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某水黑王永庆,这几乎是必然的,拿出黑文看看他如何喷

王永庆的文章出来,可以说必然被沈黑某水来喷,果不其然前几天喷了,然后果不其然也是歪曲理解,话说他要不歪曲理解又怎么能喷呢?某水写的东西全文见后面。

先澄清一个事,就是王永庆是主动投稿还是被杂志社约稿。如果大家去买了《航空知识》2019年第2期,就会发现该期有3篇SU-57的文章,可以说这是杂志社约稿多个人员来写,希望能从多个方面去看SU-57。而一些人还在猜测王永庆写这个文章有啥目的。其实那有那么多的背后目的,说白了科普类杂志通常不糊有总师级别人员投稿,大多数是一些军迷(譬如某水)一类人物投稿,总师一般发表专业论文,科普杂志上通常是杂志社约稿才会去写写。

    好了,接下来看某水说的,全文在最后面,这里把他的评语拿出来,下面全是他的的评语。

————————————————————————————————————

===这话说给谁听呢,难道美国F22,F35不是对手??

===超机动无敌论啊,毛子的想法难道就是等美国导弹在末端15公里打开雷达导引头之后,超机动玩死敌人导弹!?

===最后还是承认了,推力矢量没屁用,推力矢量也不可能让飞机的最大过载提高,飞行员身体吃不消,依靠推力矢量玩超机动躲导弹真是猛男!

==面对隐身飞机,都不知道敌人在哪里,居然就想到菊花战术,爆了F22菊花,爆了F35菊花,难道不怕被人家直接爆头啊!

压根正面看不到敌人,你咋个绕圈圈去爆人家的ju??

当然,毛子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也情有可原,最大的问题是,隐身飞机,你们有吗?没有隐身飞机就YY啥。

==这就是一句话,不是功率大就性能好的,雷达这个东西是很麻烦的,俄罗斯的雷达,信噪比做的很差,滤波性能很差,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他们也有,但是太老,太笨重,比中国大体落后1-2代,实际上并没有体现出多少优越性,苏57的发射接收单元,外购外购外购。

==这总师也比较孤陋寡闻,侧面阵最早是美国F22的方案,后来取消了,毛子不过是把美国丢掉的东西捡起来罢了。

要反对比大个??

苏57也比F22个头大啊!

难道小了就一定好,这真是任何时候都要提出粽子的优势,歼20个头大必须踢飞,我们就看绝招,比如魔幻一般空中解体喷零件,干掉敌人飞机??

做好自己这种是很忽悠风格的话,在个人来说或许无所谓,但是在国家竞争中,这就是自己忽悠自己,关键指标比不上对手,你靠啥生存?

==军迷都哭了,要是这么搞还是隐身,美国人何苦上F22,F35,费劲巴拉的搞S进气道,F15擦个粉不就可以了嘛!

看了这篇大作,大家估计都可以明白,为啥成飞赢得那么轻松。

——————————————————————————————————————

 

好了,上面是他的“评论”大家看后第一感觉是啥?是不是满嘴脏话,这就是一个人在他的微信公众号上的表演。然后我们看看他说的东西:

 “===这话说给谁听呢,难道美国F22,F35不是对手??”

这是水评论王永庆引用西蒙诺夫的话时说的,西蒙诺夫的话是““设计新一代战斗机遭遇了冷战时代所没有的困难,那就是没有了作战对象以及必须全面赶超对手的设计意图。”,王的说法是“时代变了,苏-57已经不能像当年西蒙诺夫设计T-10(苏-27的前身)那样要求全面超过F-15,不再要求苏-57所有的技术指标全面赶超F-22。所以,必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至于如何平衡“为”和“不为”,则完全看俄国人的智慧了。”

看完上面有啥感觉,对于西蒙诺夫的话,很明显王是根据西蒙诺夫研制SU-27瞄准F-15而现在SU-57并没有明显的瞄准F-22而谈的,并且王提出了俄罗斯是从“基于威胁”到“基于能力”的整体武器装备发展,这是对一个国家整体军事技术发展战略判断下对某个武器的研发思路判断。而水的质疑是“这话说给谁听”,话说王根据杂志约稿才去写的,王这话显然是让《航空知识》阅读者(绝大多数是非军事领域的军迷)看的,真正军事决策者会拿航空知识上的文章当做依据来决策么?某水的“话说给谁听”,才要真正问问他认为这话说给谁听。

