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丨米尔斯海默最新演讲:乌克兰危机的前因后果

500

图源: Reuters. 

500

原文截图 

译按

本文作者约翰·米尔斯海默,生于1947年,自1982年至今一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目前是该校R. Wendell Harrison政治学杰出教授。

代表著作包括(均有国内中文版):《大国政治的悲剧》(初版于2001年),被译为九种文字;《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与Stephen M. Walt合著,初版于 2007年),被译为二十四种文字; 《大幻想:自由主义之梦与国际现实》(初版于2018年),被译为五种文字。

本文原题“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Ukraine Crisis”,由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发布于2022年6月23日。其核心观点是:美国对造成乌克兰危机负有主要责任;假如西方没有谋求北约向乌克兰扩张,今天的乌克兰不太可能发生战争

据原编者按,本文原为米尔斯海默2022年6月16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欧洲大学学院(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发表的演讲。原演讲视频地址附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到达原文页面。

译者听桥,将原文以超链接形式给出的引用出处改为文后注释;个别地方有多分段,没有一个字的删节。

————————————————————————————————

乌克兰危机的前因后果

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

乌克兰战争是一场多方面的灾难,在可预见的未来,这场灾难可能严重恶化。当一场战争取得胜利时,人们很少关注它的起因,但当其结果是一场灾难时,理解它如何发生就变得至关重要。人们想知道: 我们是如何陷入这一可怕境地的? 

我一生中已两次目睹这一现象:第一次是越南战争,第二次是伊拉克战争。美国人想知道,何以他们的国家在这两次战争中的失算都相当严重。鉴于美国及其北约盟友在导致乌克兰战争的一些事件上扮演了关键角色,且目前在那场正在进行的战争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评估西方对这场灾难的责任是适当的。 

今天我会讲两个主要观点。 

首先,美国对造成乌克兰危机负有主要责任。这不是要否认普京发动了战争,否认他对俄罗斯的战争行为负有责任。也不是要否认美国的盟友承担了一些责任,但它们很大程度上是追随了华盛顿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主导意见。我的核心主张是,美国推动了对乌克兰的政策,而普京和其他俄罗斯领导人认为那是一个关乎俄罗斯生存的威胁,他们多年来已一再重审这一点。具体来说,我指的是美国执迷于促成乌克兰成为北约的一员,让它成为俄罗斯边境线上的西方堡垒。拜登行政分支不愿通过外交手段清除那一威胁,而且事实上,2021年,美国再次承诺让乌克兰加入北约。普京的回应是,在今年2月24日入侵了乌克兰。 

其次,拜登行政分支对战争爆发的反应是加大反对俄罗斯的力度。华盛顿及其西方盟友致力于在乌克兰决定性地击败俄罗斯,并实施全面制裁以大力削弱俄罗斯的实力。美国对通过外交途径找到结束战争的方案没有兴趣,这意味着这场战争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在这一过程中,已饱受创痛的乌克兰将经历甚至更严重的伤害。实际上,美国正帮助将乌克兰引上堕落之路。此外,因北约可能卷入战争,核武器有可能用到,这场战争有升级的危险。我们生活在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 

现在,我从描述有关乌克兰冲突起因的公众普遍看法开始,更详细展开我的观点。。 

有关乌克兰冲突起因的公众普遍看法

在西方,人们广泛而坚定地认为,对导致乌克兰危机,毫无疑问也对导致当前的战争,普京负有唯一责任。据说他有帝国主义野心,也就是说,他决心征服乌克兰和其他国家,一切都是为缔造一个与前苏联有些相似的大俄罗斯。换句话说,乌克兰是普京的第一个目标,但不是最后一个。正如一位学者所论(注释1),他“正在致力于一个邪恶的长期目标: 将乌克兰从世界地图上抹去”。考虑到普京声称的目标,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以及北约提升在东欧的兵力水平,就是完全合理的。毕竟,必须遏制俄罗斯帝国。

