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众如何看待“只许民进党放火,不许国民党点灯”?
欢迎关注公众号:czh开的茶馆
台湾民众此类的群体行为实际上和民进党塑造了台湾人的政治伦理观有关。
也就是说一个事情的最终解释权在民进党,不容许别人染指。
其核心价值就是所谓“本土”、“爱台湾”。
政治伦理是什么?
是统治者进行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持统治的重要手段。
本来民进党早期是以民主、清廉为诉求建立起价值观,通过揭露国民党的威权、反动和腐败否定其执政的合法性。
因此民进党的一句著名口号是:
清廉、勤政、爱乡土
完整地反映了民进党的政治伦理。
民进党上台以后因为民进党员贪腐的急剧增加,其核心价值观中的“清廉”、“勤政”、“民主”被破坏,因而立足于所谓“本土化”,通过对自己极为有利的方式解读(偷换)这些概念。
所谓“爱乡土”实际上就是“台湾主体意识”,基于台湾为中心的思考方式,建立起台湾专属的文化认同和政治模式。
这种“台湾主体意识”事实上并不是全体台湾人拥有,而仅限于台湾“本省人”,更明确一点地说,仅限于台湾本省闽南人。
民进党这样操作的逻辑在于,台湾人口的绝对多数是本省闽南人,只要争取到本省闽南人的支持,就可以获得稳定多数。所以民进党的宣传和政策多是严重倾向于台湾闽南籍群众,可以理解成一种“大闽南沙文主义”。
在民进党宣传的语境下,本省人身份带来的是天然比外省人更爱台湾的政治意涵。
不管外省人(尤其是不支持民进党的外省人)怎么表示自己爱台湾,都无法洗脱自己“亲中卖台”的嫌疑。
这种带有道德绑架色彩的“台湾主体意识”和爱乡土意识,给了民进党攻击非绿营人士以道德正当性,这样民进党撕裂族群,攻击政治对手才能这样有恃无恐。
在民进党的带动下,台湾社会对于国民两党产生了广泛的双重道德标准。
国民党高雄市长韩国瑜进中联办是卖台,陈菊夜会张志军就是爱台。
马英九和大陆签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糖衣毒药,民进党续签ECFA是珍馐美馔。
蓝营县市长去大陆推销产品是蓝八奴,绿营人物去大陆又叫什么呢???
对于民进党内部的温和分子,绿营也毫不手下留情。
当年深绿炮制的“十一寇”事件至今历历在目。
也就是说民进党内部人士也无权批评民进党,道德制高点被民进党内的当权派牢牢掌握。
蔡英文开放的“小三通”是扩大开放,马英九开放的“大三通”是木马屠城。
马英九开放的莱牛是毒牛,蔡英文开放的莱猪是保健品。
民进党坚持的民主就是披着“台独”的外衣,以所谓“本土”,拉拢台湾闽南籍民众,进行多数人暴政,对其他台湾民众产生道德压迫和道德绑架。
民进党面对蓝营说自己是本土政党,国民党是外来政权窃取台湾;但是在面对大陆时,又以全体台湾人的代表自居,意图和中国人区隔,从中国的文化意境中切割。
当民进党位于道德劣势时,“台独”和“本土”价值观又成了民进党的万能挡箭牌,为民进党纵容其党员道德败坏,贪污腐化提供了道德依据。
国民党在台上的时候可以贪,我民进党为什么不可以?
民进党的一大特点就是以少数政治领袖为核心发展了众多派系,政治领袖赐予“资源”给其奴仆家臣、派系子弟兵,子弟兵为了获取政治资源依附政治领袖,形成一个个利益集团。
这个资源哪里来?
民进党又不像国民党一样拥有庞大党产。
那就贪污嘛。
民进党一旦陷入诸如贪腐的道德困境,便通过“台独”和“本土”为其寻找避难所。
陈水扁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公款喝花酒可以除罪,我拿国务机要费拼外交不能除罪
我海外洗钱是为“台湾独立建国”存下一笔基金
孙中山1912年建立民国的革命基金也是在国外,革命的钱不会放在国内
华侨是革命之母,跟我海外存款是一个道理嘛
在本土认同的护卫下,民进党内部理想派也失去了对当权者批评的正当性。
只要民进党获得执政权,便挟民意以令诸侯,高举“台湾价值”大旗,和民进党支持者在道德上互相绑架,形成共犯结构。
绿营大佬们前有施明德、许信良,后有吕秀莲、苏焕智,尽管和当权派在意识形态上有相同之处,却依然被扣上“不爱台湾”、“XX同路人”的帽子。
这不仅仅是“只许民进党放火,不许国民党点灯”,就算你是民进党也不许点灯。
最终解释权,在我这。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