不列颠的眼中只有德意志这个对手。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为首的协约国和德国为首的同盟国迎头相撞。结果是两败俱伤。

500

索姆河战役中的英军

英国从战前的债权国变成债务国,几百年殖民掠夺的财富化为乌有。好在自治领依然是不列颠的蓄水池,金融霸权在自治领和殖民地的双重背书下依然稳健。

德国人自从统一以来积累的财富也是烟消云散,本就不多的殖民地全部失去,许多历史悠久的普鲁士军团被迫解散。不过义务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还在,德国依旧有希望。

接下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人输掉了最后的体面,逐渐沦为昔日小弟美国的小跟班。德国人的科技精英也被美苏等国洗劫一空,回形针计划就是在其中最成功的。

 

500

身穿美军制服的钱学森,他曾经参与过回形针计划

这些惨痛的教训让当今世界的大国不得不注意,谁也不想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好事。毕竟战争中得到利益的是某些利益团体,而普通人只会失去很多,甚至生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