尽管主流媒体和几乎每个西方领导人都一再重复,但没有证据支持这一说法。就这一公众普遍看法讲述者提供的证据而言,它与普京入侵乌克兰的动机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例如,一些人强调,他称乌克兰是一个“人为的国家”(注释2),或者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但这些含糊不清的评论丝毫没有说明他发动战争的理由。普京声称,他将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视为有着共同历史的“一个民族”(注释3),此说也有这样的问题。其他人指出,他称(注释4)苏联的解体为“本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当然,普京还说过(注释5):“谁不想念苏联,谁就是没有良心。谁想要苏联回来,谁就是没有脑子。”不过,也有人指出,他在一次演讲(注释6)中宣称:“现代乌克兰完全是由俄罗斯缔造的,更确切地说,是由布尔什维克、共产主义的俄罗斯缔造的。”但正如他在谈到乌克兰今天的独立时在同一演讲中接着说的那样: “当然,我们不能改变过去的事件,但我们至少必须公开、真诚地予以承认。” 

为证明普京决意要征服整个乌克兰并将其并入俄罗斯,提供如下证据是必要的:首先,他认为那是一个可取的目标;其次,他认为那是一个可行的目标;第三,他打算追求那一目标。公开记录中没有任何证据表明, 2月24日派遣其军队进入乌克兰时,他正在考虑结束乌克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并使其成为大俄罗斯的一部分,更不要说打算那么做了。 

事实上,有重要证据表明,普京承认乌克兰是一个独立国家。2021年7月12日,他发表了一篇有关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的文章(注释7),公众普遍看法的支持者经常指出,这篇文章表明了他的帝国野心。他在该文中告诉乌克兰人民:“你们想建立自己的国家: 欢迎你们!”关于俄罗斯应该如何对待乌克兰,他写道: “答案只有一个: 尊重。”他在这篇长文的结尾写道: “乌克兰将成为什么样的国家? 这取决于乌克兰公民的决定。”要协调这些表态与他希望将乌克兰纳入一个大俄罗斯的主张,是比较难的。 

在同一篇文章中,普京强调,俄罗斯接受“苏联解体后形成的新的地缘政治现实”;在今年2月21的重要演讲中,他再度强调了这一点。2月24日,他第三次重申了这一点,当时他宣布(注释8)俄罗斯将入侵乌克兰。尤其是,他宣称“占领乌克兰领土不是我们的计划”,并明确表示,他尊重乌克兰的主权,但只在一定程度上尊重: “面对来自今天乌克兰领土的永久威胁时,俄罗斯无法感受到安全,无法发展和生存。”大体而言,普京对让乌克兰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并不感兴趣; 他感兴趣的是确保乌克兰不会成为西方侵略俄罗斯的“跳板”(注释9),稍后我会更多谈到这一话题。 

人们可能辩称,关于自己的动机,普京撒了谎,他试图掩盖自己的帝国野心。碰巧,我写过一本有关国际政治中的撒谎的书:《为什么领导人会撒谎: 国际政治中撒谎的真相》(Why Leaders Lie: The Truth about Lying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普京没有撒谎,在我看来,这一点是清楚的。首先,我的一个主要发现是,领导人之间不会彼此撒谎太多; 他们更经常对自己的公众撒谎。至于普京,不管人们怎么看,他没有向其他领导人撒谎的历史。尽管有些人断定(注释10)他经常撒谎、不可信,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他有对外国受众撒谎。此外,过去两年里,他无数次公开阐明对乌克兰的看法,并一再强调,他主要关心的是乌克兰与西方,特别是与北约的关系。他从未暗示他想让乌克兰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假如这一行为全都是一场大规模欺骗行动的一部分,那将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前所未有的。(《为什么领导人会撒谎》,英文初版于2011年。——译注) 

普京没有下定决心征服和吞并乌克兰,最能昭示这一点的或许是莫斯科从战端初起时就采用的军事策略。俄罗斯军队并没有试图征服整个乌克兰。征服整个乌克兰原本有赖于典型的闪电战策略,即着眼于动用由战术制空权支持的武装部队,迅速拿下整个乌克兰。但这一策略并不可行,因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军队只有十九万人,规模太小,无法征服并占领乌克兰。乌克兰不只是大西洋和俄罗斯之间最大的国家,而且人口超过四千万。毫不奇怪,俄罗斯人实施的是一个目标有限的策略,其重点是,要么攻占或威胁基辅,要么征服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大片领土。简言之,俄罗斯没有能力征服整个乌克兰,更不用说征服东欧其他国家了。

如拉姆齐·马尔蒂尼(Ramzy Mardini)所评论的那样,普京目标有限的另一个明显迹象是,没有证据表明俄罗斯正在为乌克兰准备一个傀儡政府,在基辅培养亲俄领导人,或实施任何政治举措,使其有可能占领整个乌克兰,并最终将其融入俄罗斯。(拉姆齐·马尔蒂尼,芝加哥大学The Pearson Institute博士生。——译注)

