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浪地球》看中国文化自信:只要努力,中国文化软实力将不输任何国家
连日来,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国内票房持续飙升,成为中国电影界的现象级话题,海外媒体也纷纷给予关注和积极评价。从对这部电影,我们可以管窥到这样的一个现象:中国电影乃至整个文艺创作领域正在展现出越来越自信的姿态。
《流浪地球》讲述了在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情况下,人类启动“流浪地球”计划,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与以往看到的类似主题的好莱坞科幻大片不同,《流浪地球》展现的价值理念“很中国”。
牺牲小我保护整个人类;面对全人类的灾难,不是展现个人英雄主义或者依仗某个国家独打天下,而是联合世界各国共同面对……这些情节,在让中国人找到感情共鸣点的同时,也让看惯了好莱坞式科幻情节的海内外受众感受到别样的震撼。美国科技媒体网站The Varge分析称,《流浪地球》所展现的内容,对美国观众来说是一种新的体验。
面对有关人类命运这样的话题,中国电影制作者敢于亮出中国文化意义上的诠释,这无疑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海内外舆论的积极反应,也体现了这样一个道理: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不是一直独尊某些固定的价值标准,而是让各国文化多元地呈现,让这个世界的文化图景更加多彩,这是国际社会所乐见的现象。
横空出世的《流浪地球》,尽管仍有这样那样的不完美,但是仍被舆论广泛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科幻片尤其是硬科幻,在相当大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国家电影工业的水准。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中国电影制作预算正不断增加,并且有信心驾驭好科幻这种被好莱坞垄断的电影题材。美国《纽约时报》则认为,中国在太空探索、制作科幻电影上都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中国科幻电影的起航,有着一定的标志性意义。中国人能够创作出自己的有震撼力的科幻电影,这将让中国人在文艺创作方面更有信心拉近与世界高水平国家的距离。相信只要肯干、肯开拓,中国人完全可以在一些被认为西方主导的文艺创作领域呈现自己的特色和精彩。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为中国文艺创作提供丰富题材和开拓空间。比如中国科技能力的日益增强,就为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提供想象力和信心。
近年来,中国电影出现越来越多口碑良好的票房爆款。不仅仅是电影制作方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中国原创文艺节目在国内广受欢迎,有关中国的书籍、中国电视剧等在海外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都体现着中国文艺创作的潜力在不断释放、能力在不断提升。
中国文艺创作呈现越发积极自信的姿态,让人相信,除了经济、科技等硬实力在迎头赶上,在文化软实力方面,中国人同样能够成为世界同业者中强有力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