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祸根,其实在隋朝就埋下了?
【本文来自《马鸣谦:安史之乱后,中国文化转向保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从长时间的历史来看,安史之乱在隋朝建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隋文帝定都长安,拆除邺城的时候就注定了在河北和河东注定会出现一个或者多个中央无法控制的军事重镇。
唐朝首都在长安和洛阳,但是主要敌人在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这个时候,必须在黄河以北也就是燕山脚下维持一个巨大的军事集团,随时应付来自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的敌人。
如果首都维持在邺城,那么可以在首都也就是邺城维持一个中央直属的重兵集团,出则征战草原边关,入则拱卫京畿,威慑四方。从邺城到达现代北京也就是燕山脚下的距离并不难,一马平川。首都在邺城,就不需要北京地区维持一个巨大的重兵集团。
但是首都在洛阳和长安,敌人又在华北和东北,这个时候必须在北京地区维持一个重兵集团,游离于中央之外的集团,这个集团迟早会反噬中央。
宋之后的元明清,特别是明清,把首都直接放在了北京,天子守国门,拱卫京师的武装力量和征服蛮族的武装力量合二为一,解决边军尾大不掉的问题。
同样,两汉时期,特别是西汉时期,长安即使首都也是军事重镇,那个时候的外地主要在西北和陕北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