更进一步看,普京和其他俄罗斯领导人肯定从冷战中明白,在民族主义时代,占领国家难免要去处置无休无止的麻烦。苏联在阿富汗的经历就是这一现象的一个明显例证,但与眼下事态更相关的是莫斯科与其东欧盟友的关系。苏联曾在该地区保持庞大的军事存在,几乎卷入了该地区每个国家的政治活动。但那些盟友一再成为莫斯科方面的眼中钉。苏联1953年镇压了东德的一次大规模暴动,随后于1956年入侵匈牙利,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管束它们。1956年、1970年,再一次是1980至1981年,波兰出现了严重问题。尽管波兰当局着手处置了,但这些事件提醒人们,干预可能是必要的。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习惯性地给莫斯科造成麻烦,但苏联领导人往往容忍它们的不当行为,因为它们的位置使他们在遏制北约方面不那么重要。 

当下的乌克兰呢?从普京2021年7月12日文章中可以明显看出,他当时明白,乌克兰的民族主义是一股强大力量,而自2014年以来一直持续在顿巴斯地区进行的内战很大程度上毒化了俄乌关系。他肯定知道,俄罗斯的入侵部队不会受到乌克兰人的热烈欢迎,而且假如俄罗斯拥有征服整个乌克兰的必要实力,那么征服这个国家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俄罗斯没有那样的实力。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自2000年普京掌权到2014年2月22日乌克兰危机首次爆发,几乎没有人认为普京有帝国野心。事实上,2008年4月,这位俄罗斯领导人受邀成了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的嘉宾,正是在那次峰会上,北约宣布,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最终将成为北约成员国。普京反对该声明,但这对华盛顿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因为人们认为俄罗斯太软弱,无力阻止北约进一步扩张,这正好比,因为它太软弱而无力阻止北约1999和2004年的一波波扩张。

与以上所述相关,重要的是指出,北约在2014年2月之前的扩张并不是着眼于遏制俄罗斯。考虑到俄罗斯军事实力的悲惨状态,莫斯科无力在东欧推行复仇主义政策。很能说明问题的是,前美国驻莫斯科大使迈克尔·麦克福尔(Michael McFaul)提到(注释11),2014年危机爆发之前,攫取克里米亚不在普京计划之内; 那是回应推翻乌克兰亲俄领导人政变的冲动之举。简言之,北约东扩的目的不是意在遏制俄罗斯的威胁,而是要将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扩展到东欧并使整个大陆看起来就像西欧的更广泛政策的一部分。

只是在2014年2月乌克兰危机爆发,美国及其盟友才突然开始将普京描述为一个有帝国野心的危险领导人,将俄罗斯描述为一个必须加以遏制的严重军事威胁。是什么导致了如此转变?这一新的措辞是为了达到一个基本目的: 令西方得以指责普京,要他为在乌克兰爆发的麻烦负责。眼下这场危机已经演变成一场全面战争,确保由他一人为事态的灾难性转折承担责任是至关重要的。这一推卸责任的游戏可以解释,何以普京眼下在西方被广泛描绘成一个帝国主义者,尽管几乎没有任何证据支持那一观点。

现在我来谈谈乌克兰危机的真正原因。 

乌克兰危机的真正起因

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主导实施了使乌克兰成为俄罗斯边境线上的西方堡垒的举动。这一战略有三个面向: 将乌克兰融入欧盟,将乌克兰改造为亲西方的自由民主国家,最重要的是,将乌克兰纳入北约。

2008年4月,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北约年度峰会上,北约宣布(注释12)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将成为北约成员国”,是这一战略的启动。俄罗斯领导人立即愤怒回击,明确表示他们将这一决定视为生存威胁,且他们无意允许任何一个国家加入北约。据一位受人尊敬的俄罗斯记者说,普京“勃然大怒”(注释13),并警告说:“假如乌克兰加入北约,它将在没有克里米亚和东部地区的情况下加入。它只会土崩瓦解。” 

