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之争背后,是士兵的集体焦虑
这两天剑客推送了高中学历和大学生士兵的稿子,让我想起了29年前的“潘晓讨论”(不熟悉该现象的剑谜可以百度一下),咱们先不说稿子本身,至少抛开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建议都参与进来一起讨论。
只要能引发思考和参与,这本身就是成功的。如果能对部队人才培养方面有丁点的助推,就更是一种成功。这里,也谈谈我的经历感悟。
1.学历标签不如能力认证
2015年10月23日,我写的文章《你让自己患上了“士兵自卑症”!》在剑客推送。当时我提的观点是军官和士兵只是身份差异而已,在正视身份的同时,作为士兵更应该加倍努力。别把自己只当个“兵”,小兵也能办大事,也能成长为兵专家、兵教头!
无论你是中专生、高中生,或大学生士兵也好,这不过是入伍前我们在地方学习所达到的一个学历层次而已。并不是说你学历高,你在部队成长进步的就更快,就能为部队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家的能力和知识本身就存在差异,你能力强一点,多做一点贡献,你能力欠缺一些,贡献的力度就弱一些,这很正常,但我们都是在做贡献,这本身就是值得被肯定。
学历提升需要部队更多支持
我始终希望自己带的战士考军校和提升学历。先给大家说说我自己的经历。
我是在地方读的大专院校,然后入的伍,当了三年的战士。后来通过考军校,成为了一名军官。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提升了学历,还转变了身份。
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人生有一个质的改变,而且我比曾经的自己对部队的贡献更大。
我当排长那会,只要有考学和学习的机会,我都鼓励和帮助战士去把握。第一,没有不想成长进步的战士,都想提升自己并寻求进步。第二,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留队并长干。就拿考学来说,因为我自己是过来人,感触更深刻,考学很不易的。从关注复习教材,到考试大纲,到日常的督促和鼓励,我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后来,我带着全营考士官学校的战士去参加考试,还专门建了一个“金榜题名”的微信群,至今大家还时不时交流。
连队一定要主动帮助战士们考学,尽量提供一些时间和力所能及的辅导,考学不只是战士自己的事情,在帮助的同时这也是一种育人的方式。
士兵的学历和综合能力素质上去了,日后的岗位工作能力也就上去了,回到连队后往往都能成为骨干力量,也利于部队建设发展,这才是我们需要的人才。
部队为我们个人成长提供了大舞台,我们成长后就要在各个岗位反哺于部队的建设和发展。
2.高学历是士兵群体的未来
这里想讲一讲大学生士兵。我们要正视一点,承认大学生士兵入伍给部队带来的好景象。一些连队骨干并非大学生士兵出身,不是太了解大学生的成长和思维,我们既要承认大学生的优势,也要引导大学生存在的劣势,帮助大学生成长。我也遇到一些班长,由于自身知识素养比不上大学生士兵,形成一种偏见,让大学生士兵在连队努力的很孤独,最后选择了退伍。
班长是直接影响大学生士兵留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把适合部队发展的大学生士兵留住,班长们要多操操心。我希望有一天,当过班长的战士们很自豪地说:我带过多少士兵,有多少是大学生士兵,有多少成为骨干,有多少读了军校,有多少拿了什么奖项参加什么任务。班长不好当,但你有了这些“吹牛”的资本,你这个班长一定是个好班长。
大学生士兵普遍存在个性化,在部队这个群体,你一定要学会融入。你是个大学生士兵,但别把自己当个“大学生”。很多大学生士兵普遍成了连队的骨干,训练场上展风采,政工干部的好帮手,处处都有大学生士兵的影子。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士官参谋,士官干事岗位的出现,包括士兵转文职,很多士官其实很优秀,很能干,很努力,虽然走得快,但由于视野和思维等受限,往往路走的不远。
部队对高学历的需要是一个趋势,包括套改高级士官的时候,是有条件的,希望更多还有机会提升学历的同志们认识到这一点,不要满足于自己很能干,很优秀,一谈学历就觉得自己不具备那个能力,这可不行。我们既要有学历,也要有能力,这应该是新时代好战士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