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参军每月6元补贴,已经很可观了,伙食也算高档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352513”推荐,来自《那年我们入川》评论区,标题为观察者网用户_352513添加】
每月6月补贴,大概的时间点在70年代初。那个时候每月6元的补贴,对于一般工人农民家庭的子弟来说,已经是很可观了。即便是城里工人家庭的子弟,18、9岁还没有才加工作的壮小伙,几个月的零花钱,也达不到这个水平。刚入厂的学徒工,每月工资也就十几不到20元。
至于部队伙食,对于工人农民家庭,在那个时候还是相当的不错,可以算是高档生活。那个时候全国都是供给制,每月成年人约在30斤左右的粮食供应量,东北三省,每人每月只供应三两豆油。在供应的粮食中,“细粮”占比很小。米饭、白面平时,不过年不过节很少能吃到。南方或者以小麦为主的种植地区,大米和白面的供应量会多一些,但南方的大米,口感较差。至于农村,至少北方的家庭,大米,白面在一年365天中,能够吃到的机会并不多,包括大米的主产区在内。
至少那个时候,不管是工人还是农民家庭,早餐能有大米干饭就咸菜,或者豆腐乳,那都是奢望。很多农村孩子,即便到了18、9岁也是从来没有见过豆腐乳、臭豆腐的。那个时候,农民和工人子弟当兵除了保卫祖国,保卫毛主席之外的一个很基础的驱动力,就是“馒头、干饭管饱里吃”。除非是官宦人家子弟,还没有人抱怨过部队的伙食让这些刚入伍的孩子们难以适应的。不干你事来自于城市还是乡村,也不管你是来自经济相对富裕地区还是贫穷的山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