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举行时,现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担任美国驻莫斯科大使,他给时任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Condoleezza Rice)写了一份备忘录,简要描述了俄罗斯在这个问题上的想法。用他的话说: “对俄罗斯精英阶层(不只是普京)来讲,乌克兰加入北约是所有红线中最亮眼的一道。在两年半时间里,从克里姆林宫黑暗角落里的大块头笨蛋,到普京最尖锐的自由派批评者,我与俄罗斯的核心操盘手展开了对话,尚未发现有谁不把乌克兰加入北约视为对俄罗斯利益的直接挑战。”他表示,北约“将被视为……向我们发出了战略挑战。今天的俄罗斯将予以回应。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将陷入深度冻结……这将为俄罗斯干预克里米亚和东乌克兰创造肥沃的土壤。” 

当然,让乌克兰加入北约充满危险,伯恩斯并不是唯一明白这一点的决策者。事实上,在布加勒斯特峰会上,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都反对(注释14)推进乌克兰加入北约一事,因为他们知道这将惊动并激怒俄罗斯。默克尔最近解释(注释15)了她的反对意见: “我非常确定……普京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在他看来,那将是一种宣战。” 

布什行政分支对莫斯科“最耀眼的红线”绝少在意,并施压法国和德国领导人,要求他们同意发表公开声明,宣布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最终将加入北约。 

毫不意外,2008年8月,也就是布加勒斯特峰会四个月后,美国领导的将格鲁吉亚纳入北约的举动导致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之间爆发战争。但美国及其盟友继续推进它们的计划,要令乌克兰成为俄罗斯边境线上的西方堡垒。终于,2014年2月,在美国支持的暴动导致乌克兰亲俄总统维克多·亚努科维奇(Viktor Yanukovych)逃离乌克兰之后,这些举措引发了一场重大危机。接替亚努科维奇的是亲美总理阿尔谢尼·亚采尼克(Arseniy Yatsenyuk)。俄罗斯的回应是,从乌克兰手中夺取了克里米亚,并帮助在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挑起了亲俄分裂分子与乌克兰政府之间的内战。 

人们可以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 自2014年2月危机爆发到2022年2月战争开始的八年间,美国及其盟友不怎么关注让乌克兰加入北约;实际上,这一问题已经被排除在谈判桌之外,因此北约扩张不可能成为2021年危机升级,和随后在今年早些时候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动因。这一说法是错误的。事实上,西方对2014年事件的应对是,加大执行既有战略的力度,将乌克兰更拉近北约。该联盟从2014年开始训练乌克兰军队(注释16),在接下来的八年里,平均每年训练一万名军人。2017年12月,特朗普行政分支决定向基辅提供“防御性武器”(注释17)。其他北约国家很快采取行动,向乌克兰运送了更多的武器。

乌克兰军方也开始参加与北约武装的联合军事演习。2021年7月,基辅和华盛顿共同主办了“海风行动”(Operation Sea Breeze) ,这是一次在黑海举行的海军演习,有来自三十一个国家的海军参与,目标直指俄罗斯(注释18)。两个月后的2021年9月,乌克兰军队主导了“快速三叉戟2021”(Rapid Trident 21),美国陆军对这次军事演习的描述(注释19)是“旨在加强盟国和伙伴国之间的相互可操作性,展示各单位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应对任何危机的年度演习”。北约武装和训练乌克兰军队的举措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何以在正在进行的战争中乌克兰军队可以在打击俄罗斯军队时有上佳表现。正如《华尔街日报》一篇报道的标题所言(注释20): “乌克兰军事成功的秘诀: 北约多年的训练。”

除了北约将乌克兰军队训练成更令人畏惧的战斗力量的持续举措外,有关乌克兰加入北约和融入西方的政治活动在2021年发生了变化。在基辅和华盛顿,人们重新燃起实现那些目标的热情。泽连斯基总统从未对乌克兰加入北约表现出多少热情,他在2019年3月当选,其竞选纲领呼吁与俄罗斯合作解决当时的危机。2021年初,他改变了路线,不仅支持北约的扩张,还对莫斯科采取强硬路线。他实施了一系列肯定会激怒莫斯科的举措,包括关闭亲俄电视台,以叛国罪指控普京的一位密友。 

拜登总统于2021年1月入主白宫,长期以来致力于(注释21)让乌克兰加入北约,并且对俄罗斯立场极为强硬。自然而言,2021年6月14日,北约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年度峰会上发布了以下公报(注释22): 