从王的文章可以知道,俄罗斯发展武器装备并不是单纯瞄准某个武器型号,而是瞄准整个战场,所以不是单单是针对某个机型,当然在作战是会考虑F-22和F-35,但不会是就针对F-22和F-35。所以,水是根本没有理解王的话,水自己仍然是战斗机单挑思路来看武器研制,就看问题这个层次来说,水就是一个军事爱好者,和王的认知有很大差距,他在理解不了王文章的含义情况下就喷,这也太搞笑了。

 下面水的这几句话一起说了,先看水的说法:

————————————————————————

===超机动无敌论啊,毛子的想法难道就是等美国导弹在末端15公里打开雷达导引头之后,超机动玩死敌人导弹!?

===最后还是承认了,推力矢量没屁用,推力矢量也不可能让飞机的最大过载提高,飞行员身体吃不消,依靠推力矢量玩超机动躲导弹真是猛男!

==面对隐身飞机,都不知道敌人在哪里,居然就想到菊花战术,爆了F22菊花,爆了F35菊花,难道不怕被人家直接爆头啊!

压根正面看不到敌人,你咋个绕圈圈去爆人家的ju??

当然,毛子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也情有可原,最大的问题是,隐身飞机,你们有吗?没有隐身飞机就YY啥。

——————————————————

对于水的上述说法,是不是水把王的分析俄罗斯人研制SU-57的思路等同于王的思路了,所以我们看到这句自相矛盾的话“最后还是承认了……”。估计水和其它沈黑一样有意忽视了王的这句话:“我们理解,对于第五代战机,隐身能力比超声速巡航能力对作战效能贡献更大。”,他和其他喷子一样,就是要把王分析SU-57的思路等同于601对四代机的认知,立个靶子打一通,然后发现王并不完全赞同俄罗斯的思路,他就好像新的发现一样“最后承认了……”。说白了,先歪曲理解王的意思,这样才好喷王。

 

“==这就是一句话,不是功率大就性能好的,雷达这个东西是很麻烦的,俄罗斯的雷达,信噪比做的很差,滤波性能很差,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他们也有,但是太老,太笨重,比中国大体落后1-2代,实际上并没有体现出多少优越性,苏57的发射接收单元,外购外购外购。”

   某水上面的话莫名其妙,搜遍王的文章,王只写了“苏-57机头放置前向大功率X波段雷达”这么一句描述的话,因为这是SU-57全机多个雷达中针对机头雷达的描述,联系前后文应该是区别于侧面雷达这样说的,并没有说SU-57雷达功率多少瓦,比那个机型更大,不知道为何就能被某水抓住乱喷。再说了,SU-57雷达的发射接收单元外购的证据是什么?连续三个“外购”,有证据表明SU-57的雷达发射接收单元外购吗?俄罗斯从哪里外购而不会受到欧美制裁的影响?

 “==这总师也比较孤陋寡闻,侧面阵最早是美国F22的方案,后来取消了,毛子不过是把美国丢掉的东西捡起来罢了。要反对比大个??苏57也比F22个头大啊!难道小了就一定好,这真是任何时候都要提出粽子的优势,歼20个头大必须踢飞,我们就看绝招,比如魔幻一般空中解体喷零件,干掉敌人飞机??做好自己这种是很忽悠风格的话,在个人来说或许无所谓,但是在国家竞争中,这就是自己忽悠自己,关键指标比不上对手,你靠啥生存?”

  对于水上面的话,分别来看。先说侧面雷达阵列,的确最早在F-22上提出用侧面阵列,一些英文网站上说2008-2011年在F-22的block 30生产批次要升级侧面阵列雷达,但是最终还是没有。的确王说的话存在争议,但从现实战斗机来说的确是SU-57率先在战斗机上实际安装侧面雷达阵列。那么如何评价侧面雷达阵列美俄的做法和是否应该借鉴?从2018年珠海航展14所的三面阵雷达来看,可以说国内有人认为三面雷达是有用的,这算是受到谁的影响更大,是美国的还是俄罗斯的?恐怕还是受到俄罗斯影响更大,因为美国没有装侧面雷达,按照一些人的说法是美国丢掉了。那么如果后面再有其它机型也有侧面雷达,那么可以说俄罗斯在侧面雷达这个领域是起到很大作用。其实这方面我们可以看IRST,的确在SU-27之前美国在一些机型上测试验证过IRST,但是并没有大规模安装使用(除了F-14外),在SU-27开始将IRST作为标准装备后,欧洲台风和阵风也都上了IRST,而美国、瑞典、中国的歼十B/C也都上了IRST,那么在开启大规模装备IRST方面,谁在起到推动作用。我们再用民用的触摸屏手机来看,用手触摸屏幕的技术是苹果发明的么?但是将手触摸屏幕推广应用起来能说不是苹果干的么?后面纷纷推出用手触摸屏幕的手机是受谁的影响更大呢?  

