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及乡土生活,更适合养老
【本文来自《我在小县城上班,几年前这里刚摘掉贫困县的帽子,这几年经济发展肉眼可见》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达摩克利斯之剑
县城在河南。陶瓷产业是前些年房地产膨胀的阶段引入的,隔壁县看不上,被我们县收了。那时候瓷砖卖得好,供不应求,瓷砖价格还能卖的高。所以诞生了一大批陶企,规模最大的时候整个陶瓷园区有十来家瓷砖厂,每个厂至少有几百人到几千人吧,总计估计有十几亿几十亿的产值?反正还行吧对一个小县城来说。这两年房地产不行了,陶瓷企业死了一大批,有的被后来者或者政府接盘,有的现在也半死不活的。
医疗主要是医疗设备。这两年还有一家成为上市公司了。
县城的房地产是真多,这几年不停的开发新楼盘,买的人也挺多的。房价噌噌噌地往上涨。我刚来的时候,房价才两三千,跟白菜价似的,后来没两年就涨到五六千,六七千了。我周围同事都在县城买房了(收入3-4千的女文员们也都买房了,可能老公赚钱),很多是考虑子女的教育学校问题。
说起来真后悔啊,明明经历过一线城市房价大涨的教训,到了小县城没想着在当地买几套房等着升值(想着大城市房价已经封顶了,小破县城房价应该不会再涨价了),结果错过了第二次发财致富的机会。。。不然只需两年就能500万变1000实现财富自由了。。。
非常谢谢,您说的很详细了。陶瓷产业不知道能支撑多久,因为房地产的未来前景不明。但因为运输成本原因,我想至少部分工厂还是能继续生存的,如果在技术和生产成本上再做革新,应该是有机会的。毕竟,河南的区域位置非常好。
医疗器械更不用说了,何况还是上市企业。但我估计(猜测,不知是否正确)上市主体不在县城,县城只是生产工厂,但已经足够了。一线二线做研发,四五六线做生产,确实是很好的资源分配方式。
县城五六千,其实还好啦,西部一些县城都上万了。其实你可以看一下县城的房屋供应量以及几个产业的发展情况,决定是不是要入手。
个人观点,如果自住,就不要想着升值发财啦!有房有车,且供房压力不大的话,踏踏实实且不算很累的一生,其实已经是很多人的奢望了,尤其是我们这些一线的苦逼们。
回到文章主旨的话题,你所在的县城,估计很多县城很难复制,尤其是西部。房地产大潮+产业转移的陶瓷业,拥有上市公司的医疗器械生产,何况陶瓷业还是隔壁县看不上的,就可以知道,当地的经济水平是不低的。
西部大多数县城,主要收入都来自于公职人员(政府+邮、电系统+学校+医院)的消费+农产品的销售+一点点运输业,个别有矿产、旅游,这其实是我所知道到的大多数情况。
不过上一轮产业转移,以为对口扶持的缘故,很多西部县还是布局了一些轻工业,但是对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只是能就地吸收一些闲置劳动力,也是很好的事情了。但因为工资低,很多人,依旧愿意背井离乡出去打工。
郡县治而天下安,从市场体系角度,很多县城是很少有优势资源可在整个大的经济体系中来做交换的。但县城,其实是现代生活向自然延生的最后一级。基本的现代设施都有,包括商场和影院,医疗水平相对差一点。其实我一直很赞同城市老人回归县城甚至乡土的想法,他们可以带来消费,而县城及乡土生活,其实更适合养老。当然,都是个人见解,不足之处请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