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吴京当时说看了《流浪地球》剧本哭成傻X
吴京拍的电影总是故事比较多。
上一回拍《战狼2》,据说是原定的女主角经纪人临时加钱,吴京怒而找多年好友卢靖姗救场,于是这名倒霉催的女演员错过了也许是一生之中最好的一次机会。
这一次吴京临时加盟《流浪地球》,原因是啥呢?前面咱们已经说了,是原定投资方万达在2018年春节后,剧组第一次杀青的时候临时撤资,导演郭帆本来是邀请吴京来客串一把,结果“空手套战狼”,吴京不仅出人还出钱,接下了万达留下来的烂摊子,结果成就了如今的经典。
而且据说当时万达当时撤资是因为资金流不够,他们不看好《流浪地球》,去主投了《情圣2》,所以这投资眼光,到底叫人怎么说才好呢......
所以这世界上的事儿啊,真是好难说的呀。
但是,其实站在当时万达的立场来说,这个决定不一定错。因为作为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本来就很难,而且最主要的是,还没有吴京的加入,万达不看好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吴京拯救了这部电影,导演郭帆也专门感谢了吴京,没有吴京的参演,也许故事就完全不一样了,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抹杀其他人的功劳,正如电影故事展现的那样,这是一个集体英雄主义的电影。
第三位是京哥(吴京),当然,你不能叫京哥,你要叫吴京爸爸。没有吴京爸爸,就没有你的诞生。吴京爸爸很厉害,他是亚洲电影票房冠军,在他名望最鼎盛的时候,在他还不知道你是否可以健全的出世之前,毅然决然不计名利地加入了我们。一路上,拉着拽着推着扛着把你扶上正轨。小破球,要记住,吴京爸爸让你活下来,是他,让你成为一个人(或者是一颗球)。
那吴京当时为啥就决定出人又出钱呢,因为他说“看了剧本像傻X一样哭了”。
以前,我觉得吴京说这话是有点宣传的意味,但看过电影以后,我懂了。
因为我在电影院也像傻X一样哭了,而且是好几次,最后都差点抑制不住而抽泣。
这实在是太感人,太感人,太震撼,太震撼的一部电影了。
《流浪地球》除了场面震撼,更主要是以情动人
这个咱们中国的第一部科幻电影,在开场不久,那个长镜头,从地面上各种运送燃料的车辆,转到巨大的行星发动机,然后一个大全景,直接来到外太空的空间站。
看完这个镜头,我就忍不住流下眼泪,实在是太震撼,太美观了,这才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科幻大片,那种超凡的想象力,那种科幻的美感,正是我们对中国科幻电影长久以来的某种期望,看到这里,真的是太自豪,而且太震撼。
但是,这部电影更大的震撼和情感冲击力,不在于这些特效场面,而是电影故事展现的那种牺牲,为了人类希望的牺牲,所有人都在绝望之中朝着希望而迸发出来的那种人类不灭的强大求生意志,这才是真正感动我们人心深处的力量。
这种牺牲贯彻于整部电影,整个故事始终。
科幻电影大多都会有一个末日设定,描绘人类在面临某种巨大危机下发生的故事。
《流浪地球》也是如此,但是和好莱坞的套路不同,他们的科幻电影总是强调个人的力量,靠着主角一个人上路,然后遇到几个越狱犯之类的配角,再跑出个妹子来段缠绵,约着炮就把危机解决了。
咱们的《流浪地球》可不能学他们的臭毛病。
贯彻《流浪地球》故事整体的,是一种集体英雄主义。电影中并没有一个自带主角光环的人物,在救援熄灭的行星发动机过程中,联合政府采取了饱和式救援,台词中有一句“不惜一切代价”,电影中主要是以李光洁饰演的王磊率领的小分队为视角,他们在路上又遇上了刘启、韩朵朵一行人,但他们这个小分队路上的主要行动,包括牺牲,大多数都没有意义。