接着再说“比大个”这个话。说实在话,王的意思是要综合看东西,他的“比大个”的比喻其实不是特别好,我猜测王这个比方好比是挑水果只看个头不看品质那样的“比大个”,而不是一些喷子所认为的说“歼20个头大大必须踢飞”。如果王是这个意思,那么2007年重四竞争中传言601的方案比J-20个头更大,那王岂不是自己打自己脸么。或者说按照某些喷子的意思,要比个大来赢,那岂不是601的方案应该赢?

水接下来说做“做好自己这种很忽悠风格的话”,他把“做好自己”说成是“忽悠”,简直是太搞笑了,那个国家研制武器不是考虑做好自己?这句话忽悠在哪里?实在不清楚这其中有什么忽悠的地方。一个国家基于自己当前的工业基础在武器研制中发挥出最大作战能力,这就是做好自己,这有什么可被质疑和喷的?

 “==军迷都哭了,要是这么搞还是隐身,美国人何苦上F22,F35,费劲巴拉的搞S进气道,F15擦个粉不就可以了嘛!”

   对于水的这段话,还是看王的原话“注意苏-57进气道的内部结构。虽然可见风扇叶片,但雷达波在进气道中多次折射,信号强度当有所降低。”,王说了什么过分的话了没?这本来就是一个现状的叙述,怎么就要被喷了呢?是不是他认为王永庆SU-57的进气道说成了隐身?看王永庆的话并没有这个意思啊。这还是立靶子自己打。现状很多人都知道,SU-57在进气道装雷达屏蔽器,而SU-57的进气道也并非是机身腹部看过去那样的直通进气道,SU-57要把起落架轮胎放到进气道上面,而SU-57又比较扁平,进气道有点歪曲怎么能把起落架轮胎收放在进气道上面?

 最后水的话是“看了这篇大作,大家估计都可以明白,为啥成飞赢得那么轻松。”,话说水是不是没看过顾诵芬回忆录和写李天的书啊,我估计看过但是他就是要这样说。实际上,中国重四预研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1995-2000年南北两所各承担不同气动布局的探索,到2000年后四代机预研由空军来主导,到2007年3月空军要求南北两所准备汇报材料,8月两个所做汇报,2007年10月底决定在成都研制。从这个中间能看出“赢得那么轻松”么?我们知道,国内是方案对比不是美国那样的实机对比,实机对比才会有大量的试飞,美国YF-22和YF-23都飞行了100多个小时,而这100多个小时需要多方面准备相关测试项目,试飞员飞的也是未经严格试飞测试的飞机,所以每次试飞时间不长,所以耗费了近半年时间试飞对比,那才是真正的拿产品比拼,而纸面上的竞争还真做不到这么长时间。现在并不清楚当年输赢的关键点在什么地方,或许多年后我们发现,今天所津津乐道的事情和事实可能不是一回事。

 

》》》》》》》》》》》》》》》》》》》》》》》》》》》》》》》》》》》》》》》》》》》》》》》》》》》》》》》》》》》》》》》》》》

下面都是某水原文,没改过一个字。

————————————————————————————————————

另外一个,就是神奇的大作。

 

原文:

 

本文原载于《航空知识》2019.2 No.574

 

苏-57,被误解的英雄?

