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麦当劳在中国把自己从一中高档餐厅给干成低档,这算不算是一种经营的失败呢?
本人经管大二,最近无聊再研究各种案例,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就肯德基麦当劳在中国把自己从一个中高档餐厅给干成低档餐厅了,这算不算是一种经营的失败呢?
单从售价来说,肯德基、麦当劳在中国算不上低端,但也从来没算过高端。
我们不妨看一下当时肯德基的竞争对手都卖什么价:
东四的肯德基有两层楼,能够容纳大概250人。餐厅附近有一个活跃的市场,是各类零售商的地盘。90年代的一个周六下午,有一队人正在耐心排队等待进入肯德基餐厅。餐厅员工一律穿着POLO衫,粉色衣领上都印有肯德基的商标。这一井然有序的场景和餐厅附近汽车站里拥挤着上车的民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餐厅有大窗子,能够让来往的人们看到餐厅的厨房:不锈钢柜台和瓷面墙壁反映出高标准的清洁要求。为了满足北京快节奏上班族的需求,肯德基餐厅还开设了外卖窗口,贴满各式菜单的图片。这里的菜单与美国肯德基是一样的,有炸鸡、薯条还有肉汁、卷心菜沙拉、苏打水——当然包括百事可乐,因为肯德基是百事的子公司。一份普通的炸鸡套餐标价为17.1元,一套儿童套餐也差不多要8.8元。……
从东四肯德基过一条街就到了“荣华鸡”餐厅。这里也有一队人在排队,但队伍比肯德基短得多。这里也有女服务员——却也不像肯德基的那位——她虽笑脸迎接顾客,但看起来却很厌倦。荣华鸡餐厅也设有空调,但是它的装潢更像是旧时代的夜总会。虽然菜单没有肯德基那么丰富,但一顿标准餐价格要便宜得多(8.8元),顾客能吃到更多的食物(炒饭、汤和蔬菜)。那里也有和炸鸡媲美的食物,比如灯笼鸡。……不论中国快餐的来源是哪里,北京的快餐热始于1984年,那时候第一家西式快餐厅在西单开张了。由中国公司运营的义利快餐厅,用唐老鸭作为标志,宣称是“解决食品服务问题的第一步”。这家餐厅的热狗一根卖1元钱,汉堡1.2元,炸薯条加炸鸡一份是4元。同一时期,华清快餐厅开遍了北京火车站,它提供的是中式快餐的食品。这些早期的饮食行业不同于其他的中国餐馆,他们只是通过采用先进的食物加工技术来提供快餐。这些技术大多是从境外引进的,比如香港和美国。根据目前能查询到的数据,1984年北京的人均工资是1343元,即平均每月110元左右,义利餐厅4元一份的炸鸡薯条套餐,也差不多相当于北京人一天多的工资。
而到了1990年代,北京人的工资虽然涨了——比如1993年,北京的人均工资是300左右。但即便是按照相对便宜的荣华鸡来算,8.8元一份套餐的价格,也相当于一个普通北京人差不多1天的工资。至于肯德基的一份套餐,则相当于普通人近两天的工资。
实际上,直到2000年之前,“下馆子”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相当奢侈的事情。我自己记得比较清楚,在90年代的时候,我爸的工资大约是三五百块钱一个月,我的邻居家在乡镇上开饭店,当时在他们家的饭店两个人简简单单吃一顿(要两三个菜)差不多也得三四十块钱。
当然,这倒也不是餐厅黑心,而是当时农产品的价格——特别是肉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贵的。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猪肉、鸡肉的价格普遍都在1~2元一斤以上,但现在北京猪肉便宜的时候不到10块钱一斤,之前最贵的时候是20多块钱一斤,鸡肉的话普遍都在10块钱以下,便宜的时候五六块钱也能买到。虽然相比于上世纪80年代,猪肉的价格增加了10倍,但过去这40年里,普通人的收入增长可不止10倍。
我自己记得更清楚的是在我小的时候,也就是90年代的时候,我生活的乡镇上,集市上猪肉的价格就已经有四五块钱了,而现在镇上超市里猪肉的价格也不过10块出头。但那时候县城里普通工厂的工资也就两三百块钱,而如今却至少都三四千了。
所以,把高档餐厅干成低档的又何止麦当劳、肯德基?1983年,南京的金陵饭店开业的时候,盐水鸭十几块钱一只,当时一个省政府机关职工的工资也不过五六十块钱,这相当于他们一周的全部收入。但如今,一直盐水鸭也就是100多块钱——虽然与路边摊比还是贵了不少,可普通人倒也不至于想当然的人那么舍不得吃。在这个角度上说,再过去这40年,几乎所有的餐厅都开始从“高档”变成了“低档”——那怕是像钓鱼台国宾馆这种餐厅,普通人咬咬牙花上大半个月工资也能吃一顿,而放到80年代,搞不好你得不吃不喝攒半年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