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教育部出手了!

首发于公众号“贼叉”

500

  昨晚十一点多,教育部官微官宣要彻查插画一事了,真是一个好消息。

  可能有人要问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打教材的主意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说白了,无非一个利字。

  现在的中小学教材分人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苏教版、冀教版、沪教版等等N个版本,每个地区可以自行选择。

  由于网络购物和电子书的兴起,现在实体书是真的难卖。除去极个别的畅销书(比如三体、不焦虑的数学、不焦虑的几何等)能挣钱,一般的出版物真的就是看个热闹。而小资风格的书店几乎开一家倒一家,唯有卖教材和教辅的书店才能维持经营。

  教材有多挣钱?之前的文章里已经讲过了,就不再赘述。因此你想想一套教材能养活多少人?可能用养活都太小看教材的盈利能力了,应该说能让多少人奔了小康才对。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你要把那么多版本全砍了,就剩一套教材?

  而且从客观上说,我们国家实在太大了,欧洲那么多的国家,加一起面积和我们差不多。我们有东西差异、城乡差异,如果只有一本教材确实不太合理——但这不代表自己搞教材可以胡来。

  另外一方面,参编统编教材本身就是很高的荣誉,对于评职称评奖都是重要的加分项。教材一成不变,教学成果哪里来?所以你要把编教材的口子收紧,动了多少人的饭碗?这可比教材多样性的实际需求阻力要大的多的多。

  我从不反对改编甚至新编教材,但是我极力反对为了改而改。原来我们读书的时候,代数和几何的教材是分开的,然后编排也都是按照逻辑顺序的,这种方式叫直线式排列,这是跟苏联老大哥学的。

  而现在教材通常采用的都是螺旋式排列,这是跟着老美学的。比如某版的数学教材主编,在芝加哥大学读的博士,后来还长期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工作,他采用的就是这种编排方式,我也骂了很多年,但是人家岿然不动。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数理化教材学的都是苏联的。从效果上看,理化是不错的,但是数学的效果不太好。螺旋党别着急,这是有客观原因的——因为苏联中小学读十年,我们要读十二年,所以把那些内容抻开了以后实在讲无可讲导致效果不好,后来就做了相应的调整,应该说局面就扭转了。

  而螺旋式的排列美国人很喜欢用——因为美国的公立教育是废的,所以随便玩。普通人家的娃学得非常开心,一个个都他妈是genius,而私立学校的精英根本无所谓用什么教材,有的是办法让孩子系统学。

  直线式排列的缺点很明显,对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非常不友好,这种教材需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否则只要一环崩了,后面就都崩了。但是优点也明显,逻辑性强,适合自己安排进度,对于尖子生非常的友好。

  螺旋式排列的优点是对后进生很友好,但是对优等生不友好。作为初学者很难自行安排学习的进度。

  我之所以敢说现在的教材是不合格的,最简单的一个标准:哪个数学老师敢按照规定的教材的编排给学生讲课并且不补充课外的东西,然后就带了学生去中高考的?我想没一个老师敢这样干。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教材又有什么用呢?我之前在评论市面上的那些小奥教材时提过一个标准:越是把学生当白痴,讲解的越详细,配套的各种难度习题越丰富的就是好教材。

  想想那时候教员知道给中小学编教材的只有三十人,立即指示起码要搞三百人编教材,因为这是大事,瞧瞧这个战略眼光。再看当时都是华罗庚这种级别的来编中小学教材,而2005年姜伯驹院士极力反对的新课标就这样上马,差距啊。。。

  现在数学教材好像只满足了把学生当白痴。以及千万别找我推荐教材,孩子情况我不了解不能瞎推荐,反正以后我会给我娃量身定制教材。

  都他妈欠他的。。。

  (你们也别说我骂的不够狠了,我能骂成这样很不容易了,真要把我想说的都说出来,我号没了)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