 

文章写得非常非常激情四射,当然很容易被看成是新手,因为充满了各种毛子崇拜特色,而且充斥了各种低级错误,这就让人完全无法相信,这真是中国的最强设计所的BOSS之一。

 

苏-57的设计思想与冷战前的战斗机不同。2005年,当时的苏霍伊设计局总设计师西蒙诺夫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设计新一代战斗机遭遇了冷战时所没有的困难,那就是没有了作战对象以及必须全面赶超对手的设计意图。”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时代变了,苏-57已经不能像当年西蒙诺夫设计T-10(苏-27的前身)那样要求全面超过F-15,不再要求苏-57所有的技术指标全面赶超F-22。所以,必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至于如何“为”和“不为”,则完全看俄国人的智慧了。

 

====这话说给谁听呢,难道美国F22,F35不是对手??

 

原文:

 

俄国人根据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各地区冲突中总结的宝贵经验,认为个别优秀飞行员通过在关键的时间和地点采取果断勇敢的行动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整个战场局势,因此希望飞机能让其飞行员熟悉并适应各种情况,并最大化发挥其战斗技巧,同时飞机还要具备超机动能力。对于美方推崇的远距、超视距攻击战法,俄方认为,由于超视距空空武器在空中运行时间较长,飞行员完全可以通过战斗机的超机动能力摆脱其攻击。战斗机间的对决最终还是要在中近距离一决胜负。

 

==超机动无敌论啊,毛子的想法难道就是等美国导弹在末端15公里打开雷达导引头之后,超机动玩死敌人导弹!?

 

原文:

 

同时,对于第五代战机,如果不能在中远距对目标实施杀伤,进入近距就丧失了其隐身优势。

 

随着空空导弹技术的不断提升,飞机对于导弹的防御也越来越困难。目前采用的末端防御手段,主要包括实施规避机动和施放诱饵。对于依靠高机动来规避导弹,苏-57飞机的推力矢量可以在亚声速提供更强的机动能力,增强对敌方导弹的规避能力,但考虑到人的因素,机动能力有其上限。关于其他手段防御导弹,根据公开资料,苏-57飞机在机载雷达上,具备对导弹这一类高速目标的探测能力,可用于提前感知来袭导弹的位置信息,其101KS-U分布式光电传感器能对近距离来袭导弹进行精确定位,配合其专为第五代战机研发的K-MD(产品300)近距空空导弹,可能将具备空空反导弹的能力,同时,其101KS-O主动光电防御系统,能够对红外制器弹的导引头进行摧毁。

 

 

===最后还是承认了,推力矢量没屁用,推力矢量也不可能让飞机的最大过载提高,飞行员身体吃不消,依靠推力矢量玩超机动躲导弹真是猛男!

 

当然俄式吹牛科技,导弹反导弹,噗,人家导弹从菊花方向插过来咋办?

 

 

这些东西听听就得了,光电防御系统,这种激光扫射敌人红外导弹头的技术,西方的飞机广泛装备了,不是啥新玩野,美军连直升机运输机也装,就是这么牛!

 

 

退一步说了,即使红外导弹给干了,人家的雷达导弹呢?依靠超机动躲避雷达导弹攻击,真是脑洞太大。

 

原文:

 

为什么苏-57有矢量发动机,俄国人还强调飞机本身的机动性设计?

 

其实不只俄国人,美国人在研制F-22等第五代飞机时同样强调机动性。美国人经研究认为,尽管在敌人视距外(BVR)发射远距导弹来完成制空任务的时代即将来临,但这一目标却从未实现。从一战到现在,绝大多数空对空战斗均发生在视觉范围内,其机动飞行动作都以飞至适合近距武器使用的空域位置为主。项目团队通过模拟研究已经证实:由于受到空战规则、远距空空导弹的杀伤概率以及电子战影响所限,近距格斗的发生概率依然很高,这种场合下飞机敏捷性和飞行员的战斗技能一直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美国人分析了隐身飞机对隐身飞机空战的情景,把基本问题精简为两个。第一个问题是初始探测距离问题,雷达横截面积(RCS)缩减技术已经有效缩短了机载空中拦截(AI)雷达的探测距离,其探测距离通常接近或就在视觉范围内。一旦发现隐身敌机,如何完成武器发射即作为第二个基本问题显现出来。

 

