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姑娘的辫子为什么这么多

500

  相信大家对新疆姑娘花帽下的小辫都不陌生,一条、两条……数条甚至十几条,长至及腰甚至及脚踝,随着少女轻盈的步伐在她的肩头与裙摆之间晃动,乌黑的秀发在阳光下焕发光泽。

  婚嫁吉庆之日,集会团聚之时,婀娜多姿的少女伴随音乐起舞,黝黑的小辫也一同随着音律节拍舞动。那跳跃的长辫子又为灵动的少女增添了几分娇俏,正所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500

  曾经在伊犁、喀什、和田等地,走在大街上随处都能看到辫着小辫子笑意盈盈的少女。

  而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女孩儿们也不再喜欢打理过长的头发或佩戴繁重的头饰,取而代之的是更现代化的短发、中长发和卷发等。曾经日常的辫子似乎已成为一段历史,只有在婚嫁节庆或舞台表演中出现。

  那么,我们今天一起看看辫子的历史、当下和未来。

500

  辫子仙女的传说

  妇女蓄发留辫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的传统,而这传统的起源却众说纷纭。这其中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在茫茫的大漠深处,有一个王国。这里一年四季黄风四起,沙尘漫天。人们以打猎为生,吃的粮食全靠家畜和猎物的皮毛到外地换回。国王有一个庞大的骆驼商队,每年春季把毛皮运到外地,到秋天才驮着粮食回来。

  这一年的春天,老国王对两个儿子说:“你们也不小了,我想让你们到外边去做点买卖,学点本领,不知你们愿不愿意出去。”

  两个王子听后满心欢喜。老大为人狡猾,对臣民刻薄吝啬,贪图享受,他早就不想待在沙漠国了,暗自盘算带走更多的毛皮。他说:“尊敬的父王,您给我一百峰骆驼的上等皮毛,到秋天我将驮回二百峰骆驼的粮食,足够我们享用一年。”老国王高兴地答应了。老二说:“亲爱的父王,您给我五峰骆驼和我平时骑的青鬃马。我要去找万能神,把沙漠治理成美丽的乐园。”

  老国王听后既高兴又愁,说:“我听说万能神那里有个黄蛇妖,会吃人的。”老二胸脯一挺说:“把我们国家变成美丽的乐园,孩儿我万死不辞。”

  兄弟俩出发了。

  翻过一道道沙丘,穿过一片片荒原,走了一个半月,老二才来到黄蛇妖的洞穴外。黄蛇妖发现了他,窜出洞,肚子一鼓,口一张,把老二吸进腹中。勇猛的老二手握利剑,将黄蛇妖破腹劈作两半。老二抬头见晴空万里,遇见一位满头梳着小辫子的仙女,她为二王子不畏艰难险阻、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并随他一起向沙漠国走去。

500

  老国王见二儿子平安归来,还领着一个漂亮姑娘,十分高兴:“孩子,你为国家立了大功。等你大哥运粮回来,我就给你们举办盛大的婚礼。”国王望穿双眼,但秋去冬来,冰雪融化,老大一直没回来。全国的粮食吃光了,老大还是杳无音信,老国王和大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辫子仙女手握一张毯子,上面绣着一幅美丽的图画:青山绿水、茂密的果树林、宽广的农田,在场的人都被这仙境一般的画迷住了。老国王自言自语道:“我们沙漠王国能变成这样就好了。”辫子仙女说:“国王,这就是我们沙漠王国未来的样子呀!”

  辫子仙女把毯子往地上轻轻一放,毯子竟徐徐飞出王宫。只听天空一声炸响,毯子变成无数彩色斑点,飘飘扬扬落在地面上。顿时,沙漠变成了绿洲,戈壁变成了花园。

  从那以后,当地人为了纪念辫子仙女给他们带来的幸福,就照着她的打扮,给姑娘们长一岁梳一个小辫儿。

500

  ▲Guzel Zakirova, Children of Heaven N1, 2021

500

  传统社会中的辫子

  有人认为将头发梳成一条条小辫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示发量,也可以突出乌黑油亮的发质。年轻未婚的姑娘将头发梳成多条单数的小辫,最少梳5条,最多竟然可以梳到41条。传统上认为辫子越多,发量越足,姑娘越美。