我们重申在2008年布加勒斯特首脑会议上做出的决定,即乌克兰将成为本联盟成员,成员行动计划(MAP)将作为这一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再度确认该决定的所有内容以及随后的决定,包括将根据每个伙伴的实际情况评判它们。我们坚定支持乌克兰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决定自己的未来和外交政策路线的权利。 

2021年9月1日,泽连斯基访问白宫,拜登明确表示(注释23),美国“坚定致力于”“实现乌克兰的欧洲-大西洋愿望”。最后,2021年11月10日,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与乌克兰外长德米特里·库列巴(Dmytro Kuleba)签署(注释24)了一份重要文件——《美国乌克兰战略伙伴关系宪章》(US-Ukraine Charter on Strategic Partnership)。该文件称,双方的目标都“强调……乌克兰致力于实施深刻而全面的改革,这是完全融入欧洲和欧洲-大西洋机构所必不可少的”。该文件不只赤裸裸地建立在“泽连斯基总统和拜登总统为加强乌克兰与美国战略伙伴关系所作的承诺”的基础之上,而且再度确认,美国致力于履行“2008年布加勒斯特会议宣言”的承诺。

简言之,少有疑问的是,自2021年初开始,乌克兰开始迅速行动,着眼于加入北约。即便如此,这一政策的一些支持者仍认为(注释25),莫斯科不应该感到担忧,因为“北约是一个防御性联盟,对俄罗斯不构成威胁”。但这不是普京和其他俄罗斯领导人对北约的看法,而且他们的看法至关重要。毫无疑问,乌克兰加入北约仍然是莫斯科“最耀眼的红线”。

为应对这一日益增长的威胁, 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普京在乌克兰边境部署了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军队。他的目的是,迫使拜登和泽伦斯基转变路线,停止将乌克兰融入西方的努力。2021年12月17日,莫斯科分别致函拜登行政分支和北约,要求获得一份书面保证(注释26): 1)乌克兰不会加入北约,2)在俄罗斯边境附近不会有进攻性武器部署,3)自1997年以来进入东欧的北约部队和装备将回撤西欧。 

这期间,普京发表了许多公开声明,毫无疑问,他认为北约在乌克兰的扩张是一个关乎俄罗斯生存的威胁。在2021年12月21日对国防部委员会的讲话中,他表示(注释27): “他们正在乌克兰做的事情,或正尝试或计划做的事情,不是发生在距离我们国家边界数千公里之外的地方。就在我们家门口。他们必须明白,我们已经无路可退了。他们真的以为我们看不到这些威胁吗?还是他们认为我们会袖手旁观,眼看俄罗斯面临威胁?” 

两个月后,2022年2月22日,在战争开始前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普京表示: “我们明确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因为这对我们构成了威胁,我们有理由支持这一点。我已在这个大厅里反复提到这一点。”他随后明确表示,他认识到乌克兰正在成为北约事实上的成员国。他称,美国及其盟友“继续向基辅当局输送大量现代化武器”。他接着表示(注释28),假如这样的举动不加阻止,莫斯科“将面对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反俄罗斯’。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对美国人来讲,普京的逻辑理当完全合理。美国人长期以来一直信奉门罗主义,门罗主义要求,任何遥远的大国都不得将其任何军事力量置于西半球。 

我可能要指出,在战争爆发前几个月普京发表的所有公开声明中,没有丝毫证据表明他在考虑征服乌克兰,使其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更不用说攻击其他东欧国家了。包括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副外长和俄罗斯驻华盛顿大使在内的其他俄罗斯领导人也强调,北约东扩是导致乌克兰危机的核心原因。2022年1月14日,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简明表达了这一观点,他表示(注释29):“一切的关键是保证北约不会向东扩张。” 

但拉夫罗夫和普京要求美国及其盟友放弃让乌克兰成为俄罗斯边境线上的西方堡垒的努力完全失败了。在回应(注释30)俄罗斯12月中旬的要求时,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只是表示: “没有改变。不会有改变。”普京随后发动对乌克兰的入侵,以铲除他眼中来自北约的威胁。

我们眼下在哪里? 我们要去哪里? 

