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砸营销费用王一博、杨洋代言穷得只剩钱 优等生SKG也要申请上市

伸手要钱的场面看太多了,兔爷已经很久没有看到优等生申请出战了,直到等来了SKG。一句话概括SKG,这是一家成功的网红营销公司,说它是营销驱动营收增长总感觉有那么点屈才。

500

2007年创立SKG之后,创始人刘杰主攻海外市场,但经历了三年惨淡时光,市场并没有打开,大量存货积压,2016年才转入按摩仪领域。经历了15年的时间,SKG摇身一变成为了国民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更是凭借颈部按摩仪一个大单品打出了一片市场。

SKG有多赚钱?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 7.90亿元、9.87亿元及10.5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25亿元、2.12亿元和1.49亿元。虽然增收不增利,但好歹还是赚钱的。

500

SKG整个公司最赚钱的产品就是颈部按摩仪,招股书显示,公司聚焦于可穿戴健康产品和便携式健康产品领域,持续推出了颈椎按摩

仪、腰部按摩仪、筋膜枪等大单品。但在报告期内,颈椎按摩仪产品贡献的收入较高,其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74.19%、86.67%及70.33%,产品收入集中度较高,势必存在着很大风险。

500

靠着一个大单品,在过去这些年,SKG并没有大的融资项进账的情况下,一点点在赚钱,SKG积累了不少的财富,截至2021年末,SKG的货币资金余额为7.29亿元,并没有大的负债项,短期内的资金流动性非常好。

虽然没有偿债压力,其主营业务毛利率也在50%以上,但对于轻资产运营的SKG来讲,源源不断的活水涌入是必然条件,也就是说,SKG必须具备可持续盈利能力才能活下去,目前才看,SKG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SKG增收不增利的原因中,销售费用的巨额支出是关键因素,2019年-2021年报告期内,SKG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02亿元、2.10亿元和2.15亿元,合计高达5.27亿元,以营销为核心,SKG打响了品牌效应,成为了一家网红公司,但过度依赖营销,兔爷并没有看到SKG的核心竞争力。

500

除了强调营销能力,闯关创业板的SKG试图在招股书中把自己包装为一家科技公司,但其研发支出对比销售费用却少的可怜,2019年-2021年报告期内,SKG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275.49万元、4714.06万元和7472.59万元,合计为1.45亿元,仅为同期销售费用总和的27.44%。如此的研发费用支出水平下,强调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明显底气不足。

500

产品是存在着周期性的,依赖一个大单品上市,SKG也意识到了周期性结束之后的危机,此次IPO,仍处在高光时刻的SKG向市场要钱并不少,其融资额高达16亿元,其中投入数字化工厂建设7.2亿元,智能穿戴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及数字医疗平台开发2.81亿元,2亿元用作补充流动资金,1.82亿元用于终端体验互动平台与品牌建设,1.17亿元用于数字化IT系统建设,1亿元用于产品与工业设计。

对于轻资产运营的SKG,加固资产的目的非常明显,与本土上市的游戏公司一样的套路,买地建工厂,才是上市的最终目的,优等生的命运也不过如此。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