  从审美的角度看,坐立不动时舒展的辫子如沙漠中胡杨林树枝,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翩翩起舞时那飘逸的小辫又如风中的柳枝般随意摆动。与中国古代观点“发为肾之华,发为血之余”“山以石为身,草木为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从实用性来看,紧密结实的辫发不但可以经久不乱,节省了梳头的时间,又避免灰尘粘满头发,在缺水地区可避免频繁洗头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500

  虽然梳辫子耗费时间和精力,但一起梳辫子也曾是当时姑娘们最流行的社交活动之一。每隔十天半个月或更久一点,三两好友便一同相聚为对方梳辫子。

  先是在自家院子葡萄架下铺上一块毡毯,再将几天前已备好的已溶解“伊力木”(维吾尔语:沙枣树果胶)的水端来。姑娘们一同围坐在毡毯上,先用清水慢慢洗净头发,再将掺有“伊力木”的水涂抹在头发上,开始互相梳辫子。一边梳辫子,一边谈天说地嬉戏打闹,姑娘们的嬉笑声往往招来路过小伙子的目光,他们的窥视又为嬉笑的少女增添几分娇羞。将头发辫的平整之后,待到果胶水干,头发将变得又黑又亮,好几个星期都不会变形。这自然的“护发油”是多少人工护发素都不及的。

500

  婚礼上,姑娘们也将头发梳成多条小辫,据说能防“坏眼”。

  而婚后怀孕分娩后,姑娘们便将头发梳成两条长辫。辫子数量的减少也让姑娘们少了婚前的灵动活泼,增添了几分成熟稳重。改变发型也有相关的仪式,称为“يۈز ئېچىش تويى”,汉语译为“见世面礼”。父母为女儿准备耳环首饰、戒指和衣服等,为初为人母的女儿道贺。刚生产的妇女也将过去的小发辫改为两条大长辫,这发型的改变意味着结婚生子的姑娘已不再是过去不谙世事的少女,而是已成家的妇女。以前,人们可以从姑娘们辫子的数量判断她们是否已婚嫁。

500

500

  独一无二的辫子大赛

  如前文所叙,辫子已不再是日常发型的一种,现代女性更偏爱简便易打理的发型。维吾尔族姑娘的长辫已成为一段历史,只有在婚嫁节庆或舞台表演中出现。


  为保留民族传统,展现传统妇女之美,新疆首届编辫子大赛于2011年8月26日在和田墨玉县人民广场举行。来自墨玉县16个乡镇的200多位姑娘们身穿传统的艾德莱斯裙,头戴花帽,披下长发,向人们展示娴熟的编辫子手艺。比赛中,选手们需在45分钟内以长度至少70厘米的头发为基础编出粗细均匀的长辫至少20条,之后便在舞台上展示并由评委裁决公布结果。

500

500

500

  逐渐消失的辫子?

  目前似乎只有中老年维吾尔族妇女依然保留着这一传统的发式,随着全球性审美的趋同,网络文化的兴起,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女性越来越“潮”,有朝一日这拥有着悠久历史的花帽下飞扬的小辫是否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呢?

500

500

  ▲1959年,新疆喀什,居委会保健员。

500

  ▲上世纪80年代喀什卫生学校化验室

  许久以后再翻看老照片,或许只剩下感慨万千——致母辈祖辈,致那回不去的从前,也致那无处可寻的娇俏小辫。

  夏天到了,是时候甩起花辫来,昂首步入阳光下,肆意享受独属于你的夏季。

500

  参考资料:

  1.新疆维吾尔族姑娘小辫子的来历;舞蹈精选《维吾尔族辫子》https://www.meipian.cn/1sf73ht2

  维吾尔族女孩为什么扎辫子 起源是什么https://www.5068.com/swgwsm/476626.html

  https://usa.chinadaily.com.cn/china/2011-08/27/content_13203946.htm

  2.新疆首届编辫子大赛 展现维族妇女传统美 https://v-wb.youku.com/v_show/id_XNDYxNzc2MjE4MA==.html

  3.新疆哈密地区“见世面礼”上的见闻 –兼谈维吾尔族姑娘的多发辫民俗 https://www.doc88.com/p-3816997929880.html

  -END-

  主      编:阿布德吾力

  副  主 编:刘美仪、艾孜则

  版      块:迹忆新疆

  版      主:爱特肯

  作      者:吴维西

  校      对:穆耶塞尔·迪力木拉提

  排      版:杨鉴

  图片来源:网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