雷达通常用来测量敌机距离、方位角和仰角的变化,再将数据提供给火控计算机。面对隐身敌机时,发现距离可能已经很近,而雷达所提供的数据很可能还是杂乱的,来不及稳定锁定目标,进而影响雷达制导武器的性能。此外,隐身敌机如采用红外信号缩减技术,也可以显著地降低被搜索和跟踪范围。红外搜索跟踪(IRST)系统若与红外制导导空空导弹结合使用,结果也仅可能稍好一点。因而,面对隐身敌机时,机动飞行至敌机后半球空域也日益重要,因为此区域敌机尾焰和发动机热构件的红外(IR)信号是最强的,距离变化和角速率变化较正前方或侧方也明显小得多。敌机的相关信息是否精确,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近距武器获得了绝好的发射机会。由此看,隐身机与隐身机之间的空战,可能是使用红外导弹的近距离空战,或是超近距离的航炮战。

 

 

苏-57项目团队依据以往空战历史战例及假定的未来战场使用环境来推断,其短时、小范围内的空战概率还是需要对飞机进行高敏捷性设计。俄国人对推力矢量和超机动性的迷恋和执着,也是源于对当前和未来空战模式的思索和推演:近距空战是避免不了的。

 

==面对隐身飞机,都不知道敌人在哪里,居然就想到菊花战术,爆了F22菊花,爆了F35菊花,难道不怕被人家直接爆头啊!

 

压根正面看不到敌人,你咋个绕圈圈去爆人家的ju??

 

当然,毛子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也情有可原,最大的问题是,隐身飞机,你们有吗?没有隐身飞机就YY啥。

 

 

原文:

苏-57机头放置前向大功率X波段雷达,还在机身两侧布置了X波段侧阵雷达,以期在机动过程中实现对导弹的制导。另外又在机翼前缘布置L波段雷达,利用隐身飞机在L波段隐身性能变差的弱点,最大限度提升探测隐身飞机的距离。在武器方面,装备了性能优异的导弹,射程上有明显优势。此外,苏-57装备了多种红外探测设备,利用了对手隐身飞机红外福射特征强的弱点。

 

==这就是一句话,不是功率大就性能好的,雷达这个东西是很麻烦的,俄罗斯的雷达,信噪比做的很差,滤波性能很差,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他们也有,但是太老,太笨重,比中国大体落后1-2代,实际上并没有体现出多少优越性,苏57的发射接收单元,外购外购外购。

 

原文:

 

做好自己最重要

 

别人的什么都好,你自己没有,也没用。有面吃面,没面吃米。俄罗斯战机研制一直遵循着一条自己独特的路线。虽然受制于其基础工业水平的限制,从元器件性能到机载设备性能指标,以至整机性能指标层面,可能不如欧美飞机,但是在设计理念创新方面却非常独到。

 

网友们看到的仅仅是一些所谓的广告指标方面的对比,比如苏-57隐身指标不如F-22,但是对苏-57很多独特的设计理念可能认知不够深入。比如前面说的,其采用侧面阵雷达,在世界范围内即是首创。美国人也借鉴此设计理念,拟对F-22进行改进升级,采用侧面阵雷达。再比如内埋弹舱的设计,苏-57采用前后纵列的方式,而不是F-22、F-35等传统的左右并列的方式,很有其独创性。

 

对于我们国家战机研制而言,我们应该博采众长。通过引进苏-35,研读苏-57,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基于实战和作战过程,有独创的设计理念,或者通俗讲,有“绝招”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要摒弃“比大个”的设计思维。

 

==这总师也比较孤陋寡闻,侧面阵最早是美国F22的方案,后来取消了,毛子不过是把美国丢掉的东西捡起来罢了。

 

 

要反对比大个??

 

苏57也比F22个头大啊!

 

难道小了就一定好,这真是任何时候都要提出粽子的优势,歼20个头大必须踢飞,我们就看绝招,比如魔幻一般空中解体喷零件,干掉敌人飞机??

 

做好自己这种是很忽悠风格的话,在个人来说或许无所谓,但是在国家竞争中,这就是自己忽悠自己,关键指标比不上对手,你靠啥生存?

 

普京总统和苏-57试飞员博格丹一起观看苏-57(PAK FA)座舱。注意苏-57进气道内部结构。虽然可见风扇叶片,但雷达波在进气道中多次折射,信号强度当有所降低。

 

==军迷都哭了,要是这么搞还是隐身,美国人何苦上F22,F35,费劲巴拉的搞S进气道,F15擦个粉不就可以了嘛!

 

看了这篇大作,大家估计都可以明白,为啥成飞赢得那么轻松。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