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里,海水上涨三百米,半个中国都没了?

《流浪地球》算是彻底引爆了中国电影贺岁档,很多一开始不看好这部电影的观众在观影之后也不得不给予其高评价。而对于大多数抱着看热闹心态去观影的观众来说,在电影里寻觅自己的家乡则成为了一件乐事。

500

来一串?

北京、上海、杭州的观众自不必说,山东济宁和济南都露了一把脸,新疆喀什也闪现了。但这都是电影渐入高潮之后出现的城市,还有两座城市则是在一开场就出现了。只是让当地观众哀叹的是,自己的家乡一出场就去世——湛江和海口在片头新闻里就被海啸淹没了。

500

直接牺牲

其实这两地的观众完全不用独自忧伤,地球要是真想流浪,陪着你们倒霉的地方可多了去了。

大洪水 大输家

在片中新闻讲到湛江和海口的灾难之前,其实还有这样一个镜头:全世界海平面在10年内上升300米,吞没了大量沿海地区,湛江和海口只是比较早受灾的城市。

500

海水会如此上升,倒不是因为太阳的热量增高,而是因为人类建造的这一万多座行星发动机。根据刘慈欣小说原著的描写,行星发动机喷射的等离子体不仅能推动地球,更加热了全球的大气,使全球温度上升到了70~80℃,人类不穿冷却服是没办法出门的。

世界级风口

500

在地球离开太阳的热辐射带之前,这样的温度保持了多年,完全融化了格陵兰和南极的冰盖,驱使海平面巨量上升。更糟糕的是,由于全球气温急剧上升,世界各地水体的蒸发量也快速上升,水汽平衡被彻底打破。降水自然也变得多了起来——当然这些雨水也是好几十度的水滴。

出门必备套装(内置冷却设备)

500

片中出现的爷爷在原著中的死法,是因为皮肤被滚烫的雨水烫伤,最终感染而死。

而行星发动机巨大的推力作用在地面上,也让本就滑动于岩浆之上的地壳板块四处滑动,引发了不确定的地质变化,地震和海啸也随之而来,沿海地区遭殃也是在情理之中。

每天都在上演

500

受灾的情况能有多严重呢?

这里有一张海平面上升300米以后的模拟图。

似乎俄罗斯西部全部消失,只剩乌拉尔山了

500

是不是很可怕?如果全球海平面如电影里的新闻所说上升了300米,那各国不仅沿海冲积平原不保,很多海拔低于300米的腹地也都没有了。

我们来一点一点看这张图。

东南亚的群岛国家大幅缩水、柬埔寨全面失守,越南则失去了河内胡志明双核。东北亚的朝鲜半岛变成了狭长的一长条,中国东北平原自己成了内海,多山地的日本退守高地苟延残喘。

越南成为了一条非常细长的“长山半岛”

500

南亚和中东方面,印巴之间的印度河、恒河平原也没了,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消失,隔海相望的阿拉伯半岛东侧也成功下水,尼罗河三角洲消失,黑海以北的乌克兰消失。中西亚的未来属于高地上的伊朗和土耳其。

中亚国家成最大输家

500

非洲和大洋洲各地也损失惨重,不过澳大利亚荒芜的内陆变成了巨大的海洋,且主要城市可以在附近区域得以重建,损失相比中国(东部全淹)是要小很多的。

澳洲从此不再是大陆...

500

在新大陆上,美国发达的新英格兰、五大湖区、密西西比河流域和佛罗里达全部阵亡,佛州对面的美国宿敌古巴全国下海。到了南美洲,巴西和阿根廷东部沿海也未能幸免,剩余民众只能到高原上避难,而智利显然会成为南美的霸主。

南美狭长的“安第斯大陆”形状颇为奇特

500

海平面上升的最大输家,还要数欧洲。英格兰和低地国家整体沦陷,法国德国北部沿海也受灾,而东欧大平原一直到哈萨克斯坦的草原上也是一片糜烂,莫斯科红场上的红星和洋葱头,也只能在水底继续自己的辉煌。

欧洲从半岛洲变成了群岛洲

500

然而可惜的是蒙古海军仍然没有找到海。

这海水终究还是过不了大兴安岭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