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昭之作品中的音乐(其二):喜剧作品
上一篇我简述了《再见!绝望先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些音乐。本篇继续谈谈新房昭之的几部喜剧作品及其音乐。我会提到的是《玛利亚狂热》(2009/2011)、《荒川爆笑团》(2010)、《伪恋》(2014/2015)以及《电波女与青春男》(2011)。
首先要明确的是,这四部共七季的动画中,只有《玛利亚狂热》的第一季和《荒川爆笑团》的两季是新番“监督”的作品,而剩下的作品中新房仅挂着“总监督”的头衔,这意味着他并没有直接把把控作品的各个环节而更多的交给了他的副手来处理,这给这些作品带来了相当大的风格差异,尤其以《玛利亚狂热》的两季最为明显。
《玛利亚狂热》大致就是抖S伪娘祗堂鞠也和患有男性恐惧症的抖M宫前佳柰子之间的变态故事。说起来新房昭之在刻画变态上其实具有相当的表现力,例如“物语系列”中的阿良良木历,当然后者更应归功于西尾维新设计的那些趣味盎然的对话,但能够把变态超越常人的脑回路表现出来的,也大概只有新房昭之的风格吧。设想让京都动画来作《玛利亚狂热》,可能只会把祗堂鞠也画的更漂亮而已,而且应该不会请到小林优这位几乎是为祗堂鞠也量“声”打造的声优吧[1]。
回到音乐上,《玛利亚狂热》第一季的片头曲《HANAJI》正是小林优献唱,但是歌词强烈地暗示着其实这是加奈子对着鞠也唱的(充满抖M的气息,请戴上耳机欣赏),而且整个MV中,加奈子也被虚化为了类似“无脸的人形色块”的存在。
图1
这张图中鞠也手里挥舞的正是作为加奈子化身的“无脸人形色块”,虽然加奈子的某些特征得以保留,比如经常喷鼻血,但是更多时候是完全被鞠也当工具人来使用,或者更准确地说,折磨。比如像这样被当作画笔。
图2
被鞠也当“工具人”的不仅是加奈子,他的贴身女仆汐王寺茉莉花也是如此,比如像这样被当作“吉他”
图3
可是就剧情来说,虽然鞠也有些施虐倾向,可是在人际中坏事的几乎都是加奈子。鞠也的形象很显然是那种万事全能的精英学生,只不过是披上了伪娘的外皮,但是在人际交往中却永远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而加奈子反而是个遵从内心欲望的毫不掩饰的变态,于是鞠也对加奈子的虐待就带有了一丝“超我”鞭笞“本我”意味。当然在一个喜剧作品中讨论人格分类是小题大做,但构成笑料的这种反差感,正是借人格和行为之间的落差来表现。这好比是强烈的色彩对比,而反映到MV中,就是充满了强烈对比色的混沌场面,或者说,就是每一个角色混沌性格的直观展现吧。整个MV中的色彩对比是极其强烈的,由于音乐本身节奏强烈,整体的运动感就非常强力,尤其是前奏部分和最后展现监督名字的那一串画面都是动感十足地暗示着作品的关键词:“狂热”。
相比于《玛利亚狂热》中的伪娘噱头,《荒川爆笑团》是更为传统的喜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与空气系作品有任何相似之处。事实上我认为《荒川》要表达的内容是非常后现代的,或者说,是对整个中产阶级价值观的彻底反叛。主角市之宫行是个从小被灌输不能亏欠别人一丝一毫,一切都必须靠自己奋斗的信条,他爸甚至为此特意让宫行模仿照顾婴儿一样照顾自己,以偿还之前宫行在婴儿时代得到的照顾。因此,宫行一旦感觉自己亏欠了别人,就会进入紧张的状态进而引发哮喘。
这当然是对中产阶级“自我奋斗”价值观的夸张描写,正是因为宫行如此的笃定于这种信条,他在22岁时就已经是个在中产阶级眼中的成功范例,但也完全丧失了与人交往的能力,直到有一天他在荒川桥下差点丧命被人救起的那天为止。
之后发生的剧情就留给补番时品味,回到音乐的话题上。我只讲第一季的片头曲《ヴィーナスとジーザス》(维纳斯与耶稣),维纳斯当然是指自称“金星人”的女主尼诺,只是为何用耶稣来形容男主我并不是很明白,毕竟耶稣说骆驼穿过针眼比富人进入天国还容易。当然,如果被看作是一种异化价值观的象征,那倒是说得通,说到底,无论耶稣、孔子还是佛陀,他们最初是怎么说的早就不为人知了,留下的都是经过层累缔造之物,若称不上异化那也至少是扭曲吧。宫行就是这样一个“扭曲的”人,而这种扭曲是相对于荒川桥下犬儒主义的社会形态而言的,而在桥上的社会看来,宫行完全就是正常的,甚至是杰出的人。很明显这里暗示着桥上的社会,也就是“正常的”社会本身才是扭曲的。而正是与这种扭曲的对抗产生的张力,形成了这个类似童话一般故事的喜剧效果。
图4
也因此OP的画风在开始时采取了非常童话式的风格,歌词其实有些意味不明,大致看来像是甜腻的情侣日常?(我不确定,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直到最后,一个类似于“在梦中下落”的画面后,才回到动画本身采用的“现实”画风。
图5
在整个OP里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随时随地游荡于各处的,各种各样的鱼。这显然是在指女主尼诺爱吃鱼,同时因为生活在荒川桥下而拥有极高的捕鱼技巧。但是对于我来说,我想到的反而是庄子的那段“子非鱼”的辩论。事实上庄子的想法和本作有着相当一致的内涵。身处桥上正常社会的人和身处桥下亚文化社会的人就像人与鱼一样无法互相理解,而正如我所使用的指称“正常的”与“亚文化的”,这种带有高低之分的形容其实也是身为人而对鱼所进行的判断。所以男主进入荒川桥下生活,正是为了给“安知鱼之乐”的正常社会中的人一个渠道去了解亚文化群体的生活。
当然把一个喜剧作品拔的这么高稍微有点过火吧。但是荒川桥下确实具有这样的魅力和引入思索的潜力。而我接下来要谈的《伪恋》和《电波女与青春男》就完全无法让人有什么再思考的欲望。前者被戏称为《老梗恋》也是名不虚传,相比于剧情大家还是更喜欢“炒股”。不过《伪恋》第一季的OP《CLICK》和OST还是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其实这主要还是归功于ClariS组合和神前晓的正常发挥,关于这两位我会放在《物语系列》和《魔法少女小圆》中去谈,而《伪恋》的音乐也很大程度上托这二位的福,挽救了剧情上的不足。《电波女与青春男》则在我看来是新房完完全全的失败作品(虽然他只是“总监督”),OP和ED没有人救场,于是和整个片子一样意味不明无法评价。
总结起来,新房昭之虽然有不少喜剧作品,但是他似乎志不在此,新房更喜欢在复杂故事中巧妙的插入喜剧元素(比如物语和绝望先生)而不是用自己的风格去诠释喜剧本身。
因此这些作品新房大多是顶着总监督的名头划水摸鱼,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他更钟(卖)情(肉)的剧本上来。可就算是如此,他的喜剧作品还是留下了一些相当不错的音乐。这也着实是功力的体系吧,就像是烂到不明所以的《升起的烟火,从下面看?从侧面看?》还是能留下《打上花火》这么优秀的音乐一样。
[1]小林优和新房昭之合作频繁,但是从未在京都动画的作品中出演。另外,我虽然是个京黑,但是我不否认京都能够做出《日常》这样的动画,他们只是志不在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