正如很多人说的那样,刚子牺牲了自己救了韩子昂,但老韩头只多活了5分钟;一个队员牺牲自己保存了火石,结果被周倩毁掉,王磊说“地球上35亿人都白死了,我的老婆孩子都白死了”,这个小分队只是成千上万只小分队中的一个,可以想象,还有太多电影没有刻画的人物,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死去。
他们的牺牲,可以说都没有起到响应的效果,但又不能说是完全没有意义。正如建造一个金字塔,有太多石头要成为塔座下的基石。在这种饱和式救援下,有太多太多人的牺牲,只是为了给其他人增加一点成功的几率。
他们为什么这样毫不犹豫踏上了向死而生的征程?因为这是唯一的希望,这是在绝望之中追寻出一条求生的机会。
在这部电影中,“回家”这个词出现了大概10次,“妈妈”这个词出现了差不多的次数。在巨大的生存危机中,是回家的希望,是让其他人活下去的希望,让他们敢于面对这种牺牲。
正如王磊牺牲前说的最后一句“活下去”那样,正如刘培强说的“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选择希望”。
韩朵朵在请求救援的广播中说“希望是比钻石还要宝贵的东西”,“以前我不懂什么是希望”,后来她明白了,希望才是人类能够完成整个流浪地球2500年宏伟计划的根本。
片尾刘培强的牺牲让我想起了《全频带阻塞干扰》
《流浪地球》最直击人心深处的感动,一是来自于牺牲,二是来自于抗争,对命运的抗争,对人类自己将要灭绝的命运的抗争。
最能体现这种抗争精神的,正是吴京饰演的刘培强。
《流浪地球》整部电影中,刘培强一直是一个性格冷静,执行力非常强大的军人,有人说这个人物的原型来自于《三体》中的章北海。
电影的高潮戏份,是他驾驶空间站的动力舱,撞击引燃了木星,终于解决了地球即将坠入木星解体的危局。
电影结束,片尾曲用了《夜空中最亮的星》,真的是非常应景,升华了主题。
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
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
夜空中最亮的星,
请指引我靠近你。
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就是那颗夜空中最亮的星,他的牺牲,照亮了地球和人类前进的道路。
这段情节,让我想起了刘慈欣另外一部科幻小说《全频带阻塞干扰》。我怀疑《流浪地球》的这个情节,完全借鉴了《全频带阻塞干扰》的高潮情节。
大家知道,《全频带阻塞干扰》这个小说有中国版和俄国版2个,据相关资料表明,中国版在前。但由于无法发表才修改成俄版。
小说描绘了一场21世纪的未来战争,北约利用先进的电子对抗优势节节推进,元帅的儿子米沙驾驶着“万年冰雪号”飞船撞向了太阳,引发了全频带电磁干扰,让北约军队丧失了电子对抗优势,迎来了希望。
在这部中篇小说的前半段,刘慈欣用大量篇幅渲染了俄军的悲壮,比如用阵亡将士的残躯营造了一堵墙......
在这样绝望的氛围中,飞船撞向了太阳,这是一种绝境中的抗争。
在《流浪地球》电影中,面对地球即将跌入木星的绝望,刘培强撞向了木星,这也是一种绝望中的抗争。
在撞击之前,2对父子,都进行了对话。
《流浪地球》最后的高潮戏份,正是这段对话,这段剧情,也是整部电影最为催泪的章节。刘培强说,这次我真的会变成一颗星星,你只要抬起头,就能看到我。
刘培强想要拯救地球的内心,到底有多少因素来自于他想救自己的儿子,不得而知。
电影中人工智能MOSS说“看来要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望”
但是刘培强说,人类文明之所以是文明,正是因为这种感情,如果没有了这种感情,这样的文明还有什么保留的必要?
一个人,为什么要在绝境中抗争,毫不畏惧牺牲了自己?因为他有他想要守护的亲人。
这大概就是吴京说的看到剧本哭成了傻X的原因。
这正是这部电影能够让无数观众感动落泪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