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仲礼:西方国家的减排都是“放空炮”,你以为他们会真减排?
笔者和大多数人对丁仲礼院士的认识应该最早始于当年他和柴静关于“碳排放权分配方案”的对话,当时刚在丹麦哥本哈根开完会的丁院士和柴静在央视面对面访谈,他当时的回答可以说是“不仅说出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心声”,而且也确实怼了一部分“精美(国)份子”,实在是很解气。
而这两天笔者再次关注到丁院士依旧是他和一位央视主持人的对话(2021年鲁健访谈),丁院士说他敢大胆预测:西方国家的减排都是“放空炮”,你以为他们会真减排吗?说的都是假的。我们根本不指望西方国家的“减排”。咱们“走着瞧”。中国的减排是“正儿八经要做的”,因为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说了话是要算数的。而对于西方国家,实行的是党派政治,换来换去,新官不理旧账,在任期间说的那些话,做的那些承诺都不作数了。
主持人说:那外国人不做,我们还要做减排吗?丁院士回到:我们要做。因为中国做的好处是彻底解决大气污染的问题,中国的做法和政府纯粹是从国家的大发展来看待的,我们考虑的是真正的社会福祉。
实际上,尤其是俄乌冲突后,西方的那一套把戏就又开始登台了。具体来说就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签署的《巴黎气候协定》——这个协定可是前前后后折腾了太久,各个国家吵架不断。2016年才最终由178个国家签署通过——其实关于气候协议一般的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争执点就在于“西方国家想要对自己以前的欠账一笔勾销,想要和发展中国家分一半未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权”——关键是正如丁院士所说,先发展西方国家早已经把这个地球大气污染了很多了,最后的这一点份额还想着多分点,变相“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碳排放基本和发展经济是正相关,要想发展,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就必须要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等等。西方明明已经占据了大量的“先机”,现在又想回过头和发展中国家争夺“发展权利”,自然占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不会同意。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多方同意的“议定书”——《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而且各方的利益也在这份协定中充分考虑到,本是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朝着减排,阻止全球变暖加剧的目标而努力。
然而,最近的一个新闻已经开始说明德国——这个欧盟国家的领头羊,是世界上消耗能源(碳排放最大)的国家之一,再一次在俄乌冲突导致能源受限后开始加大对化石能源的使用——这也必将导致碳排放“减排”的目标受到影响,而且“多米诺骨牌”的连锁效应也绝对会在后续的其他西方国家的“假借能源危机”而相继重新“让化石能源再次大规模使用”——减少碳排放再次在西方世界成为“空炮”。
其实,再回到前面,当时丁院士在和柴静对话的时候提供了很多数据,我们从其中就可以发现西方国家的“险恶用心”。
1):上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的碳排放就已经达到了峰值。
2):所以开始转移高能耗产业到其他国家,然后开始借口“别国污染环境”限制“别国的正当发展权利”——并投入行动,比如各类“气候协定”。
3):西方国家的化石资源已经快要耗竭,自己没得用了就限制别国用——要知道这背后很大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他们想要“背地里偷偷窃取别国的化石资源”——我们必须要怀疑,因为这是西方国家的常规操作。
4):西方发达国家11亿人,要求分去全球碳排放权的44%份额,地球剩下的55亿人,却只能分去56%的排放份额,这样不公平。
5):过去的一百年里,西方国家的碳排放量是我们的7.5倍,现在我们不要求是他们的7.5倍,只要求达到人均碳排放量相同就行了
6):美国的人均石油消耗量是我国的30多倍,是世界人均的3倍,至于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比,估计就是天文数字了。
7):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目前人均碳排放量不及美国一半,人均历史累计排放量约为美国的八分之一。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历史最高值为人均23.44吨,美国2018年人均排放量为16.85吨,而中国的这一数字是7.56吨。
所以我们还要相信西方国家的那一套“虚伪至极”吗?肯定不可能了。但凡是一个有点基本良知和常识的人,也不会问出柴主持人等类公知货色的“无脑问题”。毕竟,这群“公知”本身代表的就不是我们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而是身后的“主子”——西方国家。我们也不用在意。
引用丁仲礼院士的一句话来结尾:谈碳排放权不谈历史和人均,就是“耍流氓”。很明显,我们看的是西方国家一如既往地“耍流氓”。而我们绝不和这些人学着“摆烂”。
我国的石油等化石资源一直都是不够用的,但是我国在制定碳排放目标和具体的实践里都是极其严格且守信的。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直都是说话算话的。尤其是在这种事关人类未来的“大问题”上,中国从不“说一套做一套”。
根据公开数据,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4.3%,上升1.0个百分点。2021年中国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5.3%,稳步上升,煤炭消费所占比重56%,虽然比重仍过大,但是却一直持续下降。
其实可以单从这一组数据看出我国的能源现状,我国依然高度依赖化石能源,但是清洁能源的比重却在不断加速提升。中国的决心还是很大的,而且说到做到。
再举个例子,中国政府制定的“2030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宏大目标就可以再次看出我们的决心和能力。因为2030年实现“碳达峰”就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发展有信心在2030年前达到“世界第一”;而2060年之前的30年,则进一步说明我们的能源转型也必将在政府的决心下成为现实——未来的中国能源将主要依赖各种清洁能源。
也许其他西方国家还是“说到不做到”,但是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却可以在我国政府的决心下同步实现,这是另一个我国制度优越性的强大体现。而且到时候,不仅我国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生活环境得到极大地改善(达到或者直接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将受益于我国的经验和技术,这样整个地球的环境都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和改善。即使仍旧有西方国家在后面“拖后腿”,也不会太影响大局了。
毕竟,西方国家,从来都是“少数”。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用30年左右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中国目标体现了最大的雄心壮志。(新华社)
对于中国这样体量的世界大国,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世界就可以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