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男子在巴基斯坦猎杀稀有捻角山羊惹争议 事实竟是这样
【本文原创,转载联系】
生活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间山区的捻角山羊以其独特的外貌,每年都会吸引着不少人进行盗猎,目的可能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虚荣心。然而,捻角山羊数量稀少,已经是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到“近濒危动物”名录之中。
不过,日前美国一男子花费了1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4.3万元)在巴基斯坦北部山区猎杀了一只捻角山羊,并将图片上传到社交媒体上引发争议,却获得美国野生动物组织(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和巴基斯坦当局的认可,认为此次狩猎合法。
进行狩猎的美国男子Bryan Kinsel Harlan及捻角山羊
美国媒体报道截图
据了解,由于捻角山羊拥有最长可达近1.7米的螺旋状巨角,造型独特,因此被巴基斯坦民众视为国兽。然而它特殊的兽角却也是狩猎者向往的圣品,加上经济开发以及各种军事冲突,捻角山羊的野外存活数量一度降到200只上下,几乎是要被灭绝。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也曾将其定为“濒危”,受到巴基斯坦法律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严格保护。
从1985年起,美国野生动物组织开始介入,与当地官员和民间团体一道展开保育计划,对捻角山羊的野外存活种群进行抢救。一直到2015年,相关的统计报告称,捻角山羊的数量已经恢复到2500只左右,它的等级也从“濒危”晋升到“近危”。不过,这三方力量共同展开的保育计划中却有一个项目充满了争议,那就是有条件式猎杀捻角山羊。
美国媒体《华盛顿邮报》报道称,来自得克萨斯州的Bryan Kinsel Harlan日前到巴基斯坦参加一项旅游探险活动。在此期间,他对世界罕见的捻角山羊产生了兴趣。随后,他又了解到这种山羊并非是完全不可猎杀的,只要按照当地政府的规定支付一定的狩猎许可费就可以了。于是,他便支付了11万美元的狩猎许可费,以达到自己想要感受一下猎杀捻角山羊成就感的目的。
在完成猎杀后,Harlan将自己蹲坐在一只已经被猎杀了的捻角山羊身后的照片上传到社交媒体上。可以看到,在这张照片中,Harlan还面带微笑。这张照片一经公布后,在巴基斯坦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民众纷纷炮轰政府当局,怎么可以允许任何形式对于国兽的猎杀行为呢。
对此,当地政府解释称,有条件式猎杀或者被称为“战利品式猎杀”,出售高价的狩猎许可证,一直都是巴基斯坦保护稀有物种和促进该国旅游业发展的一种特殊方式,已经行之多年。
以捻角山羊为例,除了本国民众以外,外国人到巴基斯坦旅游,支付一定费用后可以取得许可证。该许可证允许他们在巴基斯坦北部山区、政府指定的5个保护区内猎杀捻角山羊,每一个季度最多可以猎杀12只捻角山羊。而这些外国人支付的费用又如何使用呢?当地政府表示,这些收益的80%会被分发给居住在山羊栖息地的居民,20%分发给政府野生动物机构,以此作为保护这种稀有动物的一种措施。
事实上,在Harlan之前的上个月,也另外有两名美国人在支付了10.5万美元和10万美元后分别猎杀了1只捻角山羊。
美国野生动物组织也解释称,一直以来对于珍稀物种的保育工作都极为艰难。首先,各方力量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要把当地民众从一个狩猎者改造成为保护者,让他们也积极参与到保育工作中。如何与当地民众产生“互惠”,其中一个方式就是贩卖猎杀许可证;在此之后,这些民众只需要对前来的外国游客或者是外国狩猎者提供简单的住宿、向导服务,就可以获得不低的收入,从而也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
在接受采访时,H.arlan表示,他支付的狩猎许可费可以为捻角山羊的保护工作提供支持,还给巴基斯坦带来了资金:“我来自美国,通常美国人不愿意到巴基斯坦来旅游,因为媒体将巴基斯坦描绘成了一个危险的地方,但实际上这里并不危险,墨西哥才是更危险的国家。这种狩猎方式减少了偷猎行为,增进了对保护稀有动物的共同理解,还给当地带来了收入。”
他本次狩猎之旅的向导Tabarak Ullah也表示,外国人的狩猎之旅只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他说:“我们看到捻角山羊的数量正在增加,这些国外的狩猎爱好者都是百万富翁,他们回国后都会宣传巴基斯坦是安全的旅游目的地,我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好的。”
部分巴基斯坦民众在了解后,也认可了政府采取的做法。他们表示,这外国狩猎者缴纳的费用不仅是有助于脱贫、教育、健康和动物保育,甚至也有观光宣传效果。前提自然是,相关收益能够真正地落实到巴基斯坦北部山区的贫困民众手中。长期在巴基斯坦进行复育工作的美国野生动物组织成员也认为,虽然这是一条路崎岖不平的石头路,但总比没路来得好。如果轻易变更项目,盗猎情况可能会更严重。
不过这样有条件式猎杀的方式也曾爆发过丑闻。如2014年初,非洲国家纳米比亚政府售出的35万美元黑犀牛狩猎权被揭发,相关收益全部转交给了纳米比亚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没有将一定比例的收益转交给民众,而这个动物保护基金会长期以来,腐败问题严重。
而巴基斯坦政府曾明令禁止猎杀一种名为“翎颌鸨”的鸟类,但是允许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联酋等中东国家的贵族进行狩猎。然而在2014年的时候,沙特一王子获准猎杀100只翎颌鸨,他却最终猎杀了2000只。可见得这种有条件式猎杀或者说是“战利品式猎杀”,不但无法达成应有的保育效果,也未能管制狩猎行动。
大家对此,又是怎么看的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