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生大事》让我想起池莉的小说,武汉人就是这样暴躁亲切

都说江苏内卷,其实咱们湖北省内各地文化风俗也差别贼大。

看湖北地图就知道,湖北省内算是武汉、襄阳、宜昌呈现三角鼎立之势。襄阳靠近河南陕西,接近中原文化;宜昌靠近巴蜀,喜欢吃辣;武汉是个码头城市,清朝以后汉口才算崛起。

500

作为一个襄阳人,跑去省城武汉读书,一开始我还蛮不习惯武汉。

第一个感觉,武汉人说话咋感觉像吵架?

武汉人的口头禅:信了你的邪,听听这话,就是武汉人的典型性格写照。

什么是信了你的邪?劳资信了你的邪,这句话一出,本身就透露出一股,不服气,不服就淦的精气神,是不是?

500

所以说电影《人生大事》真的是把握住了武汉这座城市的精气神,不服就是干,干干干,劳资信了你的邪!

500

但是呢,凶里吧唧永远都只是武汉方言,和武汉城市风骨的表象。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武汉人,“刀子嘴豆腐心”最合适不过了。凶巴巴的表面之下,是武汉人温柔的内心。

而电影《人生大事》主角,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就是这种性格的典型代表。天天走个路,摇摇晃晃,叼根烟吊儿郎当,说话“劳资”不离口,还有一句武汉汉骂“个斑马”

500

莫三哥这个人,是那种典型的底层小人物,没怎么上过学,干祖传的一份送葬营生,没啥大出息,也赚不到几个钱,打架坐过牢,被女朋友出轨戴了绿帽子,这人生前几十年就过得窝窝囊囊。

为莫斯打架坐牢呢?就这个从小青梅竹马的女朋友,和另外一个街坊老六,三哥为女朋友打老六给人打伤了,没钱取得谅解书,坐牢了

结果出来以后,女朋友和老六好上了?怀孕了?

窝囊不?气人不?

500

但就是这个莫三哥,内心又非常温柔,吃软不吃硬,见不得别人求他。

就是那种典型的武汉人性格代表。

500

女朋友跟人跑了,老六醉驾出车祸,撞的个稀巴烂。

女朋友跑过来说殡仪馆里整容太贵了,求三哥帮帮忙。

500

你说换了是你,会答应不?

你该觉得这女朋友太不要脸了吧?用得上我的时候就是一副脸,转眼就绿了我,现在还有脸来找我帮忙?

但是女朋友挺个大肚子给他鞠躬道个歉,马上就心软了。

不仅三哥如此。这电影里面几个典型人物都是如此。

三哥和他老爹,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典型的武汉人,见天见面就吵架。

500

吵完也不能说就和好。但是始终心里面牵挂对方,血缘亲情不会少。

至于这部电影的最大惊喜,小哪吒,从小被外婆养大,也是沾染了武汉人的“野蛮习气”,处处“劳资”不离口。

电影里有一幕很搞笑,三哥要收养小哪吒了,要给她立规矩,说第一不准干啥,第二不准干啥,第三不准干啥,捏起她的小脸说以后不准再自称“劳资”了,小哪吒一口把嘴里的热干面喷到三哥脸上了。

500

就是这么粗粝的性格,一点也不像江南雨巷里撑着油纸伞的姑娘

500

这就是武汉这座城市的性格。它就不是那种温文尔雅,它也不是那么精致典雅,它不是吴侬软语,武汉是这样一座码头城市,跑江湖的人几百年来奔走讨生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城市气质。非常的烟火气,非常的接地气,非常的暖人心。

“人好脾气犟,天热火气大。”说的就是武汉人啊。

一旦付出了真情,又是那样的温馨。

《人生大事》这部电影说的是什么呢?故事的主人公是殡葬师,生老病死,最后要走一程。这个行业,有能耐的看不上,没能耐的干不了,全靠一个良心

500

用导演刘江江的话来说,葬礼其实是办给活人看的,温暖的还是人心。

老病死之外,还有新生命。

电影一开头的外婆过世了,舍弃不下的是她苦命的外孙女。

500

生老病死,最终都是情。亲情、温情、感情,人这一生,活着就是为了大脑皮层的意识发生,也就是我们的情。

以真情待真情,最终三哥得到了小哪吒的真心。她说外婆虽然不在了,但是以后不害怕了,因为有爸爸了。

500

这一幕,真的是,催人泪下。

真的是一部有笑有泪的电影。而所有让人潸然泪下的场景,都是因为这种情。比如还有一幕,电影里的外婆一开头就离世了,就没有露面过,但是后来小哪吒电话手表里面留下的外婆录音,满满都是对小女孩的爱,这就是情啊。

这就是武汉人的性格。笑中带骂,刀子嘴豆腐心,表面上凶巴巴,但那些善良的人真的很温情。

武汉人的这种性格,具有强烈的地域风格。一切都缘于武汉这种城市的地理特点。

武汉是一座晚生城市,没有那种历史底蕴,人文教化,武汉崛起于长江航运,码头城市,三大火炉之一,天南地北的人跑江湖来到这里相聚,要粗糙地活下去,又要互相帮扶着活下去,要在这火炉般的环境活下去,底层劳动人民嘛,嗓门大,脾气大,但是仗义每多屠狗辈,底层人民尤其讲良心,所以善良的人是真的好人。

武汉人的性格特点,要以武汉作家池莉写得最传神。

这两年,因为方方日记的原因,名气更大。但其实早之前池莉描写汉正街市井风情的小说《生活秀》被改编成电影,她就被很多读者熟悉了。

这部电影也是最具武汉城市风情的代表作。

500

当然,如果要选一部池莉最具武汉性格的小说,我觉得是这部《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500

小说里的人物,就和莫三哥一样,性格粗粒,满嘴武汉粗话,动不动就是婊子养的,个斑马

500

小说最后一段,最能代表武汉人的性格特点

90年代那会武汉人夏天都没有空调的,晚上就铺个凉床在大街上睡觉,女主角燕华是女公交车司机——这也挺能代表武汉女人的泼辣性格,她开第一班车,凌晨4点钟,“武汉市就现在能睡一会”。

于是燕华“轻轻在竹床的走廊里穿行,她尽量不踩油门,让车像人一样悄悄走路。”

500

这一幕,前一秒两个武汉女人还在斗嘴,下一秒,就淋漓尽致展现了这个武汉女人的温柔,轻轻地,尽量不吵醒那些睡着的人。

这就是武汉人的温柔。

既暴躁又亲切,既粗粝又温柔。刀子嘴豆腐心。

电影导演刘江江本来是河北人,剧本本来写的是华北平原丧葬故事,但是主演选了武汉人朱一龙,场景主要也是在武汉拍,于是剧本调整成符合武汉城市江湖市井气的感觉,一种扑面而来的粗粝感,一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

久违了的武汉话,听着真让人亲切。

纪念我那6年大学生涯。真诚感谢导演和主演,拍出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武汉。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