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南亚次大陆上的希腊化王国对古印度产生什么影响?
点击立即阅读全文:深度 | 南亚次大陆上的希腊化王国对古印度产生什么影响?
从宏观的历史上来说,希腊化王国,不管是之前的希腊-巴克特里亚,还是弥兰陀(米南德斯)及其后继者(现在一般称印度-希腊,或印度-巴克特里亚,和希腊-巴克特里亚以区分),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开启了一个漫长的“‘入亲’时代”,在这个时期,随着摩羯陀霸权的衰落,恒河东部地区的本土王国失去了保住大西北、将外来“入亲”者拒之印度河以西的能力,一波接一波的民族朝印度西北迁徙,造成了印度北部的权力中心西移,文化中心西移。这个时期持续了近500年,一直延续到笈多王朝兴起为止。
图源网络
话虽如此,希腊化王国本身对印度的能确认的直接影响并不多,部分原因是因为这段时间乱是乱作一团,从铸币来算各类大大小小可能产生了至少42个国王,但具体的历史资料却很稀少。这里还得要说清楚一点,那就是希腊化王国和“希腊化”对印度的影响应该是分开来对待的,后来的“希腊化”很大程度实际上是通过塞种、贵霜等来实现的,哲学、观念、美学、艺术风格等,还有把西方天文学占星术著作译介到印度之类。
捡几条有意思的说说吧。
首先就是在印度词汇表里创造了耶婆那(Yavana)这个词,原来特指希腊-巴克特里亚人,印度人将其视作为“不遵守种姓正法的刹帝利”。后来这词慢慢演化为可以泛指说希腊语的、所有来自地中海世界乃至从西方而来的外国人,以至于之后塞种人统治者都将“Yavanaraja”(耶婆那之王)作为自己的头衔。到了7、8世纪古代印度的宫廷还以有Yavana奴隶为傲,甚至还衍生出一个专属职业,即国王身边手持弓箭的Yavana女保镖。大概是觉得女性不会和后宫女眷搞出些有的没的(嘿,天真),同时本土女性操枪弄武不太合正法,Yavana女性就没啥顾忌。公元前2世纪开始还引入了大量的希腊词汇,其中大部分与军事相关,这首先说明当时恒河平原确实被冲得很惨(毕竟米兰陀可能都打到巴特那了),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希腊化王国对恒河平原文化的影响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否则应该有更多和经济社会政治相关的希腊词汇进入语料库。
其次是希腊化王国将从塞琉古那里继承来的印有国王头像、信息含量丰富的铸币引入了印度,这种大头钱币除了流通工具之外,也成了政权主张其合法性的重要工具。在此之前,印度人用有符号的打制币(当然这个也被认为是从外引入的),包括孔雀王朝也是如此。塞种虽然是希腊化王国的敌手,但将其铸币作为王权符号这点很忠诚地继承了,之后的印度帕提亚王朝和北、西塞种省督们、乃至几百年后的笈多还跟着学。这些钱币为后来的考古工作者留下了关于古代王朝的大量资料。此外,从这些货币里也对比能看出来当时印度“西方”和“东方”对合法性承继的不同观念(应该与印度本土的洁净观或婚姻观相关),“西方”(大夏、塞种、贵霜和北、西塞种省督)铸币的合法性宣称都是“某某,OO之子,XX之孙”“爱父亲的某某”,但“东方”"本土"(例如巽伽和甘华)王朝留下的铭文里,则是母亲的“纯洁血统”决定了地位,尤其是来自婆罗门家系的母亲。例如:
This gate was made by Dhanabhūti, son of a mother from the [Bhr̥gu] Vātsagotra and of Āgaraju [Aṅgāradyut], himself son of a mother from the Gauptagotraand of king (rājā) Viśvadeva, himself son of a mother from the [Bhāradvāja] Gārgagotra.这座大门由Dhanabhūti兴建,他的母亲来自于婆力古家系(的Vātsa系),父亲是Āgaraju,而Āgaraju自己的母亲则是来自于Gaupta家系,父亲是国王Viśvadeva,而Viśvadeva的母亲则是来自于婆罗堕遮家系(的Garga系)。
在政治方面,有些人认为,行省、将军这些概念也都是从希腊化王国时期引入印度的,不过这些都存在一定争议。还有人认为至高王权、王权神授甚至神王观念(视王为神)这概念也是从大夏开始引入的,后来才有了王中之王(rajaraja)或大王(maharaja)这样的概念,但不赞成这点的人更多,毕竟佛陀时代印度就已经有所谓转轮王一说了。
在宗教方面,之前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当时推翻了孔雀王朝的巽伽王朝灭佛,导致大量佛教徒逃到了支持佛教的希腊化王国境内,希腊化王国也就此保住了佛教根基,就连德米特里奥斯对印度的进攻也是为了巽伽第一位国王、佛经里赫赫有名的华友(Puṣyamitra)手中保护佛教徒,不过这种说法被认为过于相信佛经记载,并且添加了西方人喜爱的宗教圣战色彩。
此处还必须要着重提一下,被说烂了的犍陀罗希罗风艺术(这个一定要界定清楚,因为犍陀罗可不止希罗风),特别是网红希罗风犍陀罗佛教艺术,和希腊化王国也没有直接关系。犍陀罗希罗风艺术起始自印度-帕提亚王朝短暂的统治期间,繁荣之时是在贵霜时期,得益于当时和罗马世界的密切往来,而此时希腊化王国早已经GG了。除了有佛教符号的铸币(例如法轮、树与栏杆)外,目前犍陀罗尚未发现希腊化王国时期佛教主题的文物。当然了,西风东渐的种子确实是希腊化时期播撒而下,毕竟没有希腊化王国哪里来后来的塞种、印度-帕提亚和贵霜对其文化的承继,没有希腊化王国时期,也就不会有印度西北和地中海文化圈的长期交流。
此外,其实当时的希腊化王国/统治者也受到印度文化自身的影响,佛教自不必说,弥兰陀的葬仪都是按照转轮王式葬仪来安排的,还有迄今依然矗立在Vidisha的赫利奥多罗斯(Heliodorus)金翅鸟立柱,用来表明安提阿尔基达斯的使节在印度教王国里对婆苏提婆/富天(黑天崇拜的前身)的崇拜之情,就算那只是外交手段,也算是入乡随俗了吧。
本文转载自知乎用户“Yi Yang”2022年5月19日回答
原标题为《印度的希腊化帝国对印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作者Yi Yang,知乎印度文化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本期编辑:王若桐 陈安澜