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撞开了中国电影另一扇大门

    流浪地球火了,最应该感谢的,当属原作刘慈欣,还有当年默默支持大刘的杂志和一群科幻迷。

    他们像土壤一样,涵养了中国硬科幻作品的萌芽,抚育它长大,也培育了大刘这样一个大师级的科幻作家。

    这一片土壤,孕育的是科学和科学美,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应有的精神内核。当那些无良媒体捧明星、炒绯闻、浇灌无脑粉丝的时候,这一片土壤的坚守和骄傲值得致敬。

    因为有了大刘,我们文艺作品有了新的视角:站在科学的角度、站在真的角度观察和体验世界,创作出另一类文艺作品。这种作品以前也有,但从未如此引人注目,就像我们第一次从月球背面观察月球,从月球背面看地球一样。

    从硬科幻、硬科学出发,我们观察生活,看到的是科学之美;看到的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中的技术之美;也可以看到掌握科技的一类人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之美。比如,中国制造的故事、军工研发的故事、中国建设的故事、工业题材的故事等等。

    这些斑斓丰富的生活,以前在我们的屏幕上并不多,其主要原因是我们以前的编剧、导演、演员和投资人受害于文理分科,大多数是文科出身,游离于这些科技实践之外,没有深刻的体验,也产生不了创作的激情。我们写农村题材、生活情感题材、战争题材、甚至历史宫斗题材的作品,有些确实很好,但是工业和科技题材,拍的很少,也不好,是不争的事实。

    这个世界上,最有才华的才子们,在实验室、在机器旁、在工地上、在科学院里忙碌着。他们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心无旁骛;无数的扫地僧、大师,他们无暇顾及拍电影这种小儿科。但是,时代呼唤着理工科才子们,工作之余,休闲之际,创作一些好作品,加入大刘的队伍, 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精神财富。

    感谢大刘,他让我们感受到另一个世界之美,另一个看世界角度之美。身边有人把大刘和金庸比较,窃以为:金庸建立在传统文化上的江湖,是集东方智慧、人类创作才华的一个峰顶,而大刘是集现代科技和想象才华的另一个顶峰。

    我们看惯了插科打诨、看惯了小资小情、看惯了装聋卖傻、看惯了好莱坞定义的世界,也反感透了明星狗血、反感透了瞎编乱造。道,三相一体:真、善、美。感谢流浪地球,为我们撞开了另一扇电影之门:以科学之真诠释世界!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