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大战!网友与矩阵号激战!车评人丑恶嘴脸 虚假营销!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不知何时,一个个所谓“车评人”的角色出现在互联网大众眼前。

这些“车评人”能从各种渠道获得新车,在第一时间为观众带来各种车辆测评,他们大多以普通网友的平实口吻,给人很亲切的感觉,同时又能拿出一些实验数据,颇为让人信服,于是观众在他们的引导下,去了解他们介绍的汽车的“先进性能”进而选择购买某辆车。

 500

开始的时候,观众大概也就是姑且听之,但随着受众粉丝的聚集,形成声势,即形成类似饭圈的“车评圈”,那么,关于他们的测评是否科学、客观,是否具有价值,他们的测评是否能够成为评判一个车辆的好坏的标准,就不再是问题,而是成为不容质疑的“真理”。导致后来,人们似乎忘记了,这些所谓的“车评人”并不代表官方,也不一定具有权威性。

终于,最近几个月,车圈里发生了一场大战,甚至至今战斗仍在继续。起因就是网友自发对某几位“车评人”的质疑,遭到了“矩阵号”的围攻,车圈愤怒了,与“车评人”及其粉丝开启了网络大战。

500

愤怒原因请看视频:

我们都知道,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社会主义工业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汽车工业作为重工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标准之一,而时至今日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必须承认,过去国产车由于加工精度低,在故障率和使用体验上都远不如国外生产制造的车辆,所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就成了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从而合资品牌应运而生。合资品牌汽车虽然同样是在中国生产制造,但相当多的人眼里,只要有了洋血统,品质就有了保证。

确实,技术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国产车的技术水平受限,在过去主要集中在材料和加工精度上。铸铝技术的不成熟,加工精度不达标都可能在车辆的长期震动之后产生问题。

我在发动机厂工作的时候,该厂曾经引入过一款美国发动机,机身是全铝铸造,想要国产化,就必须自己铸造缸体,但是在2014年国内没有能够铸造出达标的机身,使用一段时间后箱体就会开裂。而加工精度的不达标会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造成渗油。

但是请大家记住,这是2014年。2014年的时候……确实日系车独领风骚。

500

诚然,20年前的国产车水平确实让人咋舌,比亚迪的F3,至今还能在老出租车司机的口中听到对他的“赞美”,这些我都能理解。但是,我想说,我们的国产车从来没有停止追赶的脚步。

 

2009年,我进入辽宁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学习,那一年的中国汽车总产量是1379.53万辆,到我毕业,2013年中国汽车产量已经达到2212.09万辆,而2021年这个数字已经升高到了2608.2万辆。(背景还是:由于政策调整,中国汽车产量已经连续三年下降——新华网2022-01-03报道)列举这些数据是想告诉大家,2009年起,中国就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的汽车生产国,而如今更是在数量上远远领先其他国家。

500

500

但是,在相当多数“车评人”的口中,对于国产车的评价却总是——这辆国产车很好,它已经在某方面追上合资车了。

那么国产车真的比不上合资车么?难道国产汽车就因为“血统”不纯就真的永远比不上合资汽车?当然不是。

只不过这些“车评人”,他们的脑袋永远停留在了2014年,他们用罗里吧嗦的基础参数和使用感受,一边无视国产车的进步和成就,一边有意无意地加深人们的刻板印象。

比如某车评人在测试日产三缸奇骏(18.19万-26.29万)时,就曾开心的表示,这辆车是可以拿来耍沙漠的。比如另一位车评人在测试雷克萨斯的ES200(29.49-48.89万)车型时,表示该车加速能力极强,有很强的推背感,并且把该车评为年度最佳车辆,后来网友戏称这两百公里加速仅有11秒左右的车为公路闪电。

公路闪电……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我只想到了……

500

国产车真的比不上合资车吗?这时候有一群好奇的中国人决定自己试一试。

 

他们把三缸奇骏拉到沙漠,结果在沙漠里这辆奇骏一边跑一边掉零件…………

 

他们又测试了公路闪电的百公里加速能力,结果一款20多万的车竟然跑不进10秒。(十几万百公里加速能进10秒的国产车比比皆是)

 

在2022年的今天,国产车已非复吴下阿蒙,我们已经有了能与合资车甚至进口车在某些方面一较高下的能力。十几万的国产品牌在使用感受上可能已经追平了几十万的合资车。但是在思维惯性的影响下,消费者依然认为国产车就是在各个方面都不如合资车进口车。而这些所谓的“车评人”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一直在国产车的测试上极为苛刻,而在有洋血统的合资车上却异常宽仁。

这些所谓的“车评人”,他们评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恰饭呗,人人都要恰饭,恰饭并不可耻,但怎么恰饭,恰的哪碗饭,就需要讨论一下了。

他们的双标原因是什么,我相信大家心里都会有一个评判。专门去本田接受培训这种传言,个人表示观望,反正我是不会乱说的。

500

我认为,车评人或者买车平台都不是对汽车具有权威客观评价的机构,工信部才是。大家如果想获取汽车的一手资讯应该去工信部,或者亲自去体验,不要让“车评人”所谓客观真实的测评误导了。

现在是2022年,不是10年或者20年前了,破除对国产车的刻板印象,紧跟国家发展脚步,尤其警惕某些啥啥吹的虚假宣传,就从我做起吧!

 

特别鸣谢——全文修改和视频链接图片提供者——鱼片老师。(我就是打了几个字,不亏是鱼片老师做的这么精彩)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