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民发展农业,三个方向进行突破:农具、积肥和水利

【本文来自《一杯坦桑尼亚原产豆浆背后的故事: 疫情下的中坦农业减贫合作》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小技术大丰收”,这个口号好!“上世纪的农业技术”,这个思路好!

电视上看到东非人的农作,最“先进”的是使一一尺来宽的“大板锄头”(我实在不知该叫它啥好),在荒地上刨坑,旁边跟一妇女一个坑丢一粒种子。再旁边还有三五个身穿花色长裙的女性,嬉笑着看热闹。更多的则是手持一根木棍,荒地上捅出一个孔或坑,丢入种子。那些情景瞬间就能让人明白他们为何常常陷入饥饿,因为看上去那些土地都很肥沃,而且几乎一眼望不到边。

实际上,那种结绳标定的方法也过于“学院派”,太繁琐了。最简便的办法就是用细木棍做成长短配套的“则子”,配合训练他们的步幅。如果有犁杖最好,前提是要有长距离犁得直的技术;地头上量好距离,一犁到头。后面跟着拈种的人,点一下种的同时,以一脚拨土覆盖。步幅熟练后,不仅间距精准,而且速度可及小步行走。如果没犁杖,就是用䦆头倒退着“叨坑”;后面拈种的人同样以脚覆土。

还有就是必须配套的技术。一是手工农具。可以把国内北方常用的基本农具介绍过去,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二是积肥。那地儿并不缺少绿植,即使没有牲畜,至少还有人粪尿。所谓“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三是水利。那地儿都有季风雨,辅以简单的蓄水技术,就可以解决农地基本灌溉之需。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