乌克兰战争已肆虐将近四个月,我现在想就迄今为止的事态以及战争走向给出一些看法。我将讨论三个具体问题: 1)战争对乌克兰的后果;2)战争升级——包括核升级——的前景; 3)在可预见的未来结束战争的前景。 

战争对乌克兰来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正如我早些时候指出的那样,普京在2008年明确表示,俄罗斯将毁掉乌克兰,以阻止其加入北约。他正在兑现那个承诺。俄罗斯军队占领了乌克兰20% 的领土,摧毁或严重毁坏了乌克兰的许多城镇。超过650万乌克兰人已逃离该国(注释31),超过800万人在国内流离失所。数千名乌克兰人(包括无辜平民)死亡或受重伤,乌克兰经济步履艰难(注释32)。世界银行估计,2022年,乌克兰经济将萎缩近50%。据估计,乌克兰遭受了大约1000亿美元的损失,重建这个国家将需要近1万亿美元。与此同时,基辅每个月需要大约50亿美元的援助才能维持政府运转。 

此外,乌克兰近期能重新使用亚速海和黑海港口的希望显得渺茫。战前,乌克兰大约70%的全部进出口货物以及98%的粮食出口是通过这些港口运输的(注释33)。这是不到四个月的战斗后的基本情况。假如这场战争再持续几年,乌克兰会变成什么样子,想想是绝对骇人的。

那么,通过谈判达成和平协议并在未来几个月内结束战争的前景如何呢?遗憾地说,我认为这场战争不会很快结束,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Mark Milley)将军和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这样的杰出决策人士也认可我的这一看法。我感到悲观的主要原因是,俄罗斯和美国都坚定致力于赢得这场战争,不可能形成一个双赢的协议。更具体地说,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达成协议的关键是让乌克兰成为一个中立国,结束基辅融入西方的前景。但该结果对拜登行政分支和美国外交政策建制派的很大一部分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这将代表俄罗斯的胜利。 

当然,乌克兰领导人有决定权,人们可能希望他们会推动中立,让他们的国家免于受到进一步的伤害。实际上,泽连斯基在战争初期曾简要提到这一可能(注释34),但他从未严肃跟进。但基辅绝少可能去推动中立化,因为乌克兰的极端民族主义者掌握重要的政治权力,他们没有任何兴趣屈服于俄罗斯的任何要求,尤其是决定乌克兰与外部世界结盟的要求。在这个问题上,拜登行政分支和北约东翼国家(如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可能支持乌克兰的极端民族主义者(注释35)。

令事情更复杂的是,如何处置俄罗斯自战争开始以来征服的大片乌克兰领土,以及克里米亚的命运?很难想象莫斯科会自愿放弃它目前占领的乌克兰领土,更不用说全部领土了,因为普京今天的领土目标可能与战前不同。同时,一样很难想象会有任何乌克兰领导人接受一项允许俄罗斯保留乌克兰领土(可能要除掉克里米亚)的协议。我希望我是错的,但这就是我看不到这场毁灭性战争有结束迹象的原因。

接下来我要说到战争升级问题。国际关系学者普遍认为,旷日持久的战争有升级的强有力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国家可能被卷入作战,暴力程度可能上升。乌克兰战争中,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是真实存在的。美国及其北约盟国将被卷入作战,这一危险是存在的,但它们迄今为止一直能够避免被卷入,尽管它们已经对俄罗斯发动了代理人战争(注释36)。在乌克兰使用核武器也是可能的,那甚至可能导致俄罗斯和美国之间互相动用核武器。这些结果可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对双方来说,风险都很高,因此谁也输不起。 

正如我已强调的那样,普京和他的副手认为,乌克兰加入西方一个关乎俄罗斯生存的威胁,必须加以消除。实际上,这意味着俄罗斯必须赢得在乌克兰的战争。失败不可接受。另一方面,拜登行政分支强调,其目标不只要在乌克兰彻底击败俄罗斯(注释37),还要利用制裁给俄罗斯经济造成巨大损害。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强调,西方的目标是削弱俄罗斯,使其不能再次入侵乌克兰。实际上,拜登行政分支正致力于将俄罗斯踢出大国行列。与此同时,拜登总统本人称(注释38)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是“种族灭绝”,并指责普京是“战犯”,战后理当接受“战争罪审判”。这样的言辞很难有助于通过谈判结束战争。毕竟,你如何与一个实施种族灭绝的国家谈判? 

美国的政策有两个重大后果。首先,它极大地放大了莫斯科在这场战争中面对的生存威胁,并使得确保其在乌克兰获胜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与此同时,它意味着美国坚定地致力于确保俄罗斯失败。目前,不论是在装备上还是口头上,拜登行政分支在乌克兰战争中均已投入相当多,以至于俄罗斯的胜利将意味着华盛顿毁灭性的失败。

显然,双方都不可能赢。此外,极可能一方会开始出现严重失利。假如美国的政策获得成功,而俄罗斯在战场上输给了乌克兰,普京可能转而动用核武器以挽救局面。5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艾薇儿·海恩斯(Avril Haines)告诉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注释39),这是可能导致普京在乌克兰使用核武器的两种情况之一。你们当中有人认为这不太可能,请记住,冷战期间,北约曾计划在类似情况下使用核武器。假如俄罗斯要在乌克兰动用核武器,判断拜登行政分支会作何反应是不可能的,但肯定会面对要求进行报复的巨大压力,从而增加大国核战争的可能性。这里有一个反常的悖论: 美国及其盟友越是成功实现它们的目标,这场战争就越有可能变成核战争。 

不妨反过来问问,假如美国及其北约盟国似乎正在走向失败,会发生什么事情? 这实际上意味着,俄罗斯正在击溃乌克兰军队,基辅政府正要采取行动,通过谈判达成一项和平协议,以尽可能多地拯救国家。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及其盟友将面临巨大压力,要求他们更深入地介入作战。美国或波兰军队将被卷入战斗,这不太可能:,但肯定是有可能的;这意味着北约确实将与俄罗斯作战。根据艾薇儿·海恩斯的说法,这是另一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可能转向核武器。假如这种情况发生,很难准确判断事态将如何发展,但毫无疑问,事态升级,包括核升级,是极有可能的。哪怕只是可能有这样的结果,都理当叫你脊背发凉。 

这场战争还可能带来其他灾难性后果,由于时间限制,我无法展开讨论。例如,有理由认为这场战争将导致世界性的粮食危机,数百万人将死于这场危机。世界银行行长大卫·马尔帕斯(David Malpass)认为(注释40),假如乌克兰战争继续下去,我们将面对一场全球粮食危机,那将是一场“人道灾难”。

此外,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已被彻底毒化,需要很多年才能修复。与此同时,这种深刻的敌意将加剧全球尤其是欧洲的动荡。有些人会说还有一线希望: 因乌克兰的战争,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显著改善了。目前是这样,但表面之下存在严重分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分裂必然会重新出现。例如,随着战争久拖不决,东欧和西欧国家之间的关系可能恶化,因为它们的利益和看待冲突的视角是不同的。 

最后,这场冲突已经在主要方面破坏了全球经济,当下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恶化。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德(Jamie Diamond)表示(注释41),我们应该做好迎接一场经济“飓风”的准备。假如他是正确的,这些经济冲击将影响到每一个西方国家的政治,削弱自由民主,并巩固左翼和右翼的反对者。

乌克兰战争的经济后果将波及全球各国,不仅仅是西方国家。正如联合国在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所说: “这场冲突的涟漪效应正在将人类的苦难扩展到远远超出其边界的地方。战争在所有方面加剧了(注释42)至少一代人以来从未见过的全球生活成本危机,危害到生活、生计和我们对于到2030年建设一个更美好世界的愿景。” 

结论 

简言之,乌克兰境内正在发生的冲突是一场巨大灾难,正如我在演讲开始时指出的那样,它将引领世界各地的人们寻找其成因。那些相信事实和逻辑的人很快就会发现,美国及其盟友对目前的烂摊子负有主要责任。2008年4月将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纳入北约的决定注定会导致与俄罗斯的冲突。布什行政分支是这一致命选择的主谋,但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行政分支在每一个转折点上都加大了该政策的力度,美国的盟友也忠实地追随华盛顿的引领。尽管俄罗斯领导人明确表示,让乌克兰加入北约将越过“最耀眼的红线”,美国仍拒绝顾及俄罗斯最强烈的安全关切,反而不遗余力,推动乌克兰成为俄罗斯边境上的西方堡垒。

悲剧事实是,假如西方没有谋求北约向乌克兰扩张,今天的乌克兰就不太可能发生战争,克里米亚仍会是乌克兰的一部分。实质上,华盛顿在引领乌克兰走向毁灭的道路上扮演了核心角色。历史将严厉批评美国及其盟友极其愚蠢的乌克兰政策。谢谢各位。 

注释1: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ukraine/2022-04-06/ukraine-russia-war-return-conquest

注释2:https://www.nytimes.com/2022/03/16/world/europe/putin-war-ukraine-recolonization.html

注释3:http://en.kremlin.ru/events/president/news/66181

注释4:https://news-decoder.com/decoder-what-was-the-soviet-union-why-does-putin-miss-it/

注释5: https://www.reddit.com/r/quotes/comments/ja8gya/whoever_does_not_miss_the_soviet_union_has_no/

注释6:http://en.kremlin.ru/events/president/news/67828

注释7:http://en.kremlin.ru/events/president/news/66181

注释8: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2-02-24/full-transcript-vladimir-putin-s-televised-address-to-russia-on-ukraine-feb-24

注释9:http://en.kremlin.ru/events/president/news/66181

注释10:https://inews.co.uk/news/politics/vladimir-putin-liar-sajid-javid-ukraine-russia-war-uglier-1529308

注释11:https://www.nbcnews.com/storyline/ukraine-crisis/former-u-s-ambassador-russia-says-putins-latest-remarks-ominous-n43901

注释12:https://www.nato.int/cps/en/natolive/official_texts_8443.htm

注释13: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57/s41311-020-00235-7

注释14: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nato/ukraine-and-georgia-face-uphill-battle-on-nato-bid-idUSL0179714620080401

注释15:https://www.dw.com/en/angela-merkel-opens-up-on-ukraine-putin-and-her-legacy/a-62052345

注释16:https://www.wsj.com/articles/ukraine-military-success-years-of-nato-training-11649861339

注释17: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josh-rogin/wp/2017/12/20/trump-administration-approves-lethal-arms-sales-to-ukraine/

注释18: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2021/07/02/ukraine-us-military-black-sea/

注释19:https://www.europeafrica.army.mil/ArticleViewPressRelease/Article/2776365/

注释20:https://www.wsj.com/articles/ukraine-military-success-years-of-nato-training-11649861339

注释21: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politics/2022/03/21/biden-crimea-russia-ukraine/

注释22:https://www.nato.int/cps/en/natohq/news_185000.htm

注释23: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1/09/01/remarks-by-president-biden-and-president-zelenskyy-of-ukraine-before-bilateral-meeting/

注释24:https://www.state.gov/u-s-ukraine-charter-on-strategic-partnership/

注释25:https://responsiblestatecraft.org/2022/02/02/leaked-drafts-of-nato-us-responses-to-russia-are-surprisingly-revealing/

注释26: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1/dec/17/russia-issues-list-demands-tensions-europe-ukraine-nato

注释27:http://en.kremlin.ru/events/president/news/67402

注释28:http://en.kremlin.ru/events/president/news/67838

注释29:https://abcnews.go.com/Business/wireStory/russia-demands-us-nato-response-week-ukraine-82266882

注释30:https://www.state.gov/secretary-antony-j-blinken-at-a-press-availability-13/

注释31:https://www.bbc.com/news/world-60555472

注释32:https://foreignpolicy.com/2022/05/20/ukraine-front-line-economy-loans-resources-russia-war/?utm_source=PostUp&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Editors%20Picks%20OC&utm_term=42512&tpcc=Editors%20Picks%20OC

注释33:https://www.bloomberg.com/news/newsletters/2022-01-27/supply-chain-latest-ukraine-s-ports-brace-for-more-economic-hardship

注释34: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2022/03/27/russia-ukraine-war-news-putin-live-updates/

注释35: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ational-security/2022/04/05/ukraine-nato-russia-limits-peace/

注释36: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60633482

注释37: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western-allies-nato-us-uk-eu-against-russia-want-to-see-defeat-moscow/?utm_source=Twitter&utm_medium=social

注释38: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2/apr/04/joe-biden-vladimir-putin-face-war-crimes-trial-ukraine

注释39: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2/may/10/putin-nuclear-weapons-us-intelligence-avril-haines

注释40:https://www.bbc.com/news/business-61171529

注释41: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2-06-01/jamie-dimon-says-bank-is-bracing-itself-for-economic-hurricane

注释42:https://news.un.org/pages/wp-content/uploads/2022/06/GCRG_2nd-Brief_Jun8_2022_FINAL.pdf?utm_source=United+Nations&utm_medium=Brief&utm_campaign=Global+Crisis+Response

原演讲视频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ciVozNtCDM&t=125s

原文地址: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causes-and-consequences-ukraine